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相關教案 > 綜合性學習教案 >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精選12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發布時間:2023-01-24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精選12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二)過程與方法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3.使學生感悟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詩情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在春天這個萬物復蘇、鶯歌燕舞的季節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麗的景物呢?學生自由說春天的景物。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2.老師這兒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學的想象力最豐富,能根據老師給出的詞語想象出美麗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這幅美景說出來,老師就把它畫下來,好嗎?

  依次板書三組詞語:青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漁翁、斜風、細雨。學生先分別想象、描述三幅畫面,教師作簡筆畫,再請學生看圖把三組詞語連起來想象一幅美麗的圖畫并描述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借助這些詞匯想象畫面,邊想象邊組織語言,用生動的現代語言描述西塞山邊的美麗,并通過教師的簡筆畫再現出來,既創設了情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后面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埋下伏筆。

  二、理解課題

  1.有一位叫做張志和的唐代詩人也看見了這么一幅美麗的情景,于是寫下了一首詞——《漁歌子》。(板書課題和詩人)

  1)我們在這個學期的第一課曾學過一首詞《憶江南》,誰來說說什么是詞,它有什么特點?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詞的特點。

  2.了解作者。

  1)同學們課前查閱了資料,誰來說說你所了解的張志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詩人張志和的資料。

  2)教師出示幻燈片,小結詩人生平及創作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情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該詞的寫作背景,為理解“斜風細雨不須歸”作鋪墊。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幻燈片出示《漁歌子》,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試讀,正音。

  2)教師范讀,學生試根據教師范讀劃分重音、節奏,教師小結并用幻燈出示。

  3)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在熟讀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詞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讀古詩后我們還應該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詩詞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學生交流理解古詩詞的方法。

  2)學生自讀古詩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意,遇到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

  3)小組內交流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谀阌X得哪句寫得好,好在哪兒?

 、郯涯阕钕矚g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給同組的同學聽。

 、苄〗M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傩〗M派代表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重點理解:詩人為什么會“斜風細雨不須歸”?體會詩人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板書:悠閑自在)

 、蹖W生自愿感情朗讀自己覺得寫得美的詩句,并說說這句詩寫得好在哪兒?學生互相欣賞,互相評議,老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出漁翁悠閑自在的感覺。

  5)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青山,漁舟,白鷺,紅桃,青色箬笠,綠色蓑衣,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詩人又為它染上了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

  設計意圖: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匯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3.反復吟誦,感悟詩情

  1)播放配樂flash情景動畫,學生感情朗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背誦。

  3)指名試背,師生接句背誦,男女生比賽感情背誦。

  4)全班配樂背誦,并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設計意圖: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詞中描繪的情景后通過反復吟誦把體會到的詩情表現出來,并結合配樂情景動畫進一步進入詩境,引起共鳴,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動畫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過故人莊》、《憶江南》。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兩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的動畫及收集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激發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詩,走進詞的美

  我們隨著詩人那優美而凝練的詩句一路從“接天連夜無窮碧”的夏,“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秋,走進了銀裝素裹的冬,細雨霏霏的春。今天這節課,我們將流連于江南美麗的春景,在張志和的《漁歌子》中觀景、悟情。

  二、讀詞,讀出詞的韻

  1、板書:張志和。張志和是唐代的詞人,16歲就因才華出眾而深得皇帝的賞識,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2、今天我們就將學習他寫的一首詞。板書:漁歌子。指名讀。漁歌子和如夢令一樣,都是詞牌名,是古人用來表示音樂的節拍和旋律,有一定的節奏和韻腳。所以這里的“子”不能讀輕聲。再讀“漁歌子”。

  3、同學們,請你拿好的書本,認認真真地讀讀這首詞。老師要求每個同學最少讀三遍,第一遍,要讀得一字不錯,第二遍,要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韻味來,那你很了不起。

  4、檢查初讀效果。 (指名讀詞,齊讀。)

  A“鱖”注意讀法和寫法。

  B箬笠、蓑衣見過嗎?你知道箬笠是用什么編的?(竹子)所以,是(竹字頭)。“蓑衣”是用草編的,所以是(草字頭),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圖片)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1、張志和不僅詞寫的美,畫也畫得好。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就這樣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請你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這詞中畫。

  2、交流畫面。你聽出來了嗎?這首詞中還藏了一幅美麗的畫呢。你在這畫里看到了什么?

