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與練習
眾所周知,常規教育對于保證幼兒的健康和良好的情緒,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并具備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規教育進行得好,會使幼兒終身受益。常規教育的特點在于它的實踐性,常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常規變成幼兒自覺的行動,例如進餐時就應該是先洗手后吃飯,而不應該是先吃飯后洗手。行為練習能使幼兒正確的行為得到練習與鞏固。因此,行為練習在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形成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方法有三:1、同伴間的榜樣。每個幼兒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都不一樣,因此,他們的行為習慣也不會相同。有些幼兒的好的行為習慣來自家庭的培養,如會主動幫助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掃地擦桌、待人接物、有禮貌等,教師應該將他們這些好的行為習慣介紹個幼兒,在班級中在同伴間起一個榜樣的作用,讓幼兒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中得到發展。2、成人中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深刻的影響著孩子的發展。當然,孩子身邊的每個親人都會對他/她有影響。因此成人應該時刻注意保持自己正確的行為習慣,不要嘴上一套,行動上又是一套。3、藝術作品中的小動物形象。實踐證明,藝術作品中擬人化的小動物形象是受幼兒喜愛的一個典型。生動的小動物形象會在幼兒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們不妨用一些經典的教育主題動畫或自編的童話。如《不高興和沒頭腦》《小動物聯歡會》等為幼兒樹立起一個個活潑可愛而又有規矩的小動物形象,這也是我們榜樣取材的重要途徑之一。任何一種技能的練習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堅持才是重點,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