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通用12篇)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1
1、文學常識
(1)老子:老子,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
(2)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史記·孔子世家》)。據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
(3)神話
①概念:關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
③中國傳統神話舉例: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4)春聯
①概念: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②概念: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
③名聯舉例: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喜迎新春春滿人間百花吐艷——福臨小院四季常安——橫批:歡度春節百世歲月當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橫批:萬象更新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迎新春
(5)名句
①溫故而知新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③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口語交際
(1)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例如:用自己的話講《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2)說說自己家鄉的古建筑
3、四字詞語積累
(1)“AB”式(A與B為反義詞)遠近聞名、黑白相間、輕重倒置
(2)“XAXB”式(A與B為反義詞)舍近求遠、頭重腳輕、積少成多
(3) “AXBX”式(A與B為反義詞)異口同聲、左鄰右舍、里應外合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二)
1、詞句積累
(1)三字句“ABB式”:圓溜溜、胖乎乎、紅撲撲、笑呵呵、樂陶陶、喜滋滋、靜悄悄、霧沉沉、雨蒙蒙、綠油油、黑糊糊、白花花
(2)四字詞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滿載而歸、如愿以償、沒精打采、沉默不語、目不轉睛、恍然大悟、五洲四海、舉世聞名、高樓大廈、應有盡有
(3)《三字經》三字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2
文言文翻譯:直譯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是“信、達、雅”,這里的“信”就是忠實原文,就是直譯;而“達”就是要通順,符合語法。所以,翻譯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字字有著落”,一字一字地翻譯,不能只管大意。
詩歌:套用術語,分析詩句我們已經了解了很多有關詩歌的術語,知道了詩歌設題的基本模式及做題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詩歌的基本分類及每類詩歌的情感與主旨,我們現在需要記住的是,在了解了詩歌的類別和題干的要求后,先套用術語,再結合詩句分析。
現代文閱讀:明確文章主旨,看好題干要求做現代文閱讀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題目,然后拿題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們要快速閱讀一遍,明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對他所寫的內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題目。應該說現代文閱讀的題目,基本都緊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題的時候也要緊扣文章的主旨。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3
第一課《讓我們蕩起雙槳》
1、《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兒童歌曲的歌詞,是影片《祖
國的花朵》中的插曲,詞作者是喬羽,曲作者是劉熾。它描
繪了一群少先隊員課余蕩舟北海,盡情歡樂的情景,抒發了
少年兒童熱愛黨、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
2、詩歌的第一節著重描繪了如畫的北海風光。第二小節表現
了沐浴在黨的陽光下的少先隊員的喜悅心情。第三節則表達
了少先隊員對黨和祖國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太陽指的是共產黨,
紅領巾迎著太陽的意思是少先隊員的心向著共產黨,表達了
共產黨帶來了光明和溫暖,正哺育著少先隊員茁壯成長。
4、“水中魚兒望著我們,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魚兒真
的望著小朋友,聽他們唱歌嗎?為什么這樣說?
答:這句話是擬人的修辭方法,魚兒不是真的望著他們,聽
他們唱歌。是因為小朋友們感到在共產黨的關心下無比快
樂。
5、“我問你親愛的伙伴,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中
誰指的是社會主義祖國。
6、我問你親愛的伙伴,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
真的不知道是誰嗎?為什么這樣問?
答:知道。這樣更能表達他們對祖國的感激之情。
7、“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三次出
現這在歌詞中叫副歌,在寫法上叫反復。為什么要反復?
