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給孩子一個貪玩的緩沖期
現在的家長們大多數都是接受個高等教育,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缺乏經驗及技巧,平時更是太過于強勢,自己說的話常常讓孩子做到言出必行,其實很多的時候孩子們也需要一個緩沖期!
孩子喜歡玩是天性,玩要玩得盡興,回要回得甘心,我經常看到很多媽媽在孩子玩得特別開心時只顧著自己聊天,然后突然意識到要回家了,便不管不顧地叫孩子趕緊走。孩子不肯時,家長又是一通指責,此時的孩子如何肯聽話?在我兒子身上從來都沒有發生這樣的現象,因為我細心地捕捉到了孩子內心的小心思,從而使他樂于服從。早教網
比如,我希望孩子6點回,在5∶40的時候我就給孩子提前打招呼:“咱們再玩10分鐘就要回家做飯了。”孩子雖然玩得高興,可是因為有了一個心理準備,便不會覺得走時掃興,往往很痛快地就答應了。而孩子對于時間把握得并不那么準確,所以10分鐘快結束時,再一次提醒:“寶貝,還有3分鐘就要走了。”孩子知道這3分鐘很短促,就會忙著整理自己的玩具,把自己拾到的小石頭、小棍子等找個地方藏起來,以備下次出來時再玩。一般來說,他覺得自己的玩具都收藏好了,就會主動往家里走了。
有時,孩子確實是沒有玩夠,會懇求道:“媽媽,我能不能再玩一會兒?”我覺得不當面拒絕孩子是比較善意的做法,我會點頭同意:“可以,不過只能再多玩5分鐘。”孩子明白這5分鐘已是媽媽最大的寬限,心里會有一種滿足感。此時的他,也應該學會遵守自己的承諾。如果這次時間真的到了,他還不肯走,家長就一定要學會果斷地轉頭,如果心一軟又讓孩子磨蹭了幾分鐘,以后慢慢就會被孩子所要挾。
讓孩子“說走就走”并不難,給心理一個緩沖期,再讓他學會說到做到,就這么簡單。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聰明的父母懂得更多的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上去想問題,能夠讀懂孩子們的心理,從而最后即得到了效果,也不至于傷害到孩子,反而更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希望此篇文章可以為家長們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