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教學反思(精選12篇)
《石榴》教學反思 篇1
《石榴》教學反思
《石榴》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形象,記敘條理清楚,是學習語言與寫作的范例。設(shè)計教學過程時,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以及如何運用第四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指導(dǎo)學生寫一種水果。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運用圖文結(jié)合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一、朗讀中感知
朗讀訓(xùn)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wù)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通過精當?shù)奶釂枺寣W生讀讀悟悟,引導(dǎo)學生多讀書,通過學生自讀,指名讀等,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石榴的生長過程、特點和作者是怎樣具體寫石榴子的。
二、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教學中,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抓住關(guān)鍵詞句引導(dǎo)學生品讀感悟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教學“石榴果的顏色變化是有順序的”這部分時,我先是讓學生找出表示時間先后順序的詞,然后告訴大家用上 “先、逐漸、最后”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就能把石榴果的顏色變化寫得更有條理,從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當。
三、恰當?shù)倪\用多媒體課件
在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石榴果的生長過程和石榴熟透的樣子等圖片。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展現(xiàn)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chǎn)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書中的有關(guān)語句。
四、通過“看、嘗、品、讀”教學第四自然段并讓學生仿寫一種水果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采用“看、嘗、品、讀”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出示課前帶來的石榴,讓學生把石榴剝開后觀察石榴的樣子、顏色、再嘗嘗味道,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讀第四自然段,找出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描寫石榴子的樣子、顏色、味道的,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朗讀。接著讓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的樣子、顏色、并親自嘗一嘗水果的味道,讓學生從水果的樣子、顏色、味道介紹水果,學生有了這親身的感受,結(jié)果大多學生寫出來的話都不錯。
但是,這節(jié)課留下了很多的遺憾:1、這篇課文,作者用了鮮活、形象、豐富的擬人句寫出了石榴形態(tài)的可愛,但我沒有讓學生學說擬人句。2、調(diào)控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激勵性語言不夠,一節(jié)課下來,課堂氣氛不活躍。3、教學過程中,原來設(shè)計好的配樂朗讀環(huán)節(jié)給忘了。4、指導(dǎo)學生寫話還不夠到位。
《石榴》教學反思(互動課)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jié)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我讓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 “馳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語嗎?學生立刻想到“世界聞名”和“舉世聞名”。接著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家鄉(xiāng)棗莊的石榴園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名氣?激起了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于是,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樹枝、葉、花、果的特點,感受到了這里的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接著讓學生逐段朗讀,體會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
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結(jié)合插圖讀懂“抽出”“長出”“開出”“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等詞語,引導(dǎo)學生想象春夏時節(jié),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眼前想象出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通過詞語“郁郁蔥蔥”“火紅”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葉子的蔥翠、茂盛,花兒開得特別多,學生通過反復(fù)的朗讀,感受石榴樹的形態(tài)美、色彩美。同時通過描寫花朵的形狀“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既形象又生動,讓學生在反復(fù)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出示句子“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jié)出了一個個小石榴。”讓學生朗讀,然后說說“熱鬧”是什么意思?石榴花會熱鬧嗎?這兒為什么用熱鬧?有的學生說:“因為第二段中寫到石榴花像小喇叭,在鼓著勁兒吹,所以說它熱鬧。”也有的說:“因為石榴花開得很茂盛,你一朵,我一多,它們好象在比美,所以說它熱鬧。”然后讓學生抓住“熱鬧”“好一陣”和“漸漸”朗讀體會,再次感受石榴花的美,懂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感受擬人手法帶來的“妙”。在學習石榴外皮時,學生能抓住石榴外皮顏色的變化:“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來了解石榴成熟的一般順序。學生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咧開了嘴”、“急切地扒開”不僅體會到了石榴園豐收后的那份喜悅,而且也感受到了擬人手法的形象性。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復(fù)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diào)皮與歡樂,
《石榴》教學反思
