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6年課改實驗區中考語文試卷逐題詳解
浙江省2005年課改實驗區中考語文試卷逐題詳解
吳可
一、前言
2005年6月11日-12日,浙江省第一批課改實驗區的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舉行,主要包括北侖、義務、余杭三個地區。其試卷由省教研室統一命題。2004年6月,17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的首批初中畢業生參加了單獨命題的學業考試,其試卷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今年浙江省的學業試卷命題,從全國范圍看,屬于第二年,從浙江省內看,是第一年,仔細研究分析這份具有一定導向性、富有濃郁人文氣息的試卷,對于下一階段課程改革的深入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總體評價(北侖區童紅霞等名師的點評)
今年的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語文試卷總體難易度適中,面向全體學生,符合新課程理念,符合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核的要求。
從試卷構成來看,積累運用部分中“積累”分別涉及了漢字書寫、詞語運用、病句修改、古詩文積累、名著閱讀,總體難度不高,學生只要能在平時學習中注重“過程”,認真積累,仔細答題,一般不太容易失分。“運用”有仿寫句子和綜合性學習兩題,出題方向貼近生活,考察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引導學生關注浙江文化,富有人文氣息,也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關注家鄉特色的情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視。
現代文閱讀由一段散文、一段說明文組成,題目相對比較靈活,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與過去省編教材的要求相比,回避了機械的知識點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如散文主要考查理解、賞析、感受、體驗等能力,說明文主要考查理解、信息篩選、概括、聯系生活等能力。但是兩段選文都指向“自然”,與新課程提倡的關注“自然、人生、社會”相比較而言,取材范圍略顯狹窄。
文言文閱讀相對現代文閱讀來說,難度要低一些,語段短小,文字淺顯,比較容易讀懂,似乎更注重平時的文言積累。課外閱讀故事性較強,又提供了比較多的注釋,為學生的閱讀理解減低了難度,與傳統的考查形式沒有什么區別。
從這些題目看,這份試卷充分表現出了新課程的新理念,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注重學習過程,對下一階段全省新課程的實施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今年的作文題雖然不像例卷那樣用“二選一”的形式,但是以“樂在其中”為話題,有許多可以寫的東西,寫作角度及選材范圍比較廣,也貼近學生的生活,比較容易寫出真情實感來,符合新課程提出的寫作要求。
總之,試卷亮點非常明顯:1、突出語文本質特征,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和素養。2、關注學習過程,引領語文教學方向。3、凸現地方特色,體現人文大省的魅力。不過,從整份試卷來看,估計區分度不會太明顯。另外,由于比較多的題目具有開放性,在批改中可能會給閱卷老師帶來一些難度。
三、逐題詳解
(一)考生須知與溫馨提示
考生須知與近幾年浙江省的中考模式相同,去年杭州卷是4點,今年減少一點:考試結束后,上交試題卷和答題卷——其實這一點說跟不說都一樣,對于具體的答題沒有任何意義,故今年刪去。雖然只有三點,但內容更完整具體了,增加的內容有:試卷共6頁,有四大題,26小題;做在試卷上無效,答卷共2頁;請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這些內容對于考生具體答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最主要是說明了題量、答卷的要求,使粗心的考生不至于漏題,雖然這個可能性的概率很小,但從這個細節上體現了試卷的人文關懷。
