年 年 有 余(精選5篇)
年 年 有 余 篇1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傳統魚形紋樣的藝術美感,知道中國文字“諧音”的用法,懂得圓形紋樣的特點。
2.運用概括、夸張、象征等手法設計、繪制出具有童趣的魚紋裝飾。
3.通過對魚紋的了解、設計和制作,引導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操。
重點:把握魚的基本特征,進行魚形紋樣的設計與制作。 難點:魚紋設計的新穎性及美感,掌握繪制圓形紋樣的基礎技法。
教具準備:課件、魚紋圖片資料、范作。 學具準備:收集魚紋圖片資料、有關魚的故事、制作魚紋的相關工具。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對魚紋樣的文化了解不夠。
教學建議 讓學生欣賞大量的古代或現代有關魚紋樣的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魚文化及魚形紋樣的設計與運用。
課后反思 由于我大多講的是魚文化,而忽視的對畫到圖畫本上的要求,使學生對魚紋樣的設計不夠仔細、精美。
教 學 過 程 本人教學思路
教 學 活 動 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1)播放《年年有余》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渲染的節日氣氛。
(2)出示教科書第22頁年畫圖片,請學生說說年畫張貼的時間,從哪些地方表現了節日的氣氛。
(3)揭示課題,剛才大家欣賞的音樂和圖片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年年有余》。
2.欣賞評述。
(1)小組展示交流自己準備的圖片及有關魚的故事等,體會魚與人的生活的關系。
(2)展示福娃貝貝及年畫圖片。
學生觀察討論,魚在上述作品中的象征意義。(繁榮、豐收與財富、吉祥如意)
(3)展示魚紋陶盆圖片。(老師介紹陶盆的年代及價值)
①小組討論,古人為什么把魚紋描繪在陶器上。
②魚的紋樣跟你平時見到的魚有何區別?(引導觀察魚的基本特征)
③展示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魚紋,讓學生觀察從魚的哪些部位去加以變化、表現。
(4)學生交流自己帶來的魚形紋樣,激發創作熱情。
3.活動表現。
(1)創作要求。
①抓住魚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張地設計魚形紋樣。
②用自己準備的工具,選擇以繪畫、橡皮泥塑、剪紙等形式進行創作。
(2)學生創作,老師巡回指導。
4.作業展評。
(1)小組互評。
(2)老師小結。
5.拓展延伸。
(1)你想用魚紋來裝飾什么?
(2)收集、了解圓形紋樣。
年 年 有 余 篇2
年 年 有 余
“ 年 年 有 余 ”
——中國民俗綜合欣賞活動(大班)
溫州市第三幼兒園 谷曉潔
設計由來及意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與國外交流的日益頻繁,現在的孩子對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的了解越來越少,而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與入侵,使幼兒對過洋節、吃洋快餐倒更加熱衷。為了使幼兒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藝術,學會欣賞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美,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我們幼兒園特地利用幼兒園的過道走廊,將其布置成“中華民俗一條街”。街市上蠟染、中國結、臉譜、陶藝等中國傳統的民俗藝術一字排開,讓幼兒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充分領略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
