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兒到底該不該“哭”及原因分析
男孩兒到底該不該“哭”及原因分析在周末的一次集體活動中,一個女孩兒和一個男孩都想拿某個玩具。女孩兒身子敏捷蹭的一下就搶先搶到手里,扭頭就跑去找其他小朋友玩了,結果小男孩沒有拿到想要的玩具,愣了一下就哭了。此時,小男孩的父母走過來,媽 媽說別哭了,寶貝!我們可是小男子漢哦,這么哭可不好呀!" 可小男孩父親卻說就這還男子漢呀?小女孩才哭呢,趕緊閉嘴別哭了!”
有過類似經歷的父母一定知道,接下來孩子會哭得更厲害了。
在3歲左右男孩子一開始哭鬧,我們就常聽到類似上面父母這種指責。問題是:男孩子可不可以哭?會哭的男孩子就不是男子漢?對于這個問題,恐怕不能簡單地說對與不對。在孩子年幼時,哭不僅僅是情緒的發沽,還有一些是社交功能,所以無論產生哭的原因是對還是錨,強行阻止孩子的哭,孩子內心的消極情感就因為不能宣泄,而一直被壓抑和堆積。想正確應對"哭"這個問題,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哭的內在含義:
1-2歲孩子的哭,主要是生理方面的訴求,另外有親密和安全感的需要;
3歲開始,孩子的哭就有越來越多的"功能"了,例如恐懼、委屈、吸引關注、情緒表達、分離焦慮的反應、不知如何表達的焦急等;
5歲以后的孩子,很多時候哭是為了自主,為了控制關系,或是憤怒的變相表達;
7歲的孩子的哭,除了撒嬌以外,就主要是表達悲傷了。
7歲以前的孩子,對新事物、新環境的適應能力還比較弱,加上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缺乏足夠多的感情交流和游戲伙伴。當遇到自己不能處理的事情肘,經常用哭來表達心中的情緒,釋放心中的壓力。
遇到孩子哭,單純地讓孩子停止哭泣不一定能解決問題,要看哭背后的原因,再對癥下藥。那哭泣都有什么"背后"原因?
第一,由于孩子小,語言表達還不很清楚,常以哭來表達挫折感和情緒。特別是男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通常晚于女孩,家長更需要耐心等待解決方法就是教會孩子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困擾,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此時,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訴說出自己的感受?有針對性地幫孩子解決問題。
第二,孩子由于恐懼而哭。如家長訓斥、父母的爭吵,父母忽然消失不見,或孩子對未知事物的不了解。所以,解決方法就是針對孩子的恐懼所在,安撫孩子情緒,并且讓孩子相信,那些讓他害怕的事情,不是真的會傷害他。這里順便提一下,簡單粗暴地責罵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讓孩子未來也會模仿你的行為,用同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第三,家長喜歡講道理,孩子無法辯解,也說不過你。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我們講道理時,是不是看似很民主、很講道理,而且認為我們講的就對?而孩子發現每次和父母”辯論”,就算自己真有道理,但礙于表達和邏輯的復雜,他們怎么也講不過家長,有時著急就什么都說不出來了。孩子面對"大道理”,只能無奈、委屈地哭。
第四,孩子被貼上"敏感、愛哭"的負面標簽。4歲左右的孩子,有做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傾向。家長當著孩子和外人嘲諷孩子"愛哭"時,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創傷,以后就難以摘掉此負面標簽。孩子的承受力是有限的,一定要用理解和共情來回應,幫孩子從困境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