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給家長懲罰孩子的方法
點評:上文兩個案例中,a媽媽采取了加深印象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承擔(dān)犯錯后果,從而推己及人,認(rèn)識錯誤;b爸爸錯在打罵后沒有安撫情緒和幫助改正,將情緒激動的孩子反鎖屋中,反而激化矛盾,加深了不滿和委屈。
了解了懲罰的方方面面后,是不是開始覺得這是一門講究技巧和藝術(shù)的家教手段?應(yīng)該怎么學(xué)習(xí)和使用,讓我們從實戰(zhàn)演練的效果中熟悉懲罰的“度”。
懲罰的“度”的建議
情緒的度,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祈女士的案例:
女兒無論天氣冷熱總喜歡不穿鞋子滿屋跑,常常是我跟在后面幫著找拖鞋,雪白的襪子已經(jīng)變成灰襪。說了多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屢說屢犯。有一次,她受涼生病時仍不穿拖鞋,我氣壞了,一時情緒失控,狠狠打了女兒幾巴掌。女兒顯然嚇了一跳,眼淚在眼眶中打轉(zhuǎn)轉(zhuǎn),邊喊著“討厭壞媽媽”邊跑進臥室,還把門鎖上了。幼兒早教
聽了女兒的哭喊,我愣住了,在孩子的眼中,好媽媽和壞媽媽竟然這么簡單區(qū)分,難道是我的懲罰情緒過度了嗎?反省過后,我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我故意穿著襪子在家里走來走去,丈夫看見后責(zé)怪說:“這么大個人還不穿拖鞋,你不知道地板臟嗎?”女兒對我的不滿還在,見我受到責(zé)怪,馬上“落井下石”:“媽媽也犯這種錯誤!”看著女兒漸中圈套,我心中竊喜,趕緊做了自我檢討,然后趁著女兒得意時,拿出她中午弄臟的白襪子,女兒的小臉一下子漲得通紅,低著頭不做聲。我趁機說,“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重要的是敢于承認(rèn)錯誤,以后不再犯,是不是?”“媽媽,我錯了,以后再也不光著腳丫在家里跑了。”女兒終于主動承認(rèn)了錯誤。
這是一個有效懲罰的例子,事件中,不但孩子改正了壞習(xí)慣,家長也調(diào)整了錯誤的管教方式,雙方都取得了進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掌握孩子的心理,是有效糾錯的前提。成人的心智和經(jīng)驗強于孩子,只要找準(zhǔn)穴位,讓孩子明白受罰的緣由,就能夠避免委屈和抵觸情緒,誠心認(rèn)錯。
方式的度,望聞問切對癥下藥
雯雯媽的案例:
近段時間,魚缸里總是莫名其妙多出些石子,飼養(yǎng)的金魚也有好幾條被砸傷,還死了一條。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竟然是5歲的女兒雯雯干的!一想到她小小年紀(jì)就如此殘忍暴戾,我又心寒又著急,罰她面壁站立了大半個小時,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從愛護小動物一直說到人性的善良與邪惡……早期教育
雯雯一聲不吭地聽我訓(xùn)完話,我以為她已經(jīng)知錯悔改了。誰知才剛過了一會兒,她又趴到金魚缸的邊上,目光緊緊跟隨著一尾尾快樂嬉戲的金魚游動。雯雯右手緊握著拳頭,幾次揚起小手作扔石頭姿勢,又想起什么似的看看周圍有沒有大人。我努力平靜自己的心情走到她身旁問:“雯雯,你為什么總要扔石子砸金魚?”“媽媽,我想幫助那幾條游得很慢的金魚快點游動。”哦,弄清楚原因后,我哭笑不得,原來孩子是因為太喜歡金魚了才想幫助它。
這是一次錯誤的懲罰示范,責(zé)任在于家長。孩子犯錯分有意和無意兩種,雯雯顯然是因為年幼無知才傷害金魚,而媽媽不分青紅皂白的上綱上線使孩子飽受委屈,受罰后仍不知自己錯在哪里、如何改正。分析犯錯的原因,對癥下藥地助其改正,孩子才能積累經(jīng)驗,有所進步。早教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