  (西塞山、白鷺,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桃花流水)

  白鷺飛:快讀,帶勁地飛,慢讀,悠閑地飛,快活地飛。快活的白鷺成群地起飛了,咱們一起讀……青山、白鷺,一動一靜,這是一幅多么明麗、和諧的畫面。

  鱖魚肥:一個“肥”字道出了正是垂釣好時光。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生動的畫面!

  斜風細雨:江南的春色,必定少不了“斜風細雨”,它帶給你怎樣的感覺?一個“斜”字,寫出了春風的柔,春雨的細,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連忘返。

  如果說,這就是張志和筆下的那一幅畫卷,我們應該怎樣把這些景物添在這幅畫卷中呢?

  3、描繪畫面。

  這山、這水、還有這雨中桃花,箬笠蓑衣,構成了一幅蒙蒙煙雨中的山水畫。同學們,當我們揮舞畫筆,你準備給這些畫面圖上怎樣的色彩?

  綠: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青箬笠,綠蓑衣:我們生活中所見的箬笠、蓑衣都是棕色的,為什么在張志和的筆下卻是青色的、綠色的?難道是他錯了嗎?

  這青山、綠水,這一篇綠意盎然,讓我們想起了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4、想象寫話。

  張志和的《漁歌子》給我們呈現出來的這幅畫面中,不僅有景物,還有聲音,你聽——(流水、鳥鳴)

  甚至我們還能聞到春天的氣息,你能聞到嗎?(春天泥土的氣息,雨絲拂過臉頰的氣息。)

  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漁歌子》里的春天,到詞中去聞一聞,用心去讀一讀吧——配樂

  5、拓展積累。

  (1)這桃花,這流水,不就是——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嗎?來,咱們對讀,你讀畫面,我讀詩句。(師生、男女對讀)

  (2)這斜風,不就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嗎”?出示句子,學生齊讀。這不正是“斜風細雨不須歸”嘛!

  (3)這細雨,也正是——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4)此景此情,讓我們情不自禁地吟起——一曲《漁歌子》,學生讀詞。

  6、走進獨釣者。

  這情、這景,讓我們沉醉其中。我們似乎還忘了什么呢?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悠閑、從容、自在、快樂)

  是啊,青箬笠,綠蓑衣,藏著是一份悠閑和自在。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岸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起這一首《漁歌子》——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1、走進詞人。

  就是這樣一首《漁歌子》,詞中有畫,詞中含情。張志和自稱是“煙波釣徒”。流連于青山綠水之間,所以,他才能深情地寫下《漁歌子》,讀——

  可是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流連忘返,隱居不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你知道哥哥在勸弟弟什么?(這是在勸弟弟早日回家啊)

  2、和詞悟情。

  現在,老師來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我用哥哥的詞來勸,你們就用弟弟的詞來答。

  一和: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二和:狂風浪起且須還。

  三和:且須還哪。

  一問:賢弟啊,你為何不歸?

  二問:據說張志和在垂釣時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么哪?(美麗的風景,自在的生活。)

  你真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人啊!這就是張志和一生的追求。(板書:心志平和)

  一讀:明白了,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鏡子。他多么希望自己能遠離世俗的爭斗,在這樣和諧秀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讀

  二讀:他是多么希望人們都能以自己的勤勞,換得這樣一份安寧的生活——讀

  三讀: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的垂釣,釣來清閑,出世。也只有這樣清閑出世的心,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

  五、延伸,研究“釣”之蘊。

  垂釣,正因為具有這樣豐富的內涵,所以,歷代古詩就有很多是寫垂釣、漁翁的生活。

  出示幾首古詩,學生齊讀。

  讓我們記住這位千古詞人——張志和。記住這首千古絕句——《漁歌子》。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2、體會詩詞內容,通過想象,由詞到畫,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3、學生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體會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了解本首詞的詞牌名。

  二、指導朗讀,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詞讀通順。

  2、再讀詞語,理解詞義——“西塞山、鱖魚、箬笠、蓑衣、不須歸”等。

  3、詩詞在古時候是用來唱的。讀的時候很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誰再來念念?讀出它的節奏,讀出它的韻味。

  三、走進文本,想象畫面。

  1、默讀這首詞,看看詞中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

  2、學生圈畫,交流。

  你找到了幾種景物?

