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招應對粘人的孩子
進入十個月后,開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分離焦慮:原來送保姆家的時候,他似乎很無所謂,只要有東西玩,誰抱皆可,但是后來卻不行,經常在保姆要來抱他的時候,他會拼命地摟住我的脖子,雙腳也緊緊地盤在我身上,然后哭。相比我和保姆的“交接”,考前兩天去他姑姑那時的這種焦慮感更加明顯。他只要我和他爸爸抱,除此之外不接受任何人。“粘”得不行。甚至我抱著他時,讓他站在椅子上一小會,我好喝口水都不行。只要發現我試圖轉個身或者手離開他,他立即會從他注意的事情中回過神來,緊緊纏住我。他在姑姑那里的一天半里,是他出生至今,哭得最多,表現最不好的一天半。也是在他滿月后,第一次讓我感覺當媽 媽當得疲憊不堪和狼狽不堪。
為什么突然如此之粘?
第一,現在處于分離焦慮明顯的時期。從過去很樂意和陌生人相處變成現在的強烈抗拒。
第二,姑姑那里,對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而且那個陌生環境非常嘈雜,人來人往,莫說小孩子不適應,就算是我們成年人,長時間處在這個環境,也會感覺很不適。(小超市和麻將館開在一起,人聲嘈雜;門外就是街道,車來車往。)不喜歡。很明顯,只要到那里,他就表現得很煩躁,警惕性特別高。
第三,氣候不適應。暴雨、炎熱、悶……天氣的不好,讓大人煩躁,小孩子恐怕更不舒適了。考身上的痱子一直沒能徹底消除,一哭便癢,癢了又抓,抓了又疼……
第四,長牙不適。
為了緩解我的疲憊,考的兩個姑姑幾次強行把他從我身上抱走,試圖吸引去別處玩。但是,考并不為之所動,注意一下玩的東西后還是會轉過頭來找媽 媽。而且哭得更加厲害。
事實上對于強行抱走,相信孩子“過一下就沒事”的看法,我并不認同。
粘著媽 媽或者某個人,在我看來,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孩子只能“盯”著他最相信的那個人來尋找最后的一點點安全感,這是孩子本能的一個反應,而不能說成孩子不乖或者其它。強行把孩子抱開,造成的結果只是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固然有的時候孩子是被新生事物給吸引開了,但并不意味著這個方法緩解了他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只是這些感覺被暫時沖淡。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了一些痕跡,他會在有過被強行抱走的經歷之后,提高警惕性,表現得更加粘人,更加焦慮和缺乏安全感。
可是,媽 媽也不是鐵人,我就先是無奈,隨之就感覺有些沮喪。當然還覺得很疲憊,甚至煩躁。因此,總得想個辦法來解決孩子的“粘人”狀態。我的體會是:
第一,在孩子分離焦慮明顯期,盡可能不要帶他到陌生環境,特別是不要久呆在陌生環境。如果到了陌生環境,一旦發現孩子不適應,可以換到他熟悉的環境中來。
第二,盡可能多地陪孩子。這種陪,不僅僅指媽 媽在孩子身邊,而且還要有所行動,比如陪孩子玩玩具,帶孩子去玩,給孩子唱歌,講故事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慢慢地,經常地告訴他:明天,媽 媽要上班,你要去和保姆阿姨在一起。我發現,如果白天我自己帶他的時間多,他晚上會睡得很好,而且不會頻繁找奶吃。雖然喂飯顯得不太好喂,但孩子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