答:表明小朋友們沉浸在歡快之中,忘記劃槳,任小船飄蕩。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4
1、《可貴的沉默》告訴我們要懂得關心父母,并學會用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2、為什么大家都沉默了?答:因為大家認識到了自己做得不夠好,感到很慚愧。爸爸媽媽都能記得自己的生日,并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為自己祝賀生日,而自己卻從來沒有想到為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甚至不知道他們的生日。
3、“那極為可貴的東西”指的是因為孩子們很快就認識到了自己做得不好,感到很難為情。而且內心里產生了要回報父母之愛的朦朧意識。
4、“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孩子們懂得了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愛,這正是這節課上沉默不語,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思的結果,孩子們在成長,家長們很欣慰,讓老師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5、“沉默”的“可貴”在于孩子們能夠反思自己,能回報自己的爸爸媽媽。
6、“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1)孩子們覺得這一分鐘很長。
2)我之所以悄悄地瞥,而不是正眼看是因為我怕孩子們發現我看著他們而感到更內疚,更不自在。
3)我認為孩子們犯了錯誤似的神色可愛的理由有:①孩子們很難為情,認識到自己做的不好;②孩子們有了回報父母的想法。
7、你會怎樣回報父母的愛?答:1)努力學習,不讓父母擔心2)生活勤儉,不讓父母煩心3)不和父母頂嘴,不讓他們傷心4)多做家務,讓父母省心5)多和父母交流,讓他們放心。
8、《她是我的朋友》反映了阮恒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9、“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從阮恒的動作中,我體會到他的心情是矛盾的。阮恒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我要救她。)——放下(我會死的。)——舉起(她是我的朋友,就是我死了,我也要救她)。
10、阮恒為什么哭?答:他以為自己就要死了。
11、阮恒哭的時候在想什么?答:雖然我要死了,但是我的血能救我的朋友,我也是愿意的。
12、《她是我的朋友》中表示哭的詞語有:啜泣、嗚咽、哭泣、抽泣。啜泣——嗚咽——哭泣是哭的聲音越來越大,哭泣——抽泣哭聲變小。從這四個詞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阮恒的內心是痛苦的。表示哭的詞語還有:哽咽、痛哭、哭啼;
13、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況十分緊迫。
14、阮恒在輸血之前想——為了救我的朋友,我就是死了也值得。
15、醫生會這樣安慰阮恒——別緊張,輸血不會有危險的,你不會死去的,一會兒就好了。你這樣愛你的朋友,幫助朋友,你真棒!
16、阮恒如果站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答:阮恒,你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后,我也會關心、愛護同學。朋友遇到困難,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
17、《七顆鉆石》的作者是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這是一篇童話。這篇童話告訴我們: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愛心是永恒的。
18、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為生病的媽媽找水)——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分一點水給小狗)——金水罐(媽媽讓女兒喝水)——從中跳出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給過路人喝水)。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我體會到愛心可以創造奇跡。
19、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我體會到了什么?答:從水罐一次次的變化中,我們體會到小姑娘關心弱小,尊重長輩,助人為樂的品質,懂得了要用愛心來對待生活。
20、課文以“七顆鉆石”為題是因為:鉆石晶瑩剔透,閃爍著美麗的光芒,它可以用來表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課文中,星星和鉆石一樣,象征著美好的心靈,象征著愛心。星星永遠掛在夜空中,象征著愛心永恒;它光照人間,還表示愛心普照人間。
21、《媽媽的賬單》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得極為動人。
22、媽媽為什么寫著“0芬尼”?答:媽媽的愛是無價的,也是無私的,媽媽只是全身心愛著自己的孩子,一味地付出,從不計較報酬。
23、課文中的小彼得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看到媽媽的賬單,他很快地領悟到,媽媽一直無微不至地愛護著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報酬,跟媽媽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馬上修正了自己的做法。
24、《太陽》一課是科普短文。
25、《太陽》一課運用多種說明方法:①列數字:其實,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②舉例子(列數字):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差不多要走3520xx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③作比較: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④打比方: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
26、太陽的特點是遠、大、熱。
27、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所以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作比較)
28、“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這一段主要講的是太陽熱的特點,運用的說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估計”一詞不可以去掉,原因是:去掉以后就變成非常準確的數字,可是誰也沒有辦法真正測量太陽中心的溫度。
29、太陽和我們人類有哪些密切的關系?答:1)動植物的生長;煤的形成;我們的吃的、穿的都離不開太陽2)云、雨和雪的形成需要太陽3)風的形成離不開太陽4)太陽光有殺菌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它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30、為什么說“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答: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密切,如果沒有太陽,石油和煤就沒有辦法形成,我們煮飯、取暖就成了問題。
31、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答: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卻灑滿燦爛的陽光。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32、文中寫了哪些未解之謎?答:1)難道這些塵土有殺菌作用嗎?2)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3)難道月球的年齡比地球的年齡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早?
