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之我見
轉眼間,我兒子成成已經四歲了,幼兒園中班很快就要讀完了。有時在家靜靜地看著他在玩耍,再回憶他還在襁褓中的樣子,我會有感而發:時間過得真快啊!每當這時我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接觸孩子的機會比較多,在我任教的40多個學生中,可以說什么性格的孩子都有:有性格文靜的,有活潑開朗的,有認真學習的,有不交作業的……我想為什么同一代人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是智力的差異引起的嗎?根據我的觀察所知,這些行為與智力不存在著因果關系,如我班的小駒,他為人很聰明,但他做事馬虎,常常拖欠作業,是他不會做嗎?不是的,是他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里面講到“一個良好的行為是偶然的,一種良好的習慣才是永久的。”可見一個良好的習慣對孩子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啊。我找到育兒的方向了,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生活中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就拿我引導成成收拾他自己的玩具這一個例子來說吧。
一、 家長樹立榜樣。
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一個良好的榜樣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對一個模仿能力很強的幼兒來說,我就先從這一點做起,我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枕頭、被單整理得整整齊齊,并一邊收拾一邊引導成成,讓他知道他也該怎樣把他的玩具收拾好。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好了,玩具多得不得了,如果讓他養成了這一良好的習慣,我們作為家長的就可以省很多事了,當然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強,記憶力也不太好,那就要家長時時刻刻地提醒他,讓他慢慢的養成習慣。
二、講要求、講技巧。
人們平時都會這樣說凡事有要求才會有進步,做事講技巧才能做得更好。所以我對培養成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一方面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一步來實施。比如收拾玩具,一開始不可能讓他獨自一人來做,我會與他一起做,并指導他怎樣做好,這樣操作幾次,然后放手讓他來干,開始沒什么要求,只要他把所有的玩具都放進箱子里就行了,后來才漸漸地提出要求 ,如書本與玩具分開來放、書本要放整齊、大的玩具要放在下面等等,一步一步的提高要求,讓孩子一點一點地進步。在這個過程中要講究技巧,如當成成出色地完成了哪個要求,我也學著幼兒園的的老師那樣用星星、紅花來獎勵他,并把這些星星、紅花和老師獎得一起放到盒子里,經常拿給他看并和他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讓他有一種自豪感,他就會更主動、愉快地做好工作。
三、家庭成員的步調要一致。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尤其在老人的眼里,這些小孩子更是掌上明珠了,他們對小孩子呵護備致,什么都包辦代替。我家的成成就屬于這種情況,這是培養小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一大障礙,怎樣說服他們呢?那就要講究與他們的溝通了,我有時會為他們讀一些育兒書籍中的有關文章,讓他們了解一些小孩子成長的個案,漸漸我的做法得到了他們的支持,與我同步育兒,盡量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干活,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良好習慣。這一方面成成做得挺好的,記得有一次我帶他到朋友家玩,朋友特意找出一大箱玩具給他玩,成成自個兒玩得不知有多開心,當我們準備要走時,成成馬上把玩具一件一件地收拾好,并把箱子放回原處,朋友立刻表揚了他,表揚他這一習慣非常好,成成聽了很高興,我也很高興,我覺得她好像也在表揚我,以后成成每一次去玩,都會自覺地把玩具收拾好,我想講座中所講“賞識教育”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