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孩子感到恐怖的事情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后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里,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之五:怕動物
恐懼背后:
對動物的恐懼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寶寶可能因為成長經歷中有過被動物玩具或真實動物傷害的經歷,所以會特別害怕某一種動物或幾種動物。而有的寶寶則是因為被父母平日的恐嚇“寶寶不乖乖吃飯就會被隔壁的貓咪叼走”等產生對動物的恐懼。這時的寶寶正處于智力迅速發育階段,思維很活躍,想象力也很豐富。在他們看來,可愛而友善的小動物隨時可能變成吃人的怪獸,他們在面對動物時會有種威脅感。
趕走恐懼:
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脅恐嚇寶寶的話,避免讓寶寶遐想出動物的兇殘。其次,可以給寶寶買一些小動物的絨毛玩具,比如小狗、小貓等,讓寶寶先接觸玩具,然后再接觸活生生的小動物。等寶寶膽子大些后,可以和寶寶一起嘗試給小動物喂食,觀察小動物玩耍、睡覺等習性,在寶寶感覺足夠安全的情況下讓他試著去撫摸。還可以買一些關于動物的碟片和寶寶一起欣賞,說不定從此會激發寶寶對小動物的熱愛和興趣哦。幼兒早教網
恐懼事件之六:怕黑
恐懼背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寶寶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三歲前的寶寶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即會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這種心理現象的負面表現就是寶寶會對黑暗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懼怕。他們很難區分現實與虛構,于是往往把畫冊、影視、故事里經常在黑暗中出現的鬼怪、猛獸、機器人的情節或形象與現實生活混淆。
趕走恐懼:
如果寶寶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寶寶身邊,直到他睡著,并在寶寶的房間里亮一盞小燈。等寶寶稍微膽大一點了,父母可以幫助寶寶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領著寶寶在黑暗的房間里做找東西游戲,這樣可以讓寶寶在游戲中忘記黑暗帶給他的恐懼,讓他在黑暗中逐漸壯膽。
測試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嗎?
孩子的害怕屬于正常還是病態,可以根據下列問題進行測定:
1、孩子的膽怯不安是否只是針對某個事物或現象,與這個事物或現象相關的其他因素不會引起他的恐懼?
2、離開了受驚物或現象后,孩子的懼怕反應是否隨之消失?
3、在看圖片、電視或一般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看到或聽到他所懼怕的事物或現象,他是否表現出無所謂的樣子?
4、經歷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響?
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都是“是”,說明孩子屬于正常發育過程中的膽小害怕;否則,說明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疾病,尤其是孩子害怕到了如下程度就是不正常的了,比如懼怕的持續時間超過三四個星期,以致于喪失某種能力,伴隨明顯的癥狀:心律過速,頭暈眼花,惡心和失禁等,這需要到兒童醫院就診。幼兒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