33、月亮的美稱:玉兔、夜光、玉輪、嬋娟……
34、描寫月亮的詩句: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2)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35、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影響(網絡的用處)?答:1)網絡可以查閱信息2)可以跟世界各地分人隨時進行交流3)網絡購物。信息高速路指的是電腦網絡。
36、為什么說地球變成了小村莊?答:網絡將每個國家甚至每個家庭連在一起,無論相隔多遠,人們總能隨時隨地保持聯絡。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5
37、《太陽是大家的》課文用擬人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里,和不同國家的孩子游玩。
38、“太陽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的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
39、紅彤彤的彤字讀作第一聲。
40、我想對別的國家的小朋友說——親愛的小朋友,祝你在太陽的照耀下快樂地長大。
41、太陽還能做哪些好事?答:她能使莊稼茁壯成長,她能使動物有溫暖的家,她能陪著小朋友在學校學習,她的金光灑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42、除了太陽是大家的,還有什么是大家的?答:地球、月球……
43、《一面五星紅旗》中講述的是一位留學生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44、“我”在漂流出發前帶上國旗,表明自己是中國人,也希望國旗能陪伴自己度過困難。在漂流遇到危險時,“我”先想到的是把國旗系在脖子上,表明我對國旗的尊重和愛護。當面包店老板向我提出用國旗換面包時,“我”斷然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的要求。
45、“紅旗依然鮮艷”說明五星紅旗依然保持著她的莊嚴,表達了“我”對國旗熱愛的一片赤子之心。
46、“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是那么鮮艷。”這段話通過對我神態和動作的描寫,表達了我對五星紅旗和祖國的熱愛。
47、“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紅旗。老板轉身拿起一塊面包,見我沒有反應,以為我嫌少,又拿起兩塊面包遞給我。“可以嗎?交換吧。”老板沖我打著手勢。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1)描寫神態的詞語有:愣了一下、凝視。描寫動作的詞語有:搖搖頭、拿起、向外走、摔倒。
48、你想對留學生說些什么?答:大哥哥,你是一個愛國、有志氣、有骨氣的中國人,你贏得了外國友人的尊重,我為你驕傲。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中,你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你真了不起!
49、當面包店老板想用國旗交換的時候,“我”在想什么?答:“我”會想:這絕對不行,五星紅旗是國家的象征,代表民族的尊嚴,我絕不能這樣做。
50、我想對面包店老板說什么?答:國旗是我們中國的象征,代表我們國家的尊嚴,你不應該要求別人用國旗換面包,我寧愿餓死也要維護國家的尊嚴。但你后來給予我很大的幫助,我應該謝謝你!
51、《賣木雕的少年》中賣木雕的少年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他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美好的心靈。
52、課文順序: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買木雕——贈送木雕。
53、游人如織—說明游客很多,像織布機一樣穿梭往來。
琳瑯滿目—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栩栩如生—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愛不釋手—喜愛得舍不得放手。釋,放下。
54、他聽到談話聲,來到我們面前,原來是白天賣木雕的那個少年。看樣子,他是專門在這里等候我的。“賣木雕的少年”專門在這里等候我是為了送我一個木雕小象墩,他的行為表現了他善良、淳樸的心靈和對中國的情誼。
55、你想對賣木雕的少年說什么?答:你雖然是一個普通的賣木雕的少年,但你知恩圖報,沒有忘記中國人對非洲人民的幫助。你靠賣木雕為生,但卻不要錢把木雕送給中國朋友,可見你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我很敬佩你!
56、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了,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劃“”部分描寫出我對小象墩喜愛;劃“”部分描寫出我內心的活動。
57、“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你怎樣理解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答:非洲人們非常感謝中國人民給予他們的無私援助。
58、《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是一篇通訊改寫而成。
59、想對國際救援隊的叔叔們說——你們在那樣危險的環境中忘我工作,你們太辛苦了!
