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所帶來的弊端,你懂得嗎?
父母教養子女時過分保護,父母對孩子能做的事情,不讓孩子做,自己來做,就是包辦代替。父母給孩子疊被子、洗襪子、削水果、做作業、幫助檢查作業、幫助整理書包等等,后果怎樣呢?
過分保護式的教養方式,用心是好的,但是危害太大了。
由于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孩子思維能力的發揮受到限制,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自學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受到限制。
父母本來希望幫助孩子做作業,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使孩子學習成績好。但結果那只是愿望,實際上孩子由于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學習能力受到限制,孩子的智力因素在學習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從而降低了學習質量,影響了考試成績。
一位學生考試后感慨地說,平時我有不會的題,我就叫我媽幫我解決,我倒省事了。可是這次中考,我遇到不會的題,也沒法叫我媽了。只能硬著頭皮做,但是卻做不出來。
過分保護式的教育方式不僅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學習成績的提高不利,而且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心理健康也不利。
父母事事包辦代替,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事事依靠父母,處處依靠父母。
由于過分保護使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差,現在不會疊被子的中小學生絕不是少數。
父母過分保護使孩子的適應能力差,他要進入學校,進入社會,父母不在身邊就感覺適應起來很困難。
過分保護式的教育方式易使孩子的情緒波動,遇到困難得不到解決時情緒就低落。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來自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決定著孩子們心理健康與個性的發展,而良好的教養方式不僅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還可鍛煉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希望家長們都能夠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