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語文作業(yè) 布置的思考與實踐
練功夫在課外,獲成功在課外
——對語文作業(yè) 布置的思考與實踐
常州市北港中學 許向宏 郵編:213023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現(xiàn)在,廣大的教師都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語文課堂教學更是百花齊放、精彩紛呈,給學生語文學習帶來了諸多的興奮點。但是,走進你身邊的學生,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喜歡語文課,卻不愛語文學習,原因何在?筆者曾在我校初二學生中做過一項“我與語文學習”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語文學習中,有78%的學生喜歡上語文課,54%的學生為作業(yè) 而苦惱,71%的學生把語文作業(yè) 放在最后完成,38%的學生將不要布置太多的作業(yè) ,少寫作文和日記等作為對語文教師的最大的希望。可見,傳統(tǒng)的語文作業(yè) (如讀讀、背背、抄抄、寫寫、練練等)從某種程度上成為湮滅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元兇。再審視我們的課改,過多關注的是課堂教學,往往忽視語文作業(yè) 這一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后的、沒有相機而改的語文作業(yè) 已經很難適應當前的語文教學。
那么,傳統(tǒng)的語文作業(yè) 布置存在哪些弊端呢?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認識不足,指導思想落后。
課改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部分教師只關注如何讓課堂“亮”起來,至于語文作業(yè) ,只要不讓學生閑著,回家把語文放在心上,不讓其他學科擠占,讀讀、背背、抄抄、寫寫、練練,什么都可以。這種把作業(yè) 與教學孤立起來,看作是兩回事的教師怎會布置出讓學生感興趣、有發(fā)展的作業(yè) 呢?此其一。其二,布置作業(yè) 到底為了什么?很多教師認為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教學效果的反饋。持有這種觀念的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沒有認識到作業(yè) 還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再認識和再提高。故而很少設計出讓學生再思考、再延伸、再創(chuàng)造,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張揚學生個性的作業(yè) 來。再者,還有一些教師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布置作業(yè) ,其結果也可想而知。
二、作業(yè) 內容單調,完成作業(yè) 方式單一。
認識的不足和指導思想的老化,勢必導致作業(yè) 內容的單調:字詞句篇積累是重頭,讀背抄唱主角,每周練筆不能少,考前題型反復操練。再看完成作業(yè) 的方式:從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紙筆完成,以書面的形式來呈現(xiàn);從時間上看,多為“家庭作業(yè) ,明天要交”——限時完成;從作業(yè) 承擔者角度看,多要求個人獨立完成。內容的單調,方式的單一,定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制約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以及利用其他手段完成任務的習慣。
三、作業(yè) 要求的統(tǒng)一,評價標準的刻板。
布置的作業(yè) 要求全體學生毫無選擇的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業(yè) 往往會使有的學生“吃不了”,視其為課業(yè)負擔,喪失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吃不飽”,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受到遏制。另一方面,評價標準大多采取對錯制、分數(shù)制,這種刻板的客觀化、量化的評價手段,不符合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也與《課程標準》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要求背道而馳,不利于學生成功體驗,也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當然,這里凸顯傳統(tǒng)語文作業(yè) 的弊端,并不是完全否定它,毋庸置疑,它在知識的鞏固,技能的強化上仍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對基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yǎng)“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人”。在課改應當扎實有效的推進的今日,在新課程理念深入人心的時下,我們的語文課堂在出“新”,我們的語文作業(yè) 也應該相機而動,與時俱進。那么,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觀指導下應該布置怎樣的語文作業(yè) ?下面就本人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觀指導下的思考和實踐擇要介紹。
一、自主式作業(yè)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边@充分說明了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作業(yè) 必須以人為本,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自主式作業(yè) ,充分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自主化、差異性,在內容和形式上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實現(xiàn)作業(yè) “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轉變。根據(jù)側重點的不同,可分為個性化作業(yè) 和差異化作業(yè) 。
1、個性化作業(yè)
個性化作業(yè) ,就是作業(yè) 設計時要針對學生各自的個性特長,給其充分的選擇自由和空間,使作業(yè) 真正成為學生自己展示才藝特長,張揚個性的園地。在教語文實踐活動《開展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時,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 :請大家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用你自己的特色向全班同學進行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在作業(yè) 展示時,喜歡古詩詞的同學,向大家展示了愛國主義古詩詞,其中,有一位同學連續(xù)背誦了12首,一位同學還配樂朗誦了杜甫的《春望》;擅長唱歌的同學,唱出了《我的中國心》、《我愛你,中國》等歌曲;擅長講故事的同學,給大家講述了揚靖宇、趙一蔓等革命先烈的事跡;有的出示了自制的一張“愛國主義”小報;有的出示了收集到的革命英雄人物畫;有的介紹了幾則愛國主義名人名言……這樣的作業(yè) ,因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自主選擇,讓他們感受到了做作業(yè) 的興趣,產生了成功的愉悅。