60、《嫦娥》一詩中長河指的是銀河,“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兩句表達了凡人對仙人的感嘆。《嫦娥》讓我們領悟到主人公的凄涼,不堪忍受寂寞的情懷。
61、唐代詩人林杰寫的《乞巧》,這首詩描寫了民間七夕乞巧的盛況。詩的前兩句敘述的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全詩表達了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乞巧》讓我們感受到當時人們過節的喜悅心情。“七夕”是農歷七月初七夜晚,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那天的主要習俗是乞巧。
62、西門豹是一個善于調查研究、有智慧、講策略的人。
63、《西門豹》一文的順序是調查原因——破除迷信——興修水利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三)
64、造成鄴這個地方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答:1)沒錢的人家逃到了外地2)鄴這個地方年年鬧旱災。
65、西門豹用什么辦法懲治了官紳和巫婆?他的方法妙在哪里?答:西門豹先找了位老大爺摸清了河伯的底細,再利用河伯娶媳婦的機會把巫婆和官紳扔下了河。他使用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他的方法妙在1)安排周密2)不動聲色3)假戲真做4)講究策略,區別對待。
66、“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西門豹這樣對官紳頭子說是為了懲治官紳的頭子,把他投進漳河。
67、《女媧補天》是一個神話故事,主要寫了女媧找齊五彩石和煉五彩石的經過。
68、女媧為什么補天?答:女媧看到天塌地陷、燒起大火、發洪水,給人們帶來了痛苦。許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受難,她心里難過極了,所以她決定補天。
69、《女媧補天》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70、《夸父追日》贊揚了夸父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
71、夸父為什么追日?答:因為他不喜歡黑暗,喜歡光明,喜歡看見神州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72、《夸父追日》中夸父追日的目的是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夸父死后,他的手杖變成桃林,激勵人們鼓起勇氣,繼續追求光明。
73、我還知道的神話故事有《女媧造人》《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神筆馬良》《牛郎織女》……
74、描寫友誼的名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5、表示吉祥的話叫吉言。精煉著名的話叫格言。應允別人的話叫諾言。
誠懇勸告的話叫忠言。宣誓所說的話叫誓言。臨走寫下的話叫留言。
不滿報怨的話叫怨言。生前留下的話叫遺言。其它的言——謊言、美言……
76、我們在讀課外書時,可以積累好詞好句,收入我們的語言寶庫,這些收藏真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77、商場在節假日進行促銷活動,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78、其他的氣象諺語——1)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2)瑞雪兆豐年
79、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在大家各出各的主意時)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形容一個人辦事堅持原則,不謀私利,可用上這個歇后語)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別人的圈套。可用上這個歇后語)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可以用在有勇有謀的人身上)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用在樂于助人,助人為樂)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東西,人們一致痛恨的,可用上這個歇后語)
80、詞語解釋:(根據詞義寫詞語)
光彩奪目:形容顏色和光澤非常耀眼。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顏色艷麗。
挨挨擠擠:(人、物)緊緊靠攏在一起。課文指荷葉長得很茂密,互相擠在一起。
小巧玲瓏:形容小而靈巧、精制。
零零星星:零碎的,少量的。
歡歌笑語:歡樂地歌唱談論。形容非常快樂、熱鬧。
成千上萬:形容數量非常多。
饑寒交迫:饑餓和寒冷同時逼迫。
皚皚白雪:潔白的雪。郁郁蔥蔥:(草木)蒼翠茂盛。
清澈見底:指水清而透明,可以看見水底。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形容物品很多。
沉默不語:不說話。
不約而同:沒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見解或行動一致。
亡羊補牢:羊丟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損失后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后再受損失。
南轅北轍:心里想往南邊去,卻架車往北走。形容行動和目的相反。
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大吃一驚:形容對意外發生的事情非常吃驚。