《石榴》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本課文筆優(yōu)美,以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jié)果的順序描寫石榴的成熟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敘條理清楚,是學習語言與寫作的范例。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難點是運用文章的寫作方法指導(dǎo)寫作。這一課我主要采用以學生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我只是起引導(dǎo)的作用,在學習中,運用圖文結(jié)合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一、朗讀中感知:
朗讀訓(xùn)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wù)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石榴》這課時,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shù)奶釂枺瑢W生讀讀悟悟等方法引導(dǎo)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全文,設(shè)計了幾個簡短、精當?shù)奶釂枺瑤椭鷮W生理清課文思路: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繉懥四膸讉季節(jié)?石榴有什么特點?同時相機板書:春天,葉;夏天:花;秋天:果;接著又設(shè)計三個層次的讀,第一次是學生的自讀,邊讀邊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想象花和葉有什么特點,;第三次是讓學生邊聽同學讀,邊看插圖,視聽結(jié)合,使學生對石榴的樣子有形象、直觀的感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朗讀、想象等形式,使學生對石榴產(chǎn)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書中的有關(guān)語句。
二、感知中仿寫:
教學中,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抓住關(guān)鍵詞句引導(dǎo)學生品讀感悟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教學“石榴果的顏色變化是有順序的”這部分時,我先是讓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詞,相機圖片出示相應(yīng)的顏色,問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種顏色換個位置,在學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長是有順序的所以不能換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漸、最后”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就能把石榴果的顏色變化寫得更有條理,從而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當。正如葉圣陶說得那樣“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中咱們可以領(lǐng)受人家的經(jīng)驗,接觸人家的心情,寫作是‘發(fā)表’的事情,從寫作咱們可以顯示出自己的經(jīng)驗,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導(dǎo)學生以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讀中悟法。在指導(dǎo)讀寫結(jié)合方面,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1、在指導(dǎo)學生表示顏色的詞的同時,相機滲透小結(jié)了“果實成熟外皮顏色變化有序”的寫作方法。2、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說說蜜桔成熟過程中外皮顏色的變化及內(nèi)部形狀、味道。3、讓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方法說一說,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通過這樣的指導(dǎo),學生能仿照這兩段寫蜜桔的成熟的整個過程。
但是,這堂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這篇課文,作者用了鮮活、形象、豐富的擬人句寫出了石榴形態(tài)的可愛,如課文第三節(jié)。因此,可以作為很好的例句,讓學生學會運用擬人句。可由于時間關(guān)系,未能來得及指導(dǎo)。
《石榴》教學反思 篇2
每上完一堂課,回顧自己課堂教學上的成敗得失時,總是感慨萬千,在執(zhí)教完《石榴》一課后,有個最大的感受:教師應(yīng)該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對教材不能帶上任何主觀色彩。
于漪老師曾經(jīng)說過“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融為一體時,課堂教學的明燈就會高高掛起。”我們對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這樣才能做到教書育人。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課文令教師很喜歡,而有的課文教師很難動情,這樣就很難使教者步入課文的底里。當上《石榴》一文的時候,我總感覺這篇課文描寫的東西很抽象,很難打動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樣,所描寫的景物是我們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備課時,我就始終停留在課文的表面,無法深入鉆研課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根本無法做到于漪老師的“明燈高高掛起”。
當教完之后,我再去深入鉆研課文時,我被感動了,感動于作者濃濃的鄉(xiāng)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體現(xiàn),正是因為作者對家鄉(xiāng),對石榴有著特殊的感情才能將石榴的枝葉,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寫得如此生動形象。文章第一句話“我的'家鄉(xiāng)在棗莊,那里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可以說是文章的文眼,給你打開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將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語,一切物語皆情語,因此當再次備課時,我是完全被打動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從這次的教學中,我感受到教師沒有挑剔文章的權(quán)力,大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作者情動于中,言溢于表的產(chǎn)物,我們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深入鉆研課文,這樣才能正確解讀課文。“不進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正是因為我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所進行的一切都是留于表面的,而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語文的人文性夫復(fù)何求?