春節即將臨近,我因地置宜地設計了“年年有余”的中國春節民俗綜合欣賞活動,將活動安排在“民俗一條街”實施,并根據活動需要創設環境:掛紅燈籠、貼年畫、貼春聯、窗花、放鞭炮…….,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熱鬧祥和的過年氣氛,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有關民間藝術的審美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環境,讓幼兒在過年的氛圍中欣賞年畫、剪紙、春聯等傳統民間藝術,了解中國民間習俗和感受它們所表達的喜慶吉祥的節日氣氛。
2、激發幼兒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布置“過年”區域,用春聯、鞭炮、年畫、剪紙、燈籠等裝飾,錄音帶。
2、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
一、參觀民俗一條街,激發欣賞興趣。
二、了解、欣賞春節時的民俗藝術。
1、幼兒觀察“過年”區域。
問:你都看到了什么?什么節日快要到了?(燈籠、鞭炮、紅包、春聯、年畫、倒福……。)
2、了解過年的習俗。
問:你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
師:我小時候也很喜歡過年。過年時,我可以放鞭炮、拿紅包,還可以掛年畫,貼春聯,剪窗花,這些都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和習俗。
3、幼兒自由欣賞過年的民間藝術,教師予以個別提問、指導。
4、重點欣賞年畫。
(1)請幼兒欣賞年畫《年年有余》
(2)小結年畫的特征,理解“年年有余”的含義。
(3)引導幼兒尋找年畫的共同特征。
5、知道中國人喜歡紅顏色,紅顏色代表喜慶、祥和。
三、幼兒創作
1、請幼兒分組制作窗花、鞭炮,設計紅包等,教師個別指導。
2、教師與幼兒一起布置幼兒創作的作品。
年 年 有 余 篇3
教學目標:
1、能大膽的運用幾何圖形拼貼和短線排列的方式裝飾魚。
2、結合生活經驗,合理想象和表現魚的不同燒法。
3、了解和熟悉中國人過新年的習俗。
教學準備:
1、自制課件、教師范例。
2、幼兒在生活中觀察爸爸媽 媽燒魚的過程。
3、每人一個畫有煎盤的紙、蠟筆、構線筆、膠水、棉簽、各色顏料、各種幾何圖形。
教學過程:
1、以新年的氣氛導入活動。(播放課件)
新年到了,人們在熱熱鬧鬧的過新年呢!咦,怎么家家的桌上有魚,家家的門上貼魚呢?原來這是我們中國人過年想吉祥一點,討個好口彩,表示年年有余,每年有剩余的意思,因為魚和剩余同音,所以就用魚來代替了。我們來看看餐桌上的魚都是怎樣的?
2、觀察魚的形狀及涂色方法,創造性地拼出各種魚。(出示范例)
(1)幼兒觀察:這些魚是什么顏色的?它的身體是什么樣的?它身上的花紋是什么怎樣的呢?
(2)教師小結并提出操作要求。
你們想不想在你們家過新年的餐桌上放一條吉祥的魚呀?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大小不同的形狀,請你們用最喜歡的形狀拼出一條魚,拼好后畫上眼睛和嘴巴,你們能做到嗎?
(3)幼兒拼魚。
3、激發燒魚的興趣,教師示范魚的燒法。
(1)教師:小朋友的魚都拼得非常好看,那么你們想把這些魚燒成什么味道呢?(幼兒講述)。
(2)教師小結。(播放課件)
可以是紅燒的、清蒸的、糖醋的、咖喱的、蔥油的等等好多好吃的味道。
4、教師示范燒魚。
老師想先燒條魚試一試,我們燒個什么魚呢?紅燒魚是什么顏色的?我們先把拼好的魚用膠水貼到煎盤里。先在魚的身上煎一煎,我們讓線寶寶排排直,靠靠緊,換個顏色換個方向再來排排直、靠靠緊,我們把魚的身上都要煎好。然后,我們要放些作料了,放些什么呢?(綠色的蔥段,黃色的生姜,紅色的辣椒,再放幾滴黃酒)。最后我們在魚的周圍澆上湯汁和油。燒好以后,我們把煎盤周圍的紙撕掉。這樣,一條又香又美的魚就燒好了。
5、幼兒操作。
(1)教師啟發提問:除了紅燒魚,還可以燒些什么味道的呢?(啟發有選用一些咖喱的、糖醋的、蔥油的,把魚燒得又香又美)。
(2)幼兒作畫,教師對能力差的幼兒適當進行輔導。提醒幼兒最后撕掉煎盤周圍的紙。
6、結束活動。
又香又美的魚燒好了,我們今年過新年時都有魚吃了,大家可別貪吃把魚吃完了,記住一定要留一些——年年有余(魚)呀!走,我們把魚送回家保存好。