孤單失群:孤孤單單,找不到同伴。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東西)。
連綿不斷:(山脈、河流、雨雪等)接連不斷。
若隱若現:形容隱隱約約、模糊不清。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過來。
日月如梭:太陽和月亮像穿梭一樣地來去,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受益無窮:得到數不盡的好處或利益。
鴉雀無聲:形容非常靜。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
誠心誠意:形容非常真誠。
脫口而出:不假思索,隨口說出。
異口同聲:形容很多人說同樣的話。
神氣十足:自以為優越而表現出非常得意或傲慢的樣子。
左顧右盼:向左右兩邊看。
寂然無聲:形容寂靜的樣子。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6
一、多音字:
似shì(似的) sì (似乎)
相 xiānɡ(相逢) xiàng(照相)
發fā (發現) fà (理發)
散 sǎn(散文) sàn(散步)
卷 juǎn(膠卷) juàn(試卷)
當dànɡ(妥當)dāng(當時)
磨mò(磨坊) mó(磨刀)
藏cáng(躲藏)zàng (西藏 )
扇 shàn(扇子)shān(扇動)
盡jǐn(盡管) jìn(盡力)
幾jī(幾乎)jǐ(幾個)
坊fánɡ(磨坊)fānɡ(牌坊)
悶mēn(悶熱)mèn(煩悶)
調tiáo( 調節)diào(調動)
看 kàn(看見)kān(看守)
倒 dào(倒水)dǎo(倒下)
爪 zhǎo(爪牙)zhuǎ(雞爪)
參cān(參加)shēn(海參) cēn(參差不齊)
落là(丟三落四)luò(落葉)lào(落枕 )
處 chǔ(處理)chù(到處)
給gěi(給你) jǐ(給予)
擔dān(擔心)dàn(扁擔)
晃 huǎng(明晃晃)huàng (搖晃)
朝zhāo(朝陽) cháo(朝代)
好 hǎo(好人)hào(愛好)
假jiǎ(假裝) jià (放假)
卡 qiǎ(關卡)kǎ(卡 片)
二、數量詞:
一條小路、一間教室、一只猴子、一所學校、一片草地
一種花、一位老爺爺、一張相、一簇槐米、一棵樹
一只灰雀、一個男孩、一個早晨、一名少先隊員
一架照 相機、一輛電車、一位攝影師、一家雜志社
一塊巨石、一個問題、一件事、一位朋友、一根細葦
一張紙、一陣風、一把鑰匙、一盒顏料、一把扇子
一枚郵票、 一曲歌、一首歌、一排大雁、一陣叮嚀
一片歌吟、一片葉子、一朵花、一滴汗水、一顆谷粒
一幅圖畫、一片放大鏡、一架顯微鏡、一個世界
一座寶庫、一扇 門、一座橋、一個橋洞、一乘轎子
一簇紅纓、一片樹木、一層鳥糞、一處景物、一串車燈
一顆明珠、一只鹿、一個池塘、一面鏡子、一陣腳步聲
一頭獅子、一 條小溪、一位教育家、一個瓶子
一個鉛錘、一口井、一次實驗、一個商場
一張卡片、一張笑臉、一把長刀、一袋麥子
一架風車、一滴眼淚、一簇火苗、一枝 筆
一道金光、一塊農田、一頭耕牛、一匹快馬
一座山、一陣嘲笑、一股寒流、一個獵人
一個信箱、一把小鎖、一封信、一條狗
一到三年級語文知識點(三)
《北大荒的秋天》
1、《北大荒的秋天》描繪了北大荒的自然風光和豐收景象,說明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的熱愛之情。
2、文章第四自然段:原野熱鬧非凡。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出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
1)這一段的構段方式是總分。中心句是:原野熱鬧非凡。中心詞是:熱鬧非凡。具體從三個方面來描寫的:大豆、高梁和榛樹葉子。
2)從笑聲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當作人來寫的,這種寫法叫做擬人。
3)表達了人們喜悅的心情。
3、“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了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這是一個比喻句。你能再找幾個這種類型的詞語嗎?銀灰、血紅、橘黃、金黃
答:烏黑、鮮紅、雪白、天藍、草綠、土黃……
4、仿照第四自然段的總分方法寫一段話。
秋天的果園熱鬧非凡。滿樹的蘋果漲紅了臉,像是在向我們微笑;香蕉笑彎了腰,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石榴咧開了小嘴,像在樂呵呵地演唱。
5、練習說話:只有……才……
例句:只有平時認真學習,期末才能考出好成績。
6、背誦: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喜歡用“大豆搖鈴千里金”來贊美遍地黃金的九月,這里的田野、山嶺 、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里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
7、課文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8、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了北大荒的美?
答: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見底; 原野:熱鬧非凡。
第六課《西湖》
1、《西湖》是一篇寫景散文,描繪了西湖的美景,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東升,二是華燈倒映湖中,三是琴聲“悠揚”。
3、近義詞:猶如-宛如-好像-仿佛
例句: 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7
第三單元
1、 古詩積累與翻譯
(1)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 古詩理解
《夜書所見》
(1)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我們可以看出是什么時節?
