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自我、和諧相處、共同進步”主題班會
三、要以誠相待。人與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和善意,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則。口是心非,虛偽傲慢的人是難以有朋友的。
四、要寬容諒解。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周圍的同學(包括自己)都還處于成長的階段,處理問題常會有很多不妥之處,在許多問題上同學間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互諒解,就不會導致敵意。
五、消除依賴感。在人際交往中還有一種不健康的心態,就是依賴感過強的人,總是希望別人像父母兄姐一樣關心自己,凡事都要別人替自己拿主意,這是缺乏獨立意識的表現。過強的依賴感還會發展成為控制欲,他們強求別人和自己一起學習,一起復習功課,向自己通報行動計劃,甚至限制別人同其他同學的交往。這是一種人格缺陷,應及時加以糾正。
當然,這五方面是具有普遍性的適合于大眾化的情況,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就需要我們中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來處理與周圍人的關系,力爭使自己處于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中,從而更好的學習、生活。
10、話題拓展:
班主任: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除了與我們整天密切交往的同學們外,還有我們的父母、老師、朋友、熟識的人、陌生的人……他們也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我們與他們應該如何相處呢?
11、看短片:(視頻錄像)
12、討論分析:
班主任:看完了視頻短片后,想必同學們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且對于短片中的問題也會有自己的看法與做法,請思考、分析下面問題,各抒已見,集思廣益。
①短片(一)中,母親與兒子各有何不對之處?
②短片(二)中,女生產生麻煩的原因是什么?
13、情景模擬:
班主任:如果你是短片中的兒子、女生,遇到類似的情況,你以前是怎么辦的?今后將會怎樣辦?
14、總結: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與不同的對象交往應該有不同的方法,具體來說:
㈠與父母交往:
進入高中階段,父母對學生的關心最集中的表現就是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寄予了過高的期望,甚至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拿自己孩子的成績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孩子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父母的喜怒哀樂,這些都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甚至造成一些學生厭學、逃學。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首先,學生應該明白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明白家長也是為了將來孩子能夠有個更好的發展前途才會對孩子施加壓力。更應該看到父母為了給孩子營造好的、舒適的、不用操心的生活與學習條件,付出的努力。
孩子也應該在機會合適地情況下,與父母多交流,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讓家長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讓家長知道自己也會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在這個問題達成理解后,也應該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知識教育的延伸,如何讓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讓孩子懂得愛、懂得寬容、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是更重要的。
㈡與老師交往:
①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把幾乎是所有知識無私地、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么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才、成熟,在知識的高峰上越攀越遠。學生要尊敬老師,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上課認真聽講,不破壞紀律,把老師留的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有些同學作業寫得馬虎、潦草,單是讓老師辨認字跡都要費很多功夫,給老師增添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經常這樣,老師怎么會高興,怎么會喜歡你呢?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如果你跟別人說話,他愛理不理的,你會喜歡這個人嗎?尊敬老師,尊重者師的勞動,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②勤學好問,虛心求教。做學生時,經常發現“
那個老師并不怎么樣”,“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長大以后才知道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從來都認為老師發現不了,其實,只要往講臺上一站,誰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師從他的年齡、學問、閱歷在某門課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學生的,所以,要向老師虛心求教、勤學好問不僅直接使學習受益,還會增多、加深和老師的交流,無形中就縮短了與老師的距離,每個老師都喜歡肯動腦筋的學生。其實,向老師請教問題往往是師生間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并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③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同樣也是人,也可能有做得不足的方面,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如果覺得自己受了委屈,也應該及時、委婉地向老師反映,而不是自己憋屈在心里,進而埋怨老師。
④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有的同學明知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理服氣,嘴上也死不認錯,與老師搞得很僵。有的人則相反,受過老師一次批評心里就特別怕那個老師,認為他是對自己有成見。這都是沒必要的。錯了就是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改正就是好學生。老師不會因為誰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有一次違反了紀律就認為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老師是會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