年 年 有 余 篇4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美術欣賞基礎,已初步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他們對美術作品的表層意義能夠初步理解,但對作品的更深層意義還不能理解。春節前后,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年畫性質的掛歷,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春節時去農村走親訪友也會接觸到許多年畫。同時,年畫以其鮮艷的色彩、飽滿的構圖、喜慶的氛圍得到了幼兒的普遍喜愛。因此,我選擇了《年年有余》這幅具有典型年畫風格的畫,供幼兒欣賞,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年畫鮮艷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
2、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年畫所表達的含義。
3、啟發幼兒用語言和姿態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年畫歡樂祥和的氣氛和人們的美好愿望。
活動準備:
1、《年年有余》掛圖1幅。
2、《喜洋洋》、《金蛇狂舞》、《二泉映月》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課前,讓幼兒回家向父母了解,他們小時侯看到過的年畫內容,并參觀過新華書店的各種掛歷、年畫。
4、師生共同收集年畫,將活動室布置成年畫展覽廳;五角星掛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年畫的特點。
1、在《喜洋洋》的背景音樂伴奏下,教師和幼兒自由地欣賞活動室里的年畫展覽,自由地交談、議論。
2、讓幼兒在活動室中間找個位置坐下,教師再介紹:今天欣賞的這些畫是專門過年時張貼的畫,這種畫叫年畫,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畫,現在,在農村還有貼年畫歡度春節的習慣。
3、提問:你看了這些年畫有什么感覺?(高興、快樂,有種過年的感覺等)
(評析:開放式寬松的環境,有利于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通過談看年畫的感覺,使幼兒初步對年畫有了整體的感受。)
二、欣賞《年年有余》年畫的內容。
1、指《年年有余》這幅畫,要求幼兒仔細觀察。
2、提問:這幅畫上有些什么?讓幼兒自由議論再發言。
教師小結:畫面上畫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手里抱著一條大鯉魚,笑嘻嘻地盤腿坐在蓮花座上,旁邊還有大大的荷葉和結著桃子的桃樹。
(評析:讓幼兒自由議論,引起幼兒講述年畫內容的興趣,教師簡短的小結,幫助他們理清了年畫內容的思路。)
三、欣賞《年年有余》的構圖和色彩,感受其快樂祥和的氣氛。
1、提問:這幅畫主要畫的是什么?畫家把它畫在畫面的什么地方?
2、用白紙擋住旁邊的荷葉和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飽滿感,再分別露出左邊的荷葉和右邊的桃樹,引導幼兒體會畫面的均衡感。
3、提問:你看了這幅畫有什么感覺?為什么你看了這幅畫會感到心情很愉快呢?
啟發幼兒從小男孩笑嘻嘻的表情及紅、黃、綠鮮艷明快的色彩上形成了喜慶熱鬧的氣氛。
4、欣賞《金蛇狂舞》和《二泉映月》二段音樂(片段)。
提問:你覺得哪一段音樂與這幅畫相配?
5、放《金蛇狂舞》的音樂,讓幼兒學一學畫中小男孩的姿態,或讓幼兒合作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這幅畫。
(評析:用左右分別遮蓋比較法讓幼兒感受畫面的均衡、構圖的飽滿,方法巧妙直觀。匹配音樂讓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想象,給幼兒創造了多通道充分體驗的機會,同時也體驗了美術欣賞帶來的快樂。)
四、舉行“智多星”擂臺賽,有獎竟猜理解年畫的含義。
1、提問:為什么人們在過春節時要貼這幅有魚的年畫?貼了這幅有魚的畫,是希望家里怎樣?
(教師提示幼兒欣賞鯉魚和古錢幣的組合年畫,幫助幼兒理解“魚”和“余”字是諧音,表示富裕的意思。過新年貼有魚的年畫意思是“年年有余”,反映了人們希望年年豐收,生活富裕的美好心愿。)
2、畫中的蓮花座,又表達了人們什么樣的心愿?
(提示蓮蓬里有“蓮子”,諧音有子孫。)
3、畫中的桃子又有什么意思?
