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處入手,創建優良班級
太和一中 劉斌
初中一年級是中學的起始年級,學生在學習態度、思想品德、紀律觀念、行為習慣、身體素質等方面能否朝好的方向發展,直接影響著他在整個中學階段能否健康成長。尤其是新班級的組建初期工作意義更重大。因為它會直接關系到一個班級是否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是否能夠良性發展。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具備這樣的特點:有共同的奮斗目標;有堅強的集體核心;有正確的集體輿論;有良好的班風。怎么做呢?
一、抓關鍵的頭半月是基礎。 初一新生剛剛擺脫了“手把手,抱著走”的保護式的教育方式,帶著對初中生活的新鮮感、新奇感從各自不同的學校走到一起。各種類型的學生對自己都會有新的打算。利用這一時機,應及時地進行思想和行為規范教育,使他們跨入初中的第一天就感到有章可循。從言行舉止到文明禮貌,從思想進步到全面發展,從團結同學到關心集體,從刻苦學習到遵守紀律,通過多種形式宣講這些要求,化抽象的條條框框為學生們身邊隨處可見的現象,使之能盡早地變為他們的自覺行為,為良好班集體的形成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期間班主任要跟得緊,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處理。 二、多種形式教育是關鍵。 初一學生的特點是上進心強,好勝心切,所以抓住這一心理特點,班主任應與班委會、團支部積極配合開展多種形式的生動有益的教育活動,如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講述我自己的故事》、《你打算怎樣做合格的初中生》、《十三歲意味著什么?》等,提高他們對自身及對初中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還可以利用學校搞的大型活動,重要的紀念日進行教育。例如:新生剛進校恰逢每年的教師節,可要求學生給教師寫慰問信,自制賀卡,增進他們尊師的情感。 三、培養高度的自覺性是保證。 初一學生由于在小學階段,大都是在老師包辦替代的條件下學習,這使他們養成了依賴性和兩面性,把班主任看成是“監工”,學生變成被“看管”的對象。班主任工作中,要立足于變“看管型”為“自覺型”,詳細制定班級的各項獎懲制度,建立班干部輪流值周制度,自習、課間操都由學生干部負責。學生從早晨到校,到晚上離校,各項活動都實行自我管理,教師隨時過問,當好參謀,使學生們逐漸養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好習慣。 四、集體榮譽感教育是核心。 集體主義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情感。我主要是通過活動來形成奮發向上的集體輿論,增加班級的凝聚力。例如:課堂教學中通過男女生對抗、分組競賽等方式就可以進行團結、競爭的風氣;上周學校組織的軍訓和會操表演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另外如每周學校的行為規范考核,寢室的流動紅旗評選,運動會,文藝表演等,我們都可以注意發動每位同學積極參與,為集體爭光,使每個人時時都感到是集體的一員,集體的好壞與我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息息相關。這些集體活動在同學中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五、班干部培養是重點。 班級干部是班級的核心與骨干。它是班主任的“影子”,在實際工作中,要為他們提供機會和“舞臺”。例如:“班干部輪流制”給更多的同學提供參與班級管理,鍛煉自己的機會,避免干部的“終身制”,增加“主人翁”意識。搞“值日班長制”,放心大膽地啟用干部,使之全方位地參與班級各方面的工作與研究,并及時幫助他們總結工作,提高他們管理班級的能力,使班級形成一個堅強、穩定的班干部隊伍,這將對形成良好的班集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合理的評定制度是標尺。 按照本班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公平的行為規范評定制度,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班規”、“操行評比”等方法來實施。這樣不但規范了學生的行為,而且可以在學生當中樹立起行為規范標兵,使學生學有榜樣。另外班主任老師要事實求事地按照制度對學生操行進行評定,對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對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從而使學生揚長避短。另外我們還可以注意這幾個字:嚴,誘,范。 一、嚴。抓入學教育,嚴格開端。 初一學生告別小學母校上中學,每個學生都帶著抱負和理想,希望和追求,雄心壯志,打算在新學校勤奮學習,刻苦競爭,鶴立雞群,得到老師的賞識,同學們的贊揚,顯示自己的價值。到新學校,對一切都有新鮮感,但他們對新學校還不夠了解,也不知怎樣做才能適應新環境、新要求。因此,要抓住這個契機,一方面,向學生介紹新學校的光榮校史,校風、學風、教風“三風”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成果,帶領學生熟悉學校環境;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全校各種規章制度、紀律要求。學生一入校就進行嚴格管理,提出嚴格要求,加強嚴格教育,進行嚴格訓練,要求嚴格遵守,違反嚴肅批評,讓學生認識和體會到,教師嚴管理,“嚴師才能出高徒”,從而在思想品德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二、誘。抓心理疏導,誘導引路。 小學生進入中學,一開始就從嚴要求,無可非儀。但學生年齡較小,知識水平、心理和生理狀況都還沒脫離小學生特點,因此,對學生,必須抓心理誘導,教師不能簡單粗暴,老是扳著面孔強迫學生守紀,一味責備、訓斥學生這也不懂規矩,那也不合要求,一次閑話,一次不守紀律就下結論是調皮學生,一次考試成績不高就說是低差生,教師要尊重學生,喜愛學生,信賴學生,平等真誠地對待學生,要在誘導疏通方面多下功夫,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給他們講道理,教育啟發,開導勸告,鼓勵引導,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解決學生心理矛盾、失調和不平衡,消除心理障礙,減輕心理負擔,使他們正確對待學校的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消除抵觸情緒,逆反或畏手畏腳,無所適從心理,并理解、支持學校工作,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范。抓隱形教育,示范導向。 學生都具有向師性,在他們心目中,老師最有“權威”,“師者,人之模范也”。老師一言一行都會給他們的影響,象春雨潤物一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無形的熏陶和感染學生。因此,每一個教師要為人師表,在工作、學習、品德、思想修養、儀表衣著、待人接物等方面每時每刻給學生以示范作用,言傳身教,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得到活生生榜樣。 有這樣一句歌詞:世間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相信有我們的付出,一定會建設一個優秀、出色的班集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