  3、一起看九種景物, 看著看著 ,這九種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畫,就成了一首漁歌子,我們一起看這九種景物誦讀這首詞。

  4、張志和把江南寫得多美啊!其實不僅張志和寫江南,還有許多寫江南的詩詞。

  作者僅用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老師不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還聽到了悅耳的聲音,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了,你們感受到了嗎?

  請聽老師讀這首詞,然后告訴我,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詞人向遠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樣的西塞山?怎樣的白鷺?

  西塞山:郁郁蔥蔥,不是墨線勾勒,而是綠色渲染的山水畫。

  白鷺: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多么快樂而悠閑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個——世外桃源。

  5、讓我們把這樣的美景讀出來吧。

  四、入情入境,體悟心情。

  1、這首詞中,不僅有這些景物,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人,這個人是怎樣的穿著?怎樣的姿態?

  悠然自得的漁夫

  2、此時的漁夫心情如何?

  3、詞中沒有一個字寫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寫的景物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

  你看,張志和筆下的白鷺、桃花、鱖魚、斜風細雨……你們就是從這些景物中窺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讀讀這首詞,請問,這里的“歸”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須歸”。

  1、同學們,讓我們聯系時代背景去感悟張志和“不須歸”的情懷。

  所以這里的不須歸是指回哪里?后來朝廷派人找張志和回去做官,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每次垂釣,他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能釣到魚嗎?

  師:是啊,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

  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不愿歸的情感。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漁父?

  3、我們學過的《江雪》,這首詩的漁父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同是漁父,為什么《江雪》中的漁父如此孤獨郁悶呢?有理想卻不能實現,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六、作業。

  1、背誦《漁歌子》。

  2、根據《漁歌子》想象畫面寫一篇文章。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4

  漁 歌 子 作者:張志和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盛開,春水初漲,鱖魚正肥美。 桃花流水鱖魚肥。 漁夫戴上青色的斗笠,披上綠色的蓑衣,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拂面,春雨如絲,正好垂釣,用不著回家。 斜風細雨不須歸。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5

  一、教材簡析

  《漁歌子》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主題是田園生活,伴隨著詩一般的語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園風景展現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張志和更是以凝練的語言再現古老的鄉村,田園的意趣。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全詩不僅畫面美,而且情意濃。張志和十六歲,舉明經,曾獻策肅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貶官,不再復仕,在湖州隱居五年,后來到會稽隱居,十載后再回湖州,寫下千古絕唱——《漁歌子》,傾吐了他對悠閑生活濃濃的眷戀之情。

  二、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讀出詞的意韻美。

  2、激發想象——體會詞的畫面美。

  3、品味賞析——感受詞的內涵美。

  4、舉一反三——形成豐厚的積淀。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四個生字:塞、若、笠、蓑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句,并能熟讀成誦。

  3、體會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五、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課前十分鐘:

  1、自我介紹

  2、小游戲:比賽說詞語(表示顏色的一、二、三、四字詞語)

  比賽誦春天的古詩

  七、教學過程預設

 。ㄒ唬﹦摼,走進《漁歌子》

  1、師:同學們,你知道嗎?中國古代有許多詩人喜歡以釣魚為內容寫詩,我這兒就有幾幅釣魚的圖畫,你能讀出相應的古詩嗎?(指名誦讀《小兒垂釣》)(評價:這個釣魚的小孩兒真投入)這幅圖所描繪的又是哪首釣魚詩中的情景呢?(出示《江雪》畫面)(評價:這個釣魚的人好孤獨呀)

  2、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張志和寫的和釣魚有關的詞——《漁歌子》。(師板書課題)

  3、師:誰來讀讀?(指名讀)這是一首詞,“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詞大家一定不陌生了,還記得白居易的《憶江南》嗎?來,我們一起誦讀(師生齊讀)你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一幅色彩多么鮮明的圖畫呀,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漁歌子》也很美,來,讓我們走進這首詞。(出示全詞)

  (二)初讀,讀順《漁歌子》

  1、師:打開書110面,自由地讀讀這首詞,注意把詞中每個字的字音讀準,遇到不認識的字你還可以做做記號,多讀幾遍,對于詞中不懂的詞語,你還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釋,你們平時是這樣學習詩詞的嗎?你看這方法多好。(生自由讀)

  2、師: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成果吧?