《石榴》教學反思 篇3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jié)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yīng),引導(dǎo)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xùn)練。
《石榴》教學反思 篇4
《石榴》一文文筆優(yōu)美,以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jié)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范例。本次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上課——精讀課文。我確定了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的新詞,了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通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重點說擬人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學習擬人句。
第一課時,我已經(jīng)讓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luò),并且講讀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nèi)外有名。)
第二課時,我從復(fù)習課文脈絡(luò)入手,石榴園——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學習、品讀課文。
首先,閱讀第二節(jié),了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抽出”“長出”“開出”“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的生長過程: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學生通過反復(fù)的朗讀、填空練習,了解石榴樹的生長過程。課文中有描寫石榴花“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但是再此教學過程我省略了,也沒有著重強調(diào)比喻的修辭手法。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fā)生了逐步的變化。我采用了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的方法,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再點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最后出示桔子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們填空,進行了一次擴展訓(xùn)練。
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tài),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復(fù)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diào)皮與歡樂,并讓學生結(jié)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了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然后引導(dǎo)學生學習第四節(jié),了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qū)W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在理解“一顆顆緊偎在一起”時,通過觀察圖片、舉例子理解“緊偎”,通過這段學習,理清段落順序,先寫作者看到的形狀、顏色,再寫品嘗到的味道,為課后習題品嘗一種水果奠定了寫作基礎(chǔ)。
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課的類型,最后決定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聽、學的方法為主,考慮三年級語文基礎(chǔ)知識比較貧乏,所以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較多,我過于主導(dǎo),讓學生發(fā)揮的機會比較少,一篇課文可以有許多種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一堂課上下來也發(fā)現(xiàn)了設(shè)計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學生不太敢回答問題,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石榴》教學反思 篇5
《石榴》這篇文章文筆優(yōu)美,以季節(jié)的變化, 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jié)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讓 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呢?
首先,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相互介紹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適當?shù)难a 充。隨后,緊扣“石榴”二字,讓學生讀全文并思考 :“課文介紹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讓學生自主學習,在 讀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答案。學生很快回答:“葉、花、果實、味道。” 石榴的花與果實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學 習花這部分,我積極引導(dǎo)學生讀懂“抽出”、“長出”、“越來越密”“越來越盛”扽“掛滿”等詞語,引導(dǎo)學生想象 春夏時節(jié),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其實,現(xiàn)在想來,如果再教這一段,我會再優(yōu)美的音樂范讀第二節(jié), 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中邊聽邊想象,描述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 在向我招手呢”這時,再引導(dǎo)學生去練讀,他們在朗讀中會有更深的感悟。還可以讓學生猜一猜石榴花會吹 些什么樣的曲子呢?如“高興的曲子,因為他們很開心。”…… 在教學味道時,我采用“看、嘗、品、讀”的教 學策略。先讓學生自由讀讀,然后出示課前讓學生帶來的石榴,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興趣盎然,教室 里一下沸騰起來! 我剝開一個石榴, 給學生展示: 籽兒很多、 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 籽兒像瑪瑙一樣好看…… 學生不光描述到位,還特別興奮,我想他們一定迫不及待想嘗一嘗,就故作神秘地說:“看到好多同學都喳 嘴了,想吃嗎?別急,咱們邊吃邊說一說。”我把事先準備好的石榴分發(fā)給每位學生,并讓他們說說看到的 石榴籽兒。這時學生在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品味著石榴,他們毫不拘束地談著自己的感受。嘗完 后,我再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感受與先前截然不同了,他們讀得滿面笑容,有滋有味。 這篇課文也是一 篇很好的習作例文,描寫石榴思路清晰,具體生動,每一個自然段在寫作方面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因此, 教完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將全文加以背誦,同時,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種水果。仿寫前,我讓學生 好好地品讀書上段落是怎么寫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來寫的?小孩一下回答出來:形狀、顏色、味道來 寫。由于二年級時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學生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做過細致的練說指導(dǎo), 當時并要求把練說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來代替,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 寫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來寫) ,結(jié)果大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不 錯,比課文上第四自然段內(nèi)容更具體,將水果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從它的外形寫起,由外到內(nèi)進行敘述。
