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教師前進的車輪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邏輯為主線,教材內容的先后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是“滿堂灌”,即灌知識、灌方法,課堂氣氛沉悶,沒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激活感悟,啟迪智慧,挖掘潛能。這種方法使學生學習知識時不能靈活地運用,更談不上自主創(chuàng)新。從目前新課程標準來看,更多地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還以高一(模擬家庭投資和理財)活動課的教學為例,給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到銀行、保險公司調查,利用網(wǎng)絡資源收集資料;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課堂論證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也可以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但在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有些教學活動只是作為一種形式上的點綴。因此,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時,目的要明確。否則,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達不到教學、教育效果,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反思教學方式,“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進行教學設計,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使學生感悟道理,達到教學目標。不能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這樣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反思,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富有實效。
四、反思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主要是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tài)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政治教師所采用。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藝術,提高學生素質,展示現(xiàn)代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但是,我認為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貫穿啟發(fā)式教學等原則。我們不能從原來的“人灌”變成“機灌”或者是“人機共灌”,這樣反而會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要真正發(fā)揮教學多媒體輔助的作用,必須堅持啟發(fā)式教學等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形式多樣,才能提高教學實效。其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吃透教材、課標,目標明確,精心設計。我們不走過場,不搞形式,而是要真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恰當安排,適時適度地使用多媒體,達到優(yōu)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再次,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要結合學生特點,切實可行,增強實效。如果不結合學生的特點,則會使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使用落于盲目。任何教學手段的使用都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因此,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替代不了通過師生交流與溝通而進行的知識傳遞與情感交流。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與常規(guī)的、甚至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課件的數(shù)量或質量,而忽視了多媒體在教學中所處的位置。
五、反思后反思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不斷反復,這是認識的總規(guī)律。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由于積累的知識、思維的層次和外界的影響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們原有的認識會存在一些不足。只有通過不斷地反思、驗證,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通過不斷地反思,找到問題的癥結,可以解決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又可能會出現(xiàn)另外一些新的問題或者是所采取的辦法有缺陷,這都要求對原有反思的問題和結果進行新的反思。這些結論是否完全正確?是否唯一可能?是否為最佳方案?當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可能有哪些新的情況出現(xiàn)?這些結論對今后的學習有何指導意義?只有經(jīng)過再反思,才有可能突破原有的限制,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能真正體現(xiàn)終身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在反思中學習和提高。
總之,在推動新課改的活動中,教師的反思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動力,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階梯,不再是簡單地循環(huán)重復,而是在每一次循環(huán)重復中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升華。有利于教師教育思想的升華和教學水平的提高。而這種反思也是強化教研意識的催化劑,它會使教師變得成熟起來,從而改變憑經(jīng)驗或簡單重復教學的現(xiàn)象,逐步地把自己鍛煉成新時代的新型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因為在研究中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發(fā)展。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反思為鏡,可以知得失。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充分發(fā)揮教學反思的鏡子效應,讓教學反思成為激勵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