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幼兒園家長應該注意什么?
1.創造條件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孩子入園前,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玩,使他逐漸熟悉這個陌生的環境。家長也可以有意識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兒園"游戲。如果家長本人不熟悉幼兒園的生活,可以請鄰居中已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戲中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了解幼兒園的一些常規。另外,家長事先可以去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來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鐘能和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兒歌,使孩子向往幼兒園的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講講有關幼兒園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孩子們的樂園,是他們學習本領的地方,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
3.鼓勵孩子出去交往。家長可以采用放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鼓勵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齡的小伙伴玩,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和樂群性。
4.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等,以便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5.主動和老師接觸,使孩子在入園前能認識老師,并幫助孩子對老師產生好感和信任感。
進入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一個重大轉折,只要引導有方,相信孩子是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的。
另外:
1、在入園第一天,可以在寶貝的小書包里放一兩個寶寶平日較喜歡的小玩具,告訴老師如果需要,可用來安撫;
2、 入園初期,在園時間的階梯過渡法:第一天午飯后接,第二天午睡后接,第三、四天下午加餐后接,第五天再稍推遲至下午4點接,第二周即為4點、4點半再到5點。通過采取這種早接、逐漸延長在園時間的辦法,來緩沖情緒,平穩渡過焦慮期;
3、 入園時,按照幼兒園的要求,給寶貝準備幾件衣褲放在幼兒園里,以防初入園時因不適應而尿濕褲子,容易造成孩子受涼而生病;
4、 在孩子入園前不是將重點放在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上,而應該讓幼兒較快地適應幼兒園,更重要的是要提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做的要學會,暫時沒學會的知道要用語言明確告訴大人;
5、 入園前絕對不能有消極暗示的話語,幼兒都是極其敏感的,不能在孩子面前談及入園后可能會發生諸多不利的情況等等,大人要首先端正態度,應該相信,上幼兒園是孩子走向社會的第一步,盡量要相信和信任老師;
6、 無需不停地叮囑孩子,特別是在入園的路上,“要聽老師的話”、“在幼兒園不要哭”、“說話要大聲”等等,想法都是好的,但卻是在給孩子施加壓力,是一種消極暗示,這類話說了也不會有什么作用,老師都會教的更好。
7、 在家中,不要同孩子過多談入園的事,少做思想工作,偶爾談起,也要以平靜而略帶羨慕的態度與他簡要談幼兒園的事:長大了要上幼兒園,就象爸爸媽媽去上班;早上爸爸媽媽送寶貝去幼兒園,要在幼兒園里玩、吃飯、睡覺,下午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下班后會準時來接寶寶回家等。
8、 入園前,全家人就要統一口徑,必須定下了規則,大人不要過多地問這問那,如:今天在幼兒園哭沒哭?早上吃的什么、中午吃的什么?老師教的什么歌、跳的什么舞?打架沒有?……有些人喜歡每天將孩子在園中的吃喝拉撒睡、穿脫玩病哭問個遍,這其中有一些是消極暗示,是對幼兒園的不信任,對老師的不信任,對孩子的不信任,這種做法對入園初期的適應是極不利的。家長要以平靜而略帶羨慕的態度與他簡要談幼兒園的事,誘導其對第二天入園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