《石榴》教學反思 篇6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jié)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第二課時的教學,我抓住三點:
一、激趣朗讀。
我所教授的第二課時,通過實物“石榴”展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帶著興趣閱讀課文,然后再讓學生自讀喜歡的語句。達到了了解石榴果變化的特點。
二、朗讀領(lǐng)悟。
第三自然段我讓學生選擇性的朗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dǎo),師生互動的方法,學生在朗讀中了解課文從哪些方面寫石榴的果實。如:?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設(shè)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師)是呀,石榴就是這樣一天天長大,一天天變換著外衣的,先……逐漸……最后……(邏輯引讀)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設(shè)疑:1、看圖,這就是咧開了嘴,這就是笑破了肚皮(學生看圖);2、指名讀;3、它們?yōu)槭裁茨敲锤吲d啊?會說些什么呢?4、再讀課文,高興的石榴娃娃還會做什么動作呢?(結(jié)合“扒開、張望”指名表演)。
第四自然段我不急于讓學生朗讀學習,而是先讓學生看我手中拿的“石榴”果,讓同學們猜石榴果實里的子兒是什么顏色,猜一猜石榴子兒的味道,這時為了滿足同學們的好奇心,我用刀打開石榴,淡紅的汁水立刻流了出來,學生忍不住叫出聲來。我舉起手中的兩半石榴:“誰說說石榴子兒的顏色和樣子?”“我覺得石榴子兒是淡紅的。”“我覺得石榴子兒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緊緊的”……為了鼓勵同學們,也為了讓每個同學都體驗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給每位學生都發(fā)了兩顆石榴子兒,讓他們都親口嘗一嘗,“甜甜的”,“有點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再讓同學們到書本中朗讀品嘗。領(lǐng)悟第四自然段石榴的樣子、顏色和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擴展練筆。
第四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后,我給同學們一個水果(香蕉)展示,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觀察香蕉的顏色、樣子和味道,并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jié)合。
上完這節(jié)課,有很多地方令人遺憾。
一、重難點突出,可完成不夠充實。由于時間緊,學生在朗讀這一塊花費很多,導(dǎo)致后來設(shè)計的許多環(huán)節(jié)都一帶而過。
二、在朗讀方面達不到“通順、流利、有感情朗讀”,同學們朗讀中體會不出語言文字的美,即石榴樹的形態(tài)美、色彩美,主要原因是老師不夠重視。
總之,這節(jié)亮相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我會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探索,爭取一天比一天上得好,不斷提升自己。
《石榴》教學反思 篇7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優(yōu)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nèi)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我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設(shè)計教學方案,教學過程設(shè)計合理,現(xiàn)做以下反思:
一、 朗讀中感知:
朗讀訓(xùn)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wù)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石榴》這課時,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shù)奶釂枺瑢嵨锏难菔镜确椒ㄒ龑?dǎo)學生多讀書。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全文,設(shè)計了幾個簡短、精當?shù)奶釂枺瑤椭鷮W生理清課文思路: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繉懥四膸讉季節(jié)?石榴有什么特點?同時相機板書:春天,葉;夏天:花;秋天:果;接著讓學生讀,先是自瀆,邊讀邊想石榴葉、花、果的樣子,有什么特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接著讓學生邊聽同學讀,邊看插圖,視聽結(jié)合,使學生對石榴的樣子有形象、直觀的感受;再通過實物的演示,教師引談,師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了解。今后在有層次、多形式的朗讀上還應(yīng)努力。
二、 表達中領(lǐng)悟:
在學生通過多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表達,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領(lǐng)悟,如課文中寫花時有這么一段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在教學這部分時,老師不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讓學生讀中領(lǐng)悟,“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一雙雙小手如林般樹起,有的同學說:“小喇叭”寫出了花的形狀。有的同學說:“正鼓著勁在吹呢。”講花開得多,開得旺。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邊讀邊表演,同學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狀,漲紅了臉,搖擺著頭,多么像一朵朵美麗的石榴花,學生對這樣形式的表達、領(lǐng)悟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讓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一顆靈動的心。
在學了第四段引導(dǎo)學生仿寫時,設(shè)計簡略,有以下改進建議:
遷移練習:(出示桔子、香蕉、水蜜桃等水果)
1、同學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水果,同學們還帶來了很多水果。談話:
①你帶了什么水果?它是什么顏色的,形狀、大小怎樣?
②這些水果可真誘人啊,快嘗嘗它的味道。談話:你的桔子什么味道?你的香蕉呢?蘋果呢?葡萄呢?