① 梧葉、江、籬落
② 秋葉
(2)詩中籠罩著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 靜寂、凄冷
② 思鄉之情;客居、漂泊、居無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戀、懷想
(3)表現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動靜結合,以動襯靜
③悲歡對比,以歡襯悲
④虛實結合,以實映虛
⑤傳情達意,暗用典故
⑥擬人、通感,增輝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傳神
(4)舉出其他描寫秋天的詩句和詩篇
3、文章情感的把握:《風箏》
(1)把握《風箏》一文里感情的變化過程,依據相關字句,進行簡要歸納
(2)積累表現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詞語、字句
(3)寫作:寫作一篇內容充實的記敘文,表現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變化過程
4、理解文中的字詞句
依據課文里的描寫或敘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斷出陌生字詞句的含義。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據第二段的描寫,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
6、 描寫: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寫
(1) 閱讀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課文里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秋天的雨
(2) 寫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寫,如描寫四季
7、 修辭方法——比擬
(1) 概念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說明。
(2) 作用
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3) 舉例
①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秋天的雨》)
② 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秋天的雨》)
小學三年級語文知識點上冊歸納(三)
第四單元
1、辨別不同的修辭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關的字句,體會其用法的好處
例:《花鐘》一文中描寫牽牛花、薔薇、睡蓮、萬壽菊、煙草花、月光花、曇花的字句
2、寫作
(1)以生活里自己的感想、啟發、收獲為素材寫作,做到情理明了通達
(2)觀察生活里事物,用日記形式或作文記錄下來,做到細致、全面,文筆通暢
3、積累諺語——農諺
第五單元
1、文學常識
(1)老子:老子,春秋時期(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
(2)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也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史記·孔子世家》)。據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
(3)神話
①概念:關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的解釋和美麗的向往。
③中國傳統神話舉例: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
(4)春聯
①概念:春聯屬于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
②概念: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的文學形式。
③名聯舉例: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永開花——橫批:喜迎新春春滿人間百花吐艷——福臨小院四季常安——橫批:歡度春節百世歲月當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橫批:萬象更新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橫批:喜迎新春
(5)名句
①溫故而知新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③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口語交際
(1)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
例如:用自己的話講《盤古開天地》的故事
(2)說說自己家鄉的古建筑
3、四字詞語積累
(1)“AB”式(A與B為反義詞)遠近聞名、黑白相間、輕重倒置
(2)“XAXB”式(A與B為反義詞)舍近求遠、頭重腳輕、積少成多
(3) “AXBX”式(A與B為反義詞)異口同聲、左鄰右舍、里應外合
4、寫作
收集資料,用文字介紹某一件物件,或某一處風景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8
第一單元
1、多音字
(1)假:假裝、假日(2)好:問好、好奇
(3)發:發現、白發(4)晃:晃眼、搖晃
(5)朝:朝向、朝霞
2、學寫讀后感
讀后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
3、閱讀:找出文中描寫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描寫的作用是再現自然景色、事物情狀,描繪人物的形貌及內心世界,使人物活動的環境具象化。)
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找出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寫草地可愛、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體會句中詞語的妙用,以及傳達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終于都爬上了”(終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艱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悅)
5、寫作:記敘課余活動
所謂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6、古詩積累
《小兒垂釣》
(詩的后兩句寫出了小孩子垂釣時的專注神態,繪形繪神,躍然紙上)
第二單元
1、引用人物語言的幾種方式。
(1)平鋪直敘式
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
(2)語言在動作之前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強調話語)
(3)話語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注意不同方式里,標點符號的不同使用方法)
2、積累、講述名人故事(表達的完整性)
3、積累名人名言、成語故事
4、寫人記事作文訓練(通過事情反映人物性格)
5、找出文中描寫人物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的句子,簡單分析人物性格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9