2、差異化作業(yè)
語文教學要面向全體,要關注人的差異,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合適的學習方式。面對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的學生,我們的作業(yè) 布置也應該考慮到各個層面的學生,有彈性、有差異。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避免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消損。相反,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yè) ,可以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在實踐中,我往往設計“基礎作業(yè) ”、“選擇作業(yè) ”、“提高作業(yè) ”等三個層次的作業(yè)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選擇。如在教《故鄉(xiāng)》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 :(一)、基礎作業(yè) :1、積累重點字詞句;2、讀誦課文中描寫閏土外貌的三段文字以及課文最后三段。(必做題)(二)、選擇作業(yè) :1、品味重要語句;2、借鑒文中的外貌描寫的內容和方法,寫一段100字以內的外貌描寫;3、以《宏兒回故鄉(xiāng)》為題,以50年后宏兒回故鄉(xiāng)的見聞為內容,展開想象,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任選題)(三)、提高作業(yè) :1、寫給中年閏土的一封信;2、閏土的前后變化,誰之過?(不強制要求,量力而行)這樣的作業(yè) ,由易到難,分層設計,給學生一個個選擇,有利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合作化作業(yè)
現(xiàn)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對于今天的學生,從小就應該開始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學習。隨著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推進,傳統(tǒng)的獨立完成作業(yè) 的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合作是必須,合作式作業(yè) 也成為語文作業(yè) 的必然。
如在教《威尼斯商人》一文時,我布置了為時兩周的作業(yè) ——課本劇演出。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定角色,做道具,布置舞臺,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大家出謀劃策,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在互動中學會了合作,在合作中學到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處處張顯的是合作的魅力。如果說這樣的作業(yè) 是讓學生學會與同伴合作,那么布置一些學生需與家長共同完成的作業(yè) 旨在讓學生學會與家長合作。如在一次習作教學中,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文題目:《 (爸爸、媽媽)眼中的我》,要求學生先設計并完成一次家庭交流活動,再此基礎上作文。這樣的作業(yè) ,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又讓學生了解了父母的想法,增進了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更讓他們學會了與父母溝通合作。除了以上兩種合作式作業(yè) 外,在作業(yè) 設計時,我們還可以有意識的設計布置學生與各學科教師合作、與自然合作等合作式作業(yè) 。
三、探究式作業(yè)
探究式作業(yè) ,是指學生獨立地去探究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一種作業(yè) 形式。長期以來,學生習慣
四、生活化作業(yè)
生活化作業(yè) ,是指利用一些有價值的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作業(yè) 中學生活、用生活、服務生活的一種作業(yè) 形式!皩W習化社會的思想更多地提示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語文作業(yè) 的外延也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把語文作業(yè) 封閉在課本內,一切為了語文課本服務,切斷學生于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是不可取的。因此,語文作業(yè) 應該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作業(yè) 成為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在語文作業(yè) 布置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聯(lián)系自然生活。四季更替和天氣陰晴雨雪的現(xiàn)象,一草一木、一禽一獸等都可以成為語文作業(yè) 資源。適時地抓住它們、讓學生感受它們,獲取第一手寫作素材,并與書籍中的相關描寫相比照,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及寫作水平。
2、聯(lián)系社區(qū)生活。社區(qū)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舉辦的重大活動,乃至社區(qū)文化風俗等也可以成為語文作業(yè) 資源。如我校所在地是常州 特產——常州蘿卜干的主要產地,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蘿卜、腌制蘿卜干。我總是利用這個資源,布置諸如:寫一篇腌制蘿卜干的說明文;為常州蘿卜干擬寫幾條廣告詞;做一次“常州蘿卜干知名度”的社會調查活動。
3、聯(lián)系社會熱點。如在每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前,我都會要求學生觀看晚會,寫一篇觀后感;或介紹相關人物的事跡,要求學生課外收集材料,寫一篇人物評論。
有人說,學生的語文學習是“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課內長筋骨,課外長肌肉”,足見語文課外學習的重要性。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外學習中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基于這些,我在語文作業(yè) 布置上有了以上的思考和實踐。相信隨著課改的推進,語文作業(yè) 布置的理論研究將更深入,實踐經驗將更多,使得學生愿練功夫在課外,能獲成功在課外。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新課程理念與語文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005.9.
對語文作業(yè) 布置的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