  3、師:(課件示詞語)哪一組開火車來讀讀這些詞?(師相機指導“塞”、“蓑”等字讀音。指導說說對 “白鷺”、你還在哪首詩里見過“白鷺”?“鱖魚”的認識。)

  4、師:讓我們把這些詞語送回這首詞中,把整首詞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再指名讀,全班齊讀)

 。ㄈ┫胂螅烦鲈~中畫

  1、師:同學們,在這首27個字的詞中,只有3個字不是寫景的,你一定可以發現的,(指名答)“不須歸”:這個詞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什么意思?是啊,誰不須歸呢?他為什么不須歸?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詞吧。

  2、學生自由練讀,引導學生和同桌互讀。

  3、師:誰來說說,這首詞中,是誰不想回家呀?他為什么不回家?

  4、是啊,西塞山前白鷺飛——(生接讀)(出示詞句)

  誰來讀讀這句詞?(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見了連綿起伏的西塞山,你呢?你一定能把眼中的西塞山讀出來的。你呢?讀讀,讓我們也感受到。同學們,來,讓我們看著這    的西塞山一起讀讀這句詞。)

  讀著這句詞,我還想到了一句寫山的詩:相看兩不厭——,現在我覺得相看兩不厭的,還有西塞山。

  還有誰來讀讀這句詞?聽了他的朗讀,你還看見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引導學生把各種景物的顏色、姿態、聲音、氣息充分說出來,相機延伸相關詩句:一行白鷺上青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攜連宵雨,桃花次第開。如果學生說到“自由”,引導說出西塞山是自由的,白鷺是自由的,桃花是自由的,流水是自由的,鱖魚是自由的,小草是自由的,等,如果你置身于這景致之中,你也是——,張志和也是——,來,讓我們抬頭看山,低頭看水,讀出這美麗的景致吧。)

  5、師:讀得真有韻味,這真是一個美麗的世界。ò鍟猴L景優美)這還是一個    的世界!   的世界!

  6、師:(配樂)看,(指圖)西塞山前,白鷺高飛,桃花艷艷,鱖魚嬉戲,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指一組)情不自禁地吟誦——張志和(指一組)情不自禁地吟誦——

  在這世界里,多么自由,多么快樂,多么悠然自得,我們不禁輕輕地吟誦——張志和不禁輕輕地吟誦——

  7、師:(配樂描述)現在,讓我們輕輕地閉上眼睛,讓西塞山的自然萬物在腦海中再次清晰地浮現出來,你,就是張志和,正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垂釣于西塞山前。不知什么時候,輕輕地,悄悄地,風吹來了,雨飄來了,這微微的斜風把這綿綿的春雨吹得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請大家睜開眼睛,你有什么感覺?

  8、是啊,置身于這連綿不斷、滿目青翠的西塞山,看見那清澈的小溪、紅艷艷的桃花,張志和怎么舍得回家呢?讓我們讀讀這句詩——生讀第二句。

  看見那自由飛翔、悠閑自在的白鷺、活蹦亂跳的鱖魚,張志和實在舍不得回家。讀——

  聽見淙淙的流水聲,聽見山間鳥兒歡快的歌唱,張志和真不想回家呀,讀——

  任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拂面,任沾衣欲濕的杏花雨飄落,張志和也不想回家呀——

  9、師:讓我們和張志和一起,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吧,來,我們一起吟誦《漁歌子》。(全班齊讀)

  (四)拓展,悟出釣中情

  1、師:張志和僅僅是被這美麗的景色陶醉了,舍不得回家嗎?如果我們對詩人有更多的了解,就會有更多的發現,想了解寫下這首詞的詩人——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嗎?