至于溫馨提示:請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相信你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更是對考生的親切鼓勵,拉近了命題者與考生的距離,使考生不再覺得試卷是冷冰冰的,也有助于調節考生緊張的情緒。之前省一級命題的試卷中沒有出現過,這是沿用了實驗區命題設計的人文性。
(二)語文知識積累與運用
1、第一小題: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拼音寫出漢字。(4分)
本想(zèng) 送你一座山、一片海,可我只有一滴水、一枝葉、一(lǚ) 陽光、一彎素月和在心中積聚了多年的一句殷殷的話語、一份濃濃的企盼—朋友,揣著一(kē) 自信的心上路,目標就不再(yáo)遠。
在具體的語境中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擯棄了以往沿用多年的選擇題模式的考查。語段考查的四個漢字都是最常用的基本漢字,不故意為難考生,卻又考查了學生最基本的書寫漢字的能力。情景類的運用考查漢字將在以后成為這類題的主導模式,而選擇題模式將會逐漸淡出,因為這符合新課程倡導的“在運用中培養學習語文的能力”。而且,該段選文的生動親切又是一個考查的亮點,把它看作是命題者對初中畢業生的一份臨別贈言也不為過吧。從繼承角度看,不妨與下面2004年紹興中考卷的第一小題作一下對比,相信一定會對老師下一屆學生的基礎輔導有所啟發:
請根據語境及拼音在橫線處填上恰當的字。(3分)
煩惱yōu 愁時,不妨讀讀唐詩宋詞。這樣,春風秋雨會漸漸冷卻你急zào 的 情緒;小橋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緊張的神經。那溪頭臥剝蓮蓬的小兒,那見人羞澀的村姑,無不使你yí 然自得,超然物外。 (2004年紹興中考卷)
2、第二小題:根據下面語境,為空格處選擇合適的詞語,將其序號寫在橫線上。(3分)
自然界的物體,多數呈曲線裝。崇山峻嶺,是 著的曲線;江河溪流,是 著的曲線;大海汪洋,是 著的曲線。
A、流動 B、屹立 C、翻騰
這是一道詞語運用的考查題,學生和老師都會認為是一道送分題,相信一般的小學畢業生也能根據語境作出正確的選擇,如果把它變為填空題,難度就大大增加了。
3、第三小題: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我國正考慮在最近的20至30年內建造5條跨海隧道。
B、大氣污染影響了農作物的播種、培育、收獲。
C、在首個國家濕地公園終于撩開了神秘的面紗。
D、連戰、宋楚瑜對大陸的訪問,在中國臺灣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題考查學生修改病句的能力,亮點體現在選項的時代性,連宋訪問大陸是5月份的熱點,而“跨海隧道、濕地公園”都是最新的名詞。讓學生關注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也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一個理念。當然,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也是最基本的病句形式,缺少主語,相信絕大多數的考生都能輕松應答。
4、第四小題:古詩文名句默寫。((1)—(5)題必做,(6)(7)兩題任選一題)(8分)
(1)大漠孤煙直, 。 (王維《使至塞上》)
(2) ,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無題》)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 (辛棄疾《破陣子》)
(4)忽如一夜春風來,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懷?早在北宋年間,范仲淹就在《岳陽樓記》中告訴我們:
“ , 。”
(6)請寫出古詩文中表現自然美景的句子。(寫出連續的兩句)
(7)請選擇你喜愛的古詩文中的名句作為座右銘,提醒自己正確對待困境。(寫出連續的兩句)
名句是初三學生復習的重點之一,也是現在卷面上碩果僅存的可以靠“死記硬背”取得分數的題目,對于中等左右的學生來說這種題的分數都是不能丟的。其中一到四句是根據上下文寫句子,只需記憶,不要寫錯字即可,而且都是最常用的名句,基本沒有難度。第五句是理解性考查,體現了命題角度的靈活性,當然答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學生還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評分細則中還提供了另一個答案: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過這句相信一般學生都不會去寫,但是老師們在以后的教學或復習中到可以提到,這題來源于文言文考查題的移植。
