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幼兒禮儀家長培訓課的幾點體會
昨天下午三點,我聽了一節(jié)幼兒園組織的“幼兒禮儀家長培訓課”,園里請北京“六加一幼兒教育”的專家來講課!一個小時的培訓時間,老師講的內容卻讓我真的受益匪淺!現在整理一下,并談點心得體會,發(fā)到空間,和大家分享。我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愛同情心,有責任心,有信心的人!就像老師一開始就說的,孩子的幸福不是你給孩子留下多少錢、房、車!而是讓他學會做人!可是學會做人,就要懂得做人的禮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為習慣不同,所以性格就不一樣!而禮儀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一個好的生活、學習、思考、做事方面的習慣!這才是有助于他一生的寶貴財富!
下面我就簡單總結一下北京那位教育專家的講課內容,并結合自己的情況來談一談體會。 (一)百善孝為先
這句話是人人都懂得的,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孝順父母長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行為!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從他是否孝順父母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要想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首先我們父母就要以自己的行動,去示范,去影響!比如一家人吃飯,應該是爺爺奶奶先上桌,然后是爸爸媽媽,最后是孩子!可是現在很多現實情況是,一家人吃飯,是年輕人和孩子在桌上吃,而爺爺奶奶在廚房忙著做飯炒菜!等孩子們吃完了,老人才吃!這種情況,孩子就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倫理層次!讓孩子學會孝順,那他就一定可以做個好人!
自我反思:這點我做的不是很好!因為我不擅長廚藝,所以常常是爸爸做飯,而我打打下手,洗碗洗盆!以后我會改進!自己該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甚至應該向孩子學習,因為我兒子有時看我做飯時,就會端來凳子,看我怎么做!他說:我要看看媽媽怎么做的,等我學會了長大了做給你吃!說的我心里熱乎乎的!所以,我應該加強廚藝,為了兒子,我要努力!
(二)讓孩子學會分享
老師有句話很經典,她說,禮儀就是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可是現在的孩子多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為他人著想,更不懂得為他人付出!我還記得我剛結婚時,我父母來我家串門,我老公姐姐家的兩個孩子也在我家吃飯。當時做了幾根烤香腸!結果我烤完香腸端到桌子上,幾個孩子馬上就搶光了!一點都沒留!我當時就覺得,我父母在那坐著,那是長輩,這兩個孩子怎么也得給長輩留點。≡趺催@么自私呢?孔融讓梨的故事人人皆知,這樣的美德,在現在的孩子身上,越來越難見了!我們家長們,值得深思。
自我反思:這點我做的還行!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給孩子講了很多遍。有時候家里有好吃的東西,我會先讓孩子給爺爺奶奶,給姥爺嘗一嘗!兒子有好吃的,也會主動分成好幾份,分給我們!而且兒子早上去幼兒園的時候,經常把自己好吃的好玩的,帶到班里,說分給好朋友吃和玩!孩子學會分享,就多了一份無私的愛心!我們家長要支持!
(三)教育是行動,而不是語言!
聽到老師的這句話,我覺得非常對!其實父母的行動,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大家都還記得一個廣告吧:一個年輕的母親,在給她的媽媽洗腳!結果被她的小兒子看到了!小兒子也打了一盆水,來給媽媽洗腳!這個廣告實在是太好了!它真真切切的說明了,教育是行動而不是語言這句話。老師還說,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可是你不能總是嘴上對孩子說:寶貝,你要善良啊,你要做個善良的人!這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因為孩子還不知善良是個什么樣的行為!所以我們家長要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什么是善良才行!所以我們家長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楷模!為了孩子,我們都應該以身作則!起到一個良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