  2、師口頭介紹張志和資料。

  3、師:老師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人們釣魚,通常會用彎鉤,上好魚餌,可你知道嗎,張志和釣魚,用的可是直鉤,他也不上魚餌,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說他什么也沒釣到,張志和卻說他釣到了很多,他釣到了什么呢?(板書:悠然自得)大家還知道和張志和一樣,醉翁之意不在酒,釣魚之趣不在魚的人嗎?(簡介姜太公、柳宗元)

  4、師:張志和寫下《漁歌子》后,他的哥哥張松齡很擔心他在外面流連忘返惹出麻煩,于是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課件出示)誰來讀讀?(指名讀)

  4、師:你讀懂這首詞了嗎?哥哥叫弟弟做什么呢?你從哪里知道的?

  5、師:哦,哥哥要弟弟快些回來呀!那現在我們來扮演扮演這兩兄弟,老師是哥哥,你們是張志和,我來勸你們回家好嗎?

  6、師生合作和答:

  師:弟弟,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哥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弟弟,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哥哥,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師:須還。

  生:不歸。

  7、師:我們還是尊重張志和的選擇吧,和他一起寄情于這美麗的大自然中,在淡泊中明志,在寧靜中致遠吧。讓我們把這首《漁歌子》深情地吟誦出來吧。ㄉ錁俘R讀)背誦。

  9、師:張志和終究在這悠然自得中悟出了更多的人生哲理,這首《漁歌子》和另外四首《漁歌子》傳唱千年,并流傳到日本,深受人們的喜愛,一本《玄真子》也成了他的傳世經典。就讓這首千古絕唱,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最后,讓我們用歌聲來回味,再次感受中華詩詞悠遠的意境吧。

  八、板書設計:                    漁歌子

  景美如畫

  悠閑自在

  樂而不歸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全詞,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誦讀全詞,背誦全詞。

  3、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經典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想象,體會詞的意境。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詞的意境之美,感受語言文字之美。

  教具準備:1、音樂   2、 圖片    3、作者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一、揭題導學,感知詞的內容

  1、由張志和的別號——“煙波釣徒”引入教學,板書揭題。 

  2、生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

  3、正音,認讀“箬笠” “蓑”。指導生字書寫,掌握“塞” “鷺”的結構特點。

  4、齊讀全詩。

  二、質疑細學,體會詞的內容意境

  (一)議詞眼,初步體會“不須歸”的含義。

  (1) “不須歸”是什么意思?相機理解“須”的含義。

 。2)提出問題:為什么作者覺得沒有必要回去呢?

  (二)引導想象,體會詞的景色之美

  1、一讀全詞,發現美景之多。

  2、二讀全詞,描繪景物色彩之美。

  引導學生將色彩與景物聯系起來,體會詞的色彩之美。

 。1)找出詞中已有的白、青、綠三種色彩。

 。2)體會隱藏在“西塞山、桃花”等字詞后面的色彩。

  3、三讀全詞,體會景物動態之美。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展開想象,學會用上排比、擬人、比喻等手法,將心中的畫面說具體,體會景物動態之美。

  4、議一議,將感受到的色彩之美、動態之美,較完整地描繪出來。

  引導生用上“我喜歡這(      ),你看——”的句式

  三、品悟詞眼,感悟詞人心境

  (一)品讀詞句,體驗意境之美 。

  1、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運用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開展朗讀訓練。

  2、引讀一二兩句。

 。ǘ 解讀詞眼,體會“不須歸”的情懷

  1、創設情景:遠山傳來悠悠的呼喚……面對此情此景,張志和的感受怎樣?請用詞中的句子的回答。

  2、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斜風細雨不須歸”意境。

  3、深入理解“不須歸”。

 。1)簡介張志和生平。

 。2)小結。

  4、 齊讀全詞

  四、多種形式誦讀,演繹心中的《漁歌子》

  1、師生合作,學習多形式的朗讀

 。1)師生配合讀,引導體會詩詞一詠三嘆回環復沓的表達方法。

 。2)生生配合讀,選擇自己的伙伴一塊兒讀 。

  2、啟發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改編成童謠。

  3、師生合作,利用童謠引讀全詞,誦讀《漁歌子》。

  五、總結全詞,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漁歌子

  西塞山前

  白鷺高飛

  桃花流水

  不須歸   鱖魚正肥     樂而不歸

  青青箬笠    

  綠綠蓑衣

  斜風細雨

  附:課文《23古詩詞三首》之《漁歌子》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選手簡介:

