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讓孩子哭嗎?
接納、同情孩子的哭泣
那么,當孩子出現憤怒或悲傷時,父母應該如何處理他們的情緒呢?育兒專家表示,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首先要接納哭的情緒,明白孩子有這個情緒的需求,需要經歷哭的過程。家長在做到容許這情緒存在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對此情緒持認同、支持的態度。如家長可以這么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媽媽也很心疼,別害怕,媽媽和你在一起。“育兒專家表示,這時是家長增進親子感情的一個契機,孩子這時會想:”在我傷心的時候,還有人在支持我。早期教育
育兒專家認為,有些孩子會根據家長的態度來判斷父母對他的愛有多深。如果孩子在受挫受傷時,其情緒沒有得到認同,可能會使孩子得出這樣的判斷--”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不足以讓爸爸媽媽愛我。
讓孩子自己處理情緒,培養情商
父母在孩子哭泣時認同孩子的情緒后,孩子就不會繼續哭鬧了嗎?育兒專家表示,實踐表明,孩子在得到父母的認同后,會很快進入下一個情緒,或平靜或開心。這也表明孩子的情緒是處在不斷流動的狀態。
孩子能否感受自己的情緒、認同自己的情緒,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決定著孩子的情商高低。“育兒專家說。如果父母一味地壓抑孩子的情緒,便會剝奪孩子鍛煉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孩子哭時,家長在處理時很容易走入誤區,專家稱,應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育兒專家指出,壓制孩子的哭鬧,會導致孩子的情緒不能流動,對孩子的情商培養是百害而無一利,因此父母們要多學習下讓孩子將情緒發泄出來,而不是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