六、七小題是二選一,關于選做題應該做到難度大體相當,考查角度大致相近。記得04年課改區的中考試卷中有幾份試卷的選做題分值不一,難度不一,那么考生還有“選擇”的余地嗎?這兩題的答案是開放的,學生解答可以是多元的,就是增加了閱卷的難度,體現了試題的開放性。
5、第五小題:《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請選擇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讀書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節、評價不能照抄)(3分)
示例:
以讀書卡片的形式考查名著,給學生的感覺是眼前一亮,如果平時的綜合性活動中曾經做過閱讀卡片,那么自然就會更親切。四大名著的任意選擇,大大降低了答題的難度,何況還有示例在旁邊。這道題也可以理解是對學生課外閱讀的一個考查,對于以后閱讀教學要體現開放、面向課外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6、第六小題:請根據你對“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再寫兩句,要求句式相同,語意連貫。(4分)
朋友,你會微笑嗎?微笑是一杯濃濃的咖啡, , ,
微笑是一曲動人的音樂。微笑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溫馨。
仿寫句子是近年來中考、高考的熱點題型,一般的試卷中都能找到它的蹤影。這道命題是讓學生仿寫微笑的比喻句,讓學生體驗和回味微笑的感受,何嘗不是在教學生要微笑著面對生活、面對考試呢?這道題的人文味也很濃。
7、第七小題:浙江乃人文薈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分流,素為海內矚目。憑借豐厚的文化積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將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現在請你協助制作一份宣傳“文化浙江”的小冊子,相信你一定能夠完成以下任務。(6分,每小題2分)
(1)這份宣傳小冊子已擬有兩個欄目,請你仿照它們再擬兩個欄目,可以從歷史、藝術、名勝、民俗等角度來擬寫。要求結構相同,字數相同。
欄目一:點擊文化名人
欄目二:遍數名優特產
欄目三:
欄目四:
(2)在“欄目一”中,需要介紹浙江籍的文化名人。請從下列備選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選擇一位(示例所選人物除外),介紹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從文化地位、代表作、影響等角度來介紹。(50字左右)
備選文化名人:駱賓王、陸游、張岱、龔自珍、魯迅、郁達夫、徐志摩、豐子愷、艾青、琦君、余華、王旭烽、余秋雨
示例:余華,當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活著》還被拍成了電影。
(3)在“欄目二”中,需要宣傳浙江的名優特產,如杭州的龍井、金華的火腿、寧波的湯圓等。請選擇你所熟悉的浙江的一種名優特產,為其擬寫一則宣傳語。(不超過20字)
這道題具有濃郁的浙江特色,引導學生關注浙江文化,關注浙江名人,鮮明突出了浙江卷的特色。這道題也是對學生綜合性活動能力的一次檢驗,人教版新課程的六冊書一共有36次大大小小的綜合性活動,只要學生在平時的活動中培養了語文能力,鍛煉了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解答這樣的開放性題目是不成問題的,但閱卷老師面對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把握閱卷標準卻是一個新的挑戰,比如說浙江平湖的作家王旭烽,獲得矛盾文學獎的浙江第一人,她的代表作品《茶人三部曲》相信很多老師都不知道。另外,題目中列舉的三種名優特產:杭州的龍井、金華的火腿、寧波的湯圓,似乎暗合了杭州余杭、金華義烏、寧波北侖三個課改實驗區,相信是命題者的有意為之吧,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關注家鄉特色的情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視。
(三)現代文閱讀
第一篇文章《生死胡楊》(刑增堯),是一篇散文,發表于《組織人事報》(1308期,2005年1月7日),原文如下(文章改動部分或刪去部分的內容用畫框來表示,可以與試卷中的文章作比較):
世上有好多地方,到過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處,我去了不僅依然向往,而且歲月愈久,迷戀愈深。它就是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楊林。
