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就別怕孩子讓你丟人
說實話,這男孩的父母是挺丟人的,只不過這個“人”,不是孩子丟到,是父母自己丟的。當問起男孩為什么打人,回答也簡單,就是“餓了”!而男孩為什么餓,因為是男孩中午11點半吃的午飯,而事發時間是7點,孩子不餓真是見鬼了。雖然那個女孩不會分享有一定問題,但這么長的時間,男孩父母沒有注意孩子需要進食,是不是問題更大呢?所以,孩子出問題了,就應該找問題的根源,而不要看表象。
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是其天性的自然體現,成人的道德觀在他們那里,是說不通的。做父母的忽視孩子的最基本需求,怎么還能要求孩子展現優良的精神?這個例子和我親自經歷的實例,是很相像的,對家長而言,都是比較“丟人”的。但兩個例子比較大的區別是,前者家長可以暫時旁觀,因為孩子沒有什么錯誤,而后者則必須向孩子承認錯誤了,說責任都是自己的,沒有照顧好孩子是很丟人的事情。同時,非常重要的是,必須要求孩子向對方道歉。
所以,通過上面兩個簡單的例子,父母看待孩子的表現,不能是站在自己的“臉面”立場上。許多時候,家長一定要敢于“丟人”,而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當家長認同孩子的情緒,很多事情就可以進行教育的了。而家長感覺“丟不起人”的時候,對自己、對自己的孩子都會失去耐心。當然,當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就需要及時制止,一是防止事情進一步惡化,二是讓孩子明白界線在什么地方。
不能否認,現在的父母壓力比較大,自己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于是,不少就把希望寄托給孩子,給他們最好的教育,甚至從懷孕時就開始胎教,出生后進行雙語教育,然后是無數的興趣班,結果是想讓孩子事事都做到最好。但這樣的苛刻教育,促使孩子產生不現實的完美心理,對自我的價值心存疑惑。如果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做事生怕自己給父母“丟人”,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心理疾病。
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就是孩子,你不能總是用成人的視角來判斷孩子。對孩子而言,成長和學習是第一位,在這個過程中,難免磕磕碰碰,出現成人眼中的“問題”也是非常正常的,家長不也是從這個過程中過來的嗎?所以,當你看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耐心和靜下心來分析原因,別擔心自己已“丟人”了。否則的話,家長就被“恥辱”蒙住了眼睛,失去觀察孩子背后原因的機會。
最后,我稍微總結一下,當一個家長,遇到孩子讓自己“丟人”的時候,其實不是壞事。一方面,很多父母感覺“丟人”,實際上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是孩子正常和充滿活力、探索的表現,也充分說明你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你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做一些預防,讓孩子學會快速適應和正確應對。而另外一方面,這也可能是一個很強烈的信號,說明家長有忽視孩子的地方,或是自己教育不到位了,讓你知道問題所在。(作者:,一個懂得尊重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