③你能把剛才說過的話連起來說嗎?這個句子能幫助你們:
(文:剝開的外皮,只見,輕輕咬上一口,。)
(說說外面、里面和滋味)。第一個同學說完,請大家猜猜他說的是什么水果。
④一年四季有很多水果,比如:西瓜、桔子、香蕉、水蜜桃等等。你還喜歡什么水果呢?喜歡它的什么?試試用上這個句子說一說。(指導(dǎo)學生從營養(yǎng)、方便、長相誘人,口感酥軟、嫩滑等方面說。)
2.大家說得真不錯,看來寫一種水果只要抓住它的外形、顏色和味道的特點,就能寫好。請你選擇你最喜愛的一種,欣賞它們各具特色的外形,去品嘗它們獨特的味道,然后按照《石榴》這一課的寫作方法把它寫下來。
《石榴》教學反思 篇8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jié)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的情景。最后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yīng),引導(dǎo)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xùn)練。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dǎo)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后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著,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后,問他們味道怎么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嘗,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chǔ)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后,在班級里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并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jié)合。
《石榴》教學反思 篇9
《石榴》這篇文章文筆優(yōu)美,以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jié)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呢?
首先,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相互介紹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適當?shù)难a充。隨后,緊扣“石榴”二字,讓學生讀全文并思考 :“課文介紹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讀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答案。學生很快回答:“葉、花、果實、味道。”
石榴的花與果實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學習花這部分,我積極引導(dǎo)學生讀懂“抽出”、“長出”、“越來越密”“越來越盛”扽“掛滿”等詞語,引導(dǎo)學生想象春夏時節(jié),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其實,現(xiàn)在想來,如果再教這一段,我會再優(yōu)美的音樂范讀第二節(jié),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中邊聽邊想象,描述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這時,再引導(dǎo)學生去練讀,他們在朗讀中會有更深的感悟。還可以讓學生猜一猜石榴花會吹些什么樣的`曲子呢?如“高興的曲子,因為他們很開心。”……
在教學味道時,我采用“看、嘗、品、讀”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自由讀讀,然后出示課前讓學生帶來的石榴,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興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騰起來!我剝開一個石榴,給學生展示:籽兒很多、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籽兒像瑪瑙一樣好看……學生不光描述到位,還特別興奮,我想他們一定迫不及待想嘗一嘗,就故作神秘地說:“看到好多同學都喳嘴了,想吃嗎?別急,咱們邊吃邊說一說。”我把事先準備好的石榴分發(fā)給每位學生,并讓他們說說看到的石榴籽兒。這時學生在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品味著石榴,他們毫不拘束地談著自己的感受。嘗完后,我再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感受與先前截然不同了,他們讀得滿面笑容,有滋有味。
這篇課文也是一篇很好的習作例文,描寫石榴思路清晰,具體生動,每一個自然段在寫作方面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教完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將全文加以背誦,同時,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種水果。仿寫前,我讓學生好好地品讀書上段落是怎么寫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來寫的?小孩一下回答出來:形狀、顏色、味道來寫。由于二年級時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學生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做過細致的練說指導(dǎo),當時并要求把練說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來代替,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寫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來寫),結(jié)果大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不錯,比課文上第四自然段內(nèi)容更具體,將水果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從它的外形寫起,由外到內(nèi)進行敘述。重點抓住石榴的形狀、顏色、味道來寫,條理較清楚。看來以前的功夫沒白花。
《石榴》教學反思 篇10
《石榴又紅了》是語文A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片閱讀課,是鄭爾康懷念父親鄭振鐸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過對故居、以及石榴樹和石榴節(jié)的回憶,表達了對父親深切的懷念。文本語言樸實、筆觸細膩、情感真摯濃郁。優(yōu)美抒情的筆調(diào),溫馨的畫面,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把一位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關(guān)愛孩子,積極樂觀,平易童真的可親、可愛、可敬的長者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讀來感人、引人深思,給人啟迪。
一、找準切入點,并以之作為教學主線貫穿教學始終。
文中“啊,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憶往事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飽含了作者對美好往事的無限眷戀,對父親深摯的思念,有幸福有傷感,快樂、惆悵、懷念交織其中,可以說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貫穿本文的情感主線。所以我把這個句子作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點。第二課時新授伊始就把這個句子從文中摘出來,指導(dǎo)學生讀句,理解“溫馨”“情韻”二詞的意思,意在讓學生帶著:那是些怎樣充滿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的思考,進入文本的學習。起到統(tǒng)領(lǐng)整個教學過程的作用。然后,在學完關(guān)于石榴節(jié)的回憶、父親去世兩個內(nèi)容之后再分別呈現(xiàn)此句,以層層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時也是教學過程如一首詩歌,而這個句子就是這首詩歌中反復(fù)詠嘆的中心句。