八月的南疆,難躲熱浪。為品賞胡楊,我們奔波在一望無涯的戈壁灘上。熊熊燃燒的烈日將大漠當成碩大無朋的鍋,金黃的砂礫成了鍋中熱炒的花生,“畢畢剝剝”的聲響不時爆起。一種好想劃拳下酒的感覺充盈心房。
遙遙望見塔里木河畔的胡楊林,眼眸便倏的一亮:在無休無止的干旱瘦瘠、無始無終的沙塵風暴的折騰下,竟會有如此燦爛的胡楊——巨帚般的樹冠撐天摩云,濃濃的翠綠在天幕上寫意般地勾勒出波濤似的線條;巍巍身子將腳下的戈壁綠地護衛得嚴嚴實實,好一派“泰山石敢當”模樣。在目力所及的無邊無際中,這里簡直是一個最為壯麗蒼涼的生命場,鋪天蓋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響。
陪同的友人介紹說:“戈壁灘,獨領風騷的喬木就是胡楊;它們只生長在這一帶;胡楊,生是戈壁的精靈,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獨守千年歲月,你走近它、體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漢子,什么是偉丈夫……”聽罷,旅途的疲憊和困頓剎時成了過眼煙塵。于是,我一馬當先,躍入胡楊林,讓這卓爾不群的雄奇浸潤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越往前行,越顯幽靜。驀地,一泓波平如鏡的海子裸呈在我面前。陽光輕灑,映現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閃出錦緞般的光來。掬一口,每一根神經都透著清冽怡爽。在這仿佛混沌初開的漠野中,除了胡楊,還有什么能護住這晶瑩透亮的海子呢?感動間,友人的話語又在耳畔回響;胡楊,早在一億三千五百萬年前的上白堊紀就已問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樹木;它的軀干是優質建材,嫩枝樹葉是牛羊的飼料,流出的堿汁既可制皂又可食用;國際自然保護協會宣布的“絕對保護珍獸”野駱駝,國家一級保護野生鳥類黑鸛,世上罕見的蜂鳥,珍稀名貴的新疆大頭魚全賴胡楊林庇護生存……面對此情此景,不善詩詞的我也不禁吟哦:“緘默著,永遠奉獻”——這是胡楊寫在塵世的生命;“緘默著,奉獻永遠”——這是塵世寫給胡楊的詩篇!
……
懷著依依不舍心緒,我驅車趕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楊林。
那是一幅怎樣驚心動魄永難忘懷的景象啊!
放眼望去,千姿百態的胡楊,在靜默中挽一抹斜陽,被歲月消弭了生命顏色的身軀紫黑發亮。有的似駱駝負重;有的如龍蛇蜷地;有的似獅虎雄踞;有的如駿馬嘶鳴;有的雖樹冠被摧,肢斷骨折,卻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膛目的脊梁。大氣中閃躍著“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靈會接受莊嚴與神圣的鍛打,你會忽然悟徹生命的壯麗與永恒其實是無聲的——無聲無息地成長,無聲無息地壯大,無聲無息地輝煌……
據說,世界上,似這般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爛的胡楊林已是屈指可數的了。所以,我特別珍惜,將它當成城市中的綠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認認真真地思量。我憶起了劬勞的張騫、艱辛的玄奘、驍勇的霍去病、剛正的林則徐,當然,更有讓西路軍絕處逢生的偉人徐向前、李先念……一股干云豪氣洋溢胸腔。是的,不深入胡楊林,也許永遠不會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堅忍和昂揚,什么是生命的風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憾人心的本象……
這時,“打道回府”的喚聲響了!從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隨車離去,然那顆心卻是留在胡楊林中遲遲難歸。
第八題,選文與原文相比,調整了“蒼涼”和“壯麗”的語序,按照語段內容出現的先后順序,更顯合理。
第九題,語段中的修飾語既是答案,考查把握文意的能力。
第十題,批注題源于2004年國家級課改試驗區重慶市北碚區2004年初中學業考試卷的閱讀文章《心靈上的百合花》。批注題的考查,從形式上來說是對傳統讀書方法的繼承和發揚,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有效閱讀”,提倡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不人云亦云,這與新課標的精神是一致的。作為開放性閱讀試題的一種選擇,相信在以后的中考試卷中可以越來越多看到它的身影,此種題型也應該引起初三師生的關注。而“品味語言、理解內容、分析作用”的人性化提示,給學生寫批注提供了思路,再加上示例,從而降低了考查的難度。