實詞:名詞(木)、動詞(跑)、形容詞(美麗)、數詞(一)、量詞(位)、代詞(你、我、他們) 1、詞性劃分
虛詞:副詞(特別、不)、介詞(在、關于)、連詞(和)、助詞(著、的、啊)、象聲詞 2、近義詞和反義詞
(1)意思相同的詞:“爸爸——父親”、“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詞:
詞義的輕重不同:“愉快”→“高興”→“快活”詞的意義上辨析 詞義的范圍不同:“戰斗”和“戰役” 詞義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斷”和“武斷” 詞的搭配關系不同:“嚴厲”和“嚴格”
詞的用法上辨析,適用對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別人)
(3)反義詞:
絕對反義詞:“生”→“死”;“富”→“窮”辨析角度:意義和感情色彩 相對反義詞:“前”→“后”;“高”→“低”
3、詞語歸類——分類記憶法例如:按照植物、動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類 4、詞語結構 一到三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一群群”
一到三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BB:“重重疊疊”、“干干凈凈” ABAB:“研究研究”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10
一、拼音
1、基礎知識回顧: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
2、聲調:分為四聲。標調歌:“有a不放過,無a找o、e,i、u并列標在后” 3、音節:音節是聲母、韻母和聲調的組合
(1)當韻母“u”和聲母“j、q、x、y”相拼時,去掉“u”頭上的兩點,如“ju” (2)人或事物等專用名詞的拼音,第一個字母大寫,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號:當a、o、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后面,讀音易發生混淆時,應在第一個音節后面加上隔音符號,用“‟”表示,幫助分清兩個音節 如“ping‟an(平安)”、“qi‟e(企鵝)”二、漢字
1、筆畫與筆順規則
“先橫后豎(十),先撇后捺(八),從上到下(景),從左到右(樹),從外到內(同),從內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國),先中間后兩邊(水)。” 2、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7種結構)
獨體字(中)、左右結構(秋)、左中右結構(做)、上下結構(恩)、上中下結構(翼)、全包圍和半包圍結構(園、區)、品字形結構(晶) 3、無聲的老師——字典(3種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驟:認準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節、找漢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定部首、翻索引;數余畫;查漢字 部首查字法的規則: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內外都有,取外不取內
獨體字一般將字的第一畫作為其部首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11
《驚弓之鳥》
一、理解成語的意思:
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二、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和詞語。
1、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第一個“直”是說大雁一個勁往上飛,飛得急;第二個“直”是說大雁一個勁往下掉,掉得快。兩個“直”準確地描寫出大雁聽到弦響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
2、閱讀課文第九自然段,回答:
更羸一共說了(4)句話。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大雁(飛得慢),聽到大雁(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是更羸分析大雁(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從這兩句話看出更羸知道(大雁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第三、四句話寫大雁(落下來的原因)。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更羸知道只需(拉弓)不需(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更羸看到大雁后斷定這只雁受過箭傷。他首先觀察到大雁飛得慢,叫聲悲慘;然后分析大雁飛得慢,叫聲悲慘的原因是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而且孤單失群。從而判斷出不用箭就能“射”下它。)
為什么他能判斷出大雁受過箭傷?
(因為更羸善于觀察、關于思考分析,并能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匯總 篇12
一、《亡羊補牢》
1、理解成語的意思:
亡:丟失補:修補牢:羊圈
亡羊補牢:丟失了羊修補羊圈。比喻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
2、課文中能說明這個成語意思的句子是?——(他趕快堵上了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3、理解: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養羊人認為羊丟了,修補羊圈于事無補。)
4、理解: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了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二、《南轅北轍》
1、理解成語的意思:
轅:古代車馬前面的兩根車杠。轍:車輪走過后,路面壓成的痕跡。
南轅北轍:一個人本來要往南邊去,卻駕車向北行。比喻有些人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行動越賣力離目標反而會越遠。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認準正確的方向才會成功。
2、課文中能說明這個成語意思的句子是?
(楚國在南邊,那個人硬要往北邊走。)
3、這個人往北走的原因有:馬跑的快、車夫駕駛技術高超、帶的盤纏多。
4、我想對這個楚國人說:“朋友,楚國在南邊,你卻硬要往北邊走。你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就離楚國越遠啊,還是聽聽勸,快往南走吧!”
三、《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和《南轅北轍》中的去楚國的人有什么不同嗎?
(《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雖然在第一次丟羊后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修補羊圈,但在第二次丟羊后人士到自己不應該不停鄰居的勸告并及時改正了,而《南轅北轍》中去楚國的那個人卻不聽朋友的勸告,執意往北方走,結果離目的地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