二、展開空白點,引領(lǐng)學生走入文本,走進人物的生活。
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簡練的筆墨寫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舊居的院子不算大,卻栽滿了桃、李、杏、梅、……可說是三季有花,四時常青”如一幅寫意畫,極其概括,給人留下了自由而廣闊的想象空間。這一段是鄭振鐸先生生活環(huán)境的描寫,對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這一段作者雖是略寫,但在教學中卻不可做簡略的處理。所以在這一段的教學設(shè)計上我做了充分的鋪展,抓住“栽滿”“三季有花” “四時常青”,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引導(dǎo)學生展開想象,領(lǐng)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從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豐富多彩的生活,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就把學生帶進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細節(jié)刻畫,貼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細膩的筆墨描繪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正如一幅工筆細描的人物畫。語言樸實,生動,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愛、童真的心靈,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所以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上我采用讓學生找句子,抓刻畫人物的重點詞語,尤其是描寫人動作的詞語,通過讀,把語句化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親、可愛、可敬,激發(fā)學生對人物的熱愛之情。從而使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寫出孩子們心里想說的話成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發(fā)的效果。
《石榴》教學反思 篇11
根據(jù)學校安排,于本星期四上了《石榴》這篇課文。上完課之后留下了一些遺憾,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也找了好多有關(guān)石榴的課件,但它們都不提供下載軟件,后來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個主題網(wǎng)站,所以就借來用了,如果要對這些圖片進行整合,重新設(shè)計課件,究其原因是不想麻煩別人,再加上自己還缺乏一份刻苦鉆研的精神,能省事的地方盡量簡單一些。至于在課堂上要求同學們用“先……逐漸……最后”說句話,當時我以為同學們根據(jù)時間的先后順序肯定能說出許多話,沒想到這中間用的是“逐漸”,學生在短期內(nèi)要造這一個句子是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這時候老師能正確引導(dǎo)好的`話,學生還是能造出一些句子,課后,我又去作了加工,在我的引導(dǎo)下,學生其實還是能夠造出來的。
《石榴》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范例。本次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上課——精讀課文。我確定了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的新詞,了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通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重點說擬人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學習擬人句。
第一課時,我已經(jīng)讓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luò),并且講讀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nèi)外有名。)
第二課時,我從復(fù)習課文脈絡(luò)入手,石榴園——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學習、品讀課文。
首先,閱讀第二節(jié),了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抽出”“長出”“開出”“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的生長過程: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學生通過反復(fù)的朗讀、填空練習,了解石榴樹的生長過程。課文中有描寫石榴花“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但是再此教學過程我省略了,也沒有著重強調(diào)比喻的修辭手法。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fā)生了逐步的變化。我采用了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的方法,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再點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最后出示桔子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們填空,進行了一次擴展訓(xùn)練。
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tài),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復(fù)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diào)皮與歡樂,并讓學生結(jié)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了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然后引導(dǎo)學生學習第四節(jié),了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qū)W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在理解“一顆顆緊偎在一起”時,通過觀察圖片、舉例子理解“緊偎”,通過這段學習,理清段落順序,先寫作者看到的形狀、顏色,再寫品嘗到的味道,為課后習題品嘗一種水果奠定了寫作基礎(chǔ)。
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課的類型,最后決定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聽、學的方法為主,考慮三年級語文基礎(chǔ)知識比較貧乏,所以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較多,我過于主導(dǎo),讓學生發(fā)揮的機會比較少,一篇課文可以有許多種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一堂課上下來也發(fā)現(xiàn)了設(shè)計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學生不太敢回答問題,希望日后能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