(結合欣賞壽星手上托著桃子的年畫,得出年畫上的“桃子”是希望家里的人健康長壽。)
(評析:運用游戲競賽的方法,提高了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獎品五角星掛件的運用,提示教師要讓每個幼兒都嘗到成功的喜悅。)
五、讓幼兒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欣賞了年畫,知道了年畫色彩鮮艷,畫面飽滿,有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評析:給年畫起名字,進一步突出了年畫的主題,教師的總結,幫助幼兒梳理了年畫的特征。)
六、活動延伸:幼兒自己創作一幅年畫。
(總評:欣賞過程清楚,層層深入,活潑有序。注意調動幼兒的審美積極性,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環境。)
思考和體會:
怎樣上美術欣賞課,這對于我市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還是個難題,為了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美術欣賞課的研究,我作為一名教研員,率先上了這節美術欣賞課,期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上完這節課我的體會還是挺深刻的。
反思之一:幼兒學習知識一定要建立在感性經驗之上。這節課雖然不是幼兒生成的,但上這節課時我借鑒了方案教學的經驗。提出主題后,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年畫,家長們也參與了此活動,他們和孩子一起到圖書館、新華書店找年畫,或上網搜集資料,他們還把自己小時候看到的年畫內容和自己的孩子作了交流。正因為孩子們有了大量的感性經驗,所以他們在上課時有話可說,情緒高漲,反應熱烈。
反思之二:孩子們大有潛力可挖,千萬不要小看了他們。在為畫面匹配音樂這一環節,大部分孩子都認為這幅畫應該匹配《金蛇狂舞》,而王元初認為,《二泉映月》很抒情,他仿佛看到抱魚的小男孩在月光下的荷塘中對他微笑,我不禁為他的解釋所折服,帶頭鼓起掌來。還有在聽音樂學小男孩的姿態或大家合作用動作表演這幅畫這一環節,我看見乖巧的張雨番笑瞇瞇地盤腿坐在小椅子上,雙手做抱魚的動作。我朝她豎起了大拇指。一轉身看見管銀等五個調皮的小男孩糾纏在一起,心想他們是否在胡鬧吧,正想張口詢問,管銀卻等不及了,一把拖住我急忙向我介紹,他們是五個人合作表演這幅畫的。管銀演魚童盤腿笑瞇瞇地坐在地毯上,朱琛張開手演荷葉,另外三個演桃樹和兩個桃子。聽他這樣一解釋,我恍然大悟,又一次被他們所感動,為自己不了解孩子而臉紅。
反思之三:只有了解每個孩子,和孩子的關系水乳交融,才能上好一節公開課。在上試教課時,我拿另一個班級試教,由于我不熟悉孩子們,孩子們也不太熟悉我,顯得很拘謹。聽課的教師及時地提出了這個意見,我及時加以采納。除了和上課班級的孩子共同參觀新華書店、收集年畫外,還化了三個半天的時間和他們一起玩游戲。所以,上公開課時,我們彼此已很熟悉,上課時“瘋”在了一起。
年 年 有 余 篇5
設計由來及意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與國外交流的日益頻繁,現在的孩子對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的了解越來越少,而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與入侵,使幼兒對過洋節、吃洋快餐倒更加熱衷。為了使幼兒了解本民族特有的民俗藝術,學會欣賞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美,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我們幼兒園特地利用幼兒園的過道走廊,將其布置成“中華民俗一條街”。街市上蠟染、中國結、臉譜、陶藝等中國傳統的民俗藝術一字排開,讓幼兒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充分領略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春節即將臨近,我因地置宜地設計了“年年有余”的中國春節民俗綜合欣賞活動,將活動安排在“民俗一條街”實施,并根據活動需要創設環境:掛紅燈籠、貼年畫、貼春聯、窗花、放鞭炮…….,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熱鬧祥和的過年氣氛,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有關民間藝術的審美經驗。活動目標:1、通過創設環境,讓幼兒在過年的氛圍中欣賞年畫、剪紙、春聯等傳統民間藝術,了解中國民間習俗和感受它們所表達的喜慶吉祥的節日氣氛。2、激發幼兒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活動準備:1、布置“過年”區域,用春聯、鞭炮、年畫、剪紙、燈籠等裝飾,錄音帶。2、操作材料若干。活動過程:一、參觀民俗一條街,激發欣賞興趣。二、了解、欣賞春節時的民俗藝術。1、幼兒觀察“過年”區域。問:你都看到了什么?什么節日快要到了?(燈籠、鞭炮、紅包、春聯、年畫、倒福……。)2、了解過年的習俗。問:你們喜歡過年嗎?為什么?師:我小時候也很喜歡過年。過年時,我可以放鞭炮、拿紅包,還可以掛年畫,貼春聯,剪窗花,這些都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和習俗。3、幼兒自由欣賞過年的民間藝術,教師予以個別提問、指導。4、重點欣賞年畫。(1)請幼兒欣賞年畫《年年有余》(2)小結年畫的特征,理解“年年有余”的含義。(3)引導幼兒尋找年畫的共同特征。5、知道中國人喜歡紅顏色,紅顏色代表喜慶、祥和。三、幼兒創作1、請幼兒分組制作窗花、鞭炮,設計紅包等,教師個別指導。2、教師與幼兒一起布置幼兒創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