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語文作業 形式的思考與實踐
新課標下語文作業 形式的思考與實踐
新課標下語文作業 形式的思考與實踐
衢州華茂外國語學校(郵編324000) 藍翠英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目前,廣大教師正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著大膽的創新,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作為教學環節之一的作業 設計卻往往被我們所忽視,使得很多學生在課堂之外不知道如何鞏固消化所學知識,以提高語文素養。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有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精辟論說,可見合理的作業 設計在語文學習中是不容忽視的環節。而目前語文課后的幾道思考題和教輔材料中的題目設計使得學生依舊囿于書本、拘于讀寫,這無疑限制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影響了學生語文整體素養的提高,與新課程改革并不吻合。那么該如何設計合理的語文作業 呢?依據新課程理念,本人對新課標下的語文作業 形式做出了如下思考并進行了一些實踐,與同行共同探討。
一、自主積累式作業 的設計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語文學習尤其需要知識的積累。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積淀,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課內知識的積累。在每一單元的學習中,我都要求學生做好以下的積累性作業 :①積累一些雅詞。主要是“讀一讀、寫一寫”中重要的詞語的讀音、意思及用法;也包括新學到的成語的積累。②積累一批優美語句。主要是摘抄本單元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非常美的句子,并說出理由。③積累相關的文學常識。對本單元中重要作家作品的相關資料做好記錄。④積累能給自己啟發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⑤積累常規的文言文詞句。⑥積累古詩詞名句,如寫春花、春雨的,詠月、詠雪的,等等。⑦積累寫作的知識。如學習一個巧妙的構思,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課文的結構特色理出來進行模仿;學習一個好的開頭或結尾方法等。
2、課外知識的積累。①做好課外閱讀和摘抄。我每要求學生每周做好不少于1000字的摘抄作業 。摘抄的內容為自己所讀的課外書中的精彩語句、語段或文章,后面要附上自己的點評,點評的內容可以是摘抄的理由,也可以是自己的閱讀體會,還可以是自己的疑問。②做好資料的搜集與整理。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前,結合文章內容,查找相關資料增加課外知識。例如在學習《我的信念》一文時,課前我就要求學生查找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一方面編寫一則居里夫人的材料,如《居里夫人簡介》、《少年時期的瑪麗.居里》、《瑪麗.居里的求學生涯》、《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等,在課堂上交流這些資料之后,學生對居里夫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已經相當了解了。③做好一些小故事的積累,這些小故事往往能給人一定的啟發或教益,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這些積累性作業 的設置促使學生多讀書,學生在完成這些作業 時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積累了豐厚的文學文化素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自然是益處無窮的。
二、合作活動式作業 的設計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個人學習的成功與他人學習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學習者之間保持融洽的關系和相互協作的態度,共享信息和資源,共同擔負學習責任。在合作的氛圍中,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識被他人的視點所喚醒和激活。合作學習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因此,設計一些合作活動類的作業 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也是相當有益的。
1、鉆研教材式作業 。①依據課文內容,預習時提出質疑,先由學習小組討論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或小組成員認為有代表性的問題,提交課堂討論。這項小組合作學習的作業 如果能夠持之以恒的話,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探究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②在每單元學習過程中選擇一篇難度不大的課文,讓學習小組共同備課,由小組主持課文教學,并接受其他學習小組的質疑。我曾經嘗試過幾次,學生投入的學習熱情和對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以及講課的認真是令我感動的。
2、語文活動類作業 。這類作業 就是開展學生感興趣的語文活動,引導學生設計和參與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形成語文的綜合能力。①新教材每單元都有綜合性學習,可以讓小組成員討論并設計活動方案,集體登臺展示本組學習成果。②依據教材內容,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合作編排課本劇等,給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如上《皇帝的新裝》時,我布置學生課外去編排課本劇,幾個學習小組的表演惟妙惟肖,他們的表演才藝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③每周六的設置語文活動課,如詩歌朗誦、文學知識競賽、廣告創意表演、講故事比賽、佳作欣賞、成語接龍等。學生為了本組有出色的表現,課外都能自覺進行練習。
合作活動式的語文作業 將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使得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造力都得到了很好地發揮,也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我的最大感受是學生語文學習狀態的變化,對待語文作業 的態度的變化,不再敷衍了事。
三、開放探究式作業 的設計
都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無邊無際的,語文學習也可以說是個萬花筒,僅有的教輔資料里的幾個死板的題目是很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多設計一些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個性張揚的作業 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1、能力遷移性作業 。①仿句練習。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句子,讓學生仿照其句式造句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讓學生仿照“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造句。②想象和聯想練習。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一文時,學生知道詩人由街燈聯想到明星,然后想象到天上的街市等。教師可設計相關練習讓學生鞏固對想象和聯想的理解。③修辭運用。學習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后,讓學生寫句子,并將所學的修辭手法用上。④寫作技巧的訓練。課文中一些很有特色的寫作手法可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這些遷移性的作業 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體驗感悟性作業 。閱讀是讀者與作者、文本在情感上的個性交流與對話的過程,每個學生的閱讀積淀不一樣,他們的閱讀體驗和感悟也有不同。因此,依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體驗感悟性作業 ,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真正實現“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做到“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如在教《丑小鴨》一文時,我就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業 :當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之后,它最想告訴別人的是什么?請用丑小鴨心語的形式寫出來。學生的體驗不同,寫出來的內容自然不一樣。
3、隨筆式作業 。張揚個性,抒發心聲是人的本能愿望。隨筆的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自由,可以無拘無束地隨心走筆,學生的思想和個性可以通過它很好地表現出來。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隨筆式的作業 能促進教師與學生交流思想,學生與學生互相教育,通過它能夠發現我們在付出的同時,也在豐富地獲得。
4、拓展閱讀性作業 。就是根據所學課文向外拓展。如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課后可讓學生去閱讀《濟南的秋天》及其他的老舍作品,以感悟老舍的語言特色。如學習冰心的《紙船.寄母親》時,課后可布置學生去閱讀《繁星》、《春水》等作品,以加深對冰心作品中所表現的情感的理解。這種拓展性閱讀作業 的布置,對學生個性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專題探究性作業 。如針對課前演講,設計 “如何提高演講水平”的探究題,讓學生去查找相關資料、搜集名家指點的方法,用以點評課前演講,提高學生的演講技巧。還可設計閱讀、寫作技巧方面的探究題(如何生動寫景、怎樣將人物寫活)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的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它的根本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去感知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和美麗。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首先應該飛出教科書的狹小區域,為學生設置更廣泛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同身邊的母語聯系起來,讓學生置身于廣闊的母語世界之中,只有這樣,承載著教學內容的母語才會鮮活起來,學生的心靈才會神思飛揚。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合理的創新的作業 形式設計,使之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本文提到的這些作業 形式是讀、思、寫、說都具備的生動活潑的語文訓練,是有個性有創見有合作的語文學習,如果能堅持實踐,相信它能為新課標下的語文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新課標下語文作業 形式的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