第十一題,考查語段的綜合能力,對文章深層含義的理解,這是一道閱讀的傳統題。
第十二題,開放性試題,關鍵在于要結合文章內容來談體會和感受,否則可能就有學生會海闊天空、離題萬里了。
第二篇文章,《聆聽植物的心聲》(秦嶺),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最早見于2002年《大科技》的第8期,這篇文章改動較多,原文題目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破譯植物的語言之謎》,刪改后的文章去除了大量科技性的專業說明文字,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篇富有人情味的說明文《聆聽植物的心聲》,讓筆者不禁聯想到教材中的文章《你一定會聽到的》。
第十三題,說明文基本知識點的考查,引入說明的對象。
第十四題,考查學生對語段有效信息的篩選能力,答案就是前面一句話。
第十五題,以表格題的形式考查語段閱讀的綜合理解能力,動植物上下文的對比也有利于得出結論。
第十六題,從循序漸進的難易程度看,似乎放在第14小題的位置更為合適,因為答案基本可以直接從原文中找關鍵詞來概括。
第十七題,開放性試題,不過文章卻成了一個引子,不看文章或者完全脫離文章,也能夠解答,個人以為把它作為現代文閱讀的最后一題是否值得商榷。
小結:這兩篇閱讀文章有一個共同的主題:自然,關注的也是科學精神,從選文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角度看,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缺少像去年杭州卷《潔白的木槿花》這樣強調人文情懷回歸的好文章。
(四)文言文閱讀
語段一,關于《陋室銘》的考查:
第十八、十九題,考查文言文的字詞解釋和句子翻譯,考的都是最基本的文言知識點,基本沒有難度,學生只要復習到位,甚至憑著原來上課的印象也可以正確解答。
第二十題屬于理解性考查,學生只要對文章有印象即可解答,跟前面基礎部分古詩文名句默寫的第五小題是一樣的。
第二十一題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只要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就不難作出正確的選擇。
語段二,關于《東坡畫扇》的考查:
一篇僅200字的文言短文,幫助理解的注釋卻有九個之多,大大降低了文言文理解的難度。
第二十二題,課內文言詞語的語境遷移考查。
第二十三題,能初步理解文意即可正確選擇。
第二十四題,幾個關鍵詞語已經在注釋中寫出,學生只要把句子寫通順即可。
第二十五題,用文言或翻譯語句均可回答。
小結:文言文閱讀難度更低,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語段短小,文字淺顯,比較容易讀懂,只需學生注重平時的文言積累即可完全正確解答。
(五)寫作
從題目要求看,以“樂在其中”為話題,學生比較容易選題作文,也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屬于比較容易的作文題。題干中沒有設置審題障礙,第一段的文字是對寫作思路的提示,引導學生調整心態,重新審視身邊的學習生活,發現學習的樂趣、體驗語文活動的快樂,符合新課程倡導的寫作要求。
從作文的評分標準看,要求還是比較寬松的。關于寫作,評分標準后面專門附了4個說明,實際是對作文閱卷的建議,這是以前中考卷未曾出現過的,目的是為了使主觀的作文批改盡量公平公正,比如閱卷方法的科學化建議,作文的起評分,鼓勵給好文章打高分,慎重評閱42分以下的建議,都處處閃耀著命題者對考生人性化關懷的光芒。
(六)書寫
書寫單獨在全卷中列出5分,是今年浙江卷的一大創新,目的和導向性很明確,要求初中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注重自己的書寫。而去年的課改實驗區所有中考卷,除了單獨考書寫題外,還有就是在作文中列出3分的書寫分,未免有些片面。書寫由專人負責評分,把它當作真正的一道題來看待,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嚴格控制3分或3分以下的卷面分”及“雖有修改,但仍保持整張卷子整潔依然可以得滿分”的兩條人性化建議,則大大降低書寫考查的門檻,使書寫滿分不再成為廣大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標準。
浙江省2005年課改實驗區中考語文試卷逐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