  吳志誠:1996年畢業于南平師范,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從教十余年來,多次在市、區課堂教學比武和演講賽中獲獎;一直致力于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探究,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形成自己自然質樸又不拘一格的教學風格。

  設計說明

  古詩詞是我們民族文化寶庫里最亮麗的瑰寶,作者將自己的悲或喜、情與物,濃縮在方寸之中,讀來令人神思激蕩。《漁歌子》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優美春色和垂釣時那種悠然自得的意境,情景交融,顯示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本節課重點抓住詞眼“不須歸”,展開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造性地使用文本,通過引導學生朗讀、思考、想象、表達等實踐活動,理解詞的內容,感受詞的意境,欣賞詞的語言美,體會作者的情懷,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經典文化的情感。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習“塞”、“箬”、“笠”、‘蓑”等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漁歌子》。

  能力訓練點

  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通過描繪詞中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1、通過詞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詞的品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題:5

  1、聯系舊知

  a、同學們,還記得白居易的《憶江南》嗎?一起來回憶一下。

 。▽W生齊背。)

  b、誰來說說白居易《憶江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引導。

  2、出示《漁歌子》

  是的,同學們,白居易帶給我們的是“江花紅勝火”的江南,是“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是“風和日麗”下的江南。這江南不止是讓白居易忘不了,讓我們也忘不了。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詞人給我們帶來了“和風細雨”中的江南。所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這“斜風細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風味。

  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走近作者:

  同學們知道張志和嗎?

  以師生談話的形式簡介作者。

 。ㄏ茸寣W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4、詩、詞的區別:

  同學們,《漁歌子》它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詞。你知道詩和詞的區別嗎?

 。ǔ鍪疽辉姸~,讓學生比較發現。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5、解題。

  漁歌子,詞牌名。

  出示兩首《漁歌子》讓學生觀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詞牌。

  二、初讀感知3

  1、初讀新“詞”:

  好,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節奏。讀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釋。

  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2、反饋交流:

  重點:“鱖、箬、笠、蓑”

  3、指導朗讀:

  同學們,讀準字音還不夠,還要讀出詞節奏、停頓。

  三、細讀品詞:22

  1、讀詞找景,想像畫面。3

  a、同學們朗讀得非常好。在前面,我們提到過張志和不僅是個詞人,還是個書畫家。所以他寫的詞就似一幅面。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請你重新讀這首詞,劃出詞中藏著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

  b、交流發現。

  c、同學們,這詞中有這么多的景物,這么豐富的色彩,儼然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畫。請你再次讀詞,讀到你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或聞到些什么的時候,再停下來。

 。ㄉ杂勺x,教師巡視。)

  2、討論交流,描述畫面。7

  a、誰來說說,你讀著讀著,看到了什么?

  抓住“山、白鷺、桃花、鱖魚、流水、斜風、細雨”等景物進行交流。

 。ń處熞龑W生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b、你們看到的畫面真美。讓我們帶著這“美”再把這首詞朗讀一次。

  3、抓住詩眼,體會詩旨。4

  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同學們,這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為什么“不須歸”呢?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交流總結: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4、借助課件,升華情感。2

  a、播放課件,教師配樂講讀。

 。◤堉竞痛髦嗌亩敷遥G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遙!怎么舍得回去呢。

  b、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漁歌子》。

  四、詩詞鏈接5

  其實描寫江南的又豈止白居易、張志和,許多古代文人墨客寫下了各種各樣的江南,寫下了千古流傳的詩篇。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吧。

  出示多個詩句

  讀一讀,選擇其中一個,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五、揮筆習作10

  1、學生習作

  因為有白居易對江南的懷念,所以有了《憶江南》,因為有張志和對江南的喜愛,所以有了《漁歌子》。同學們你們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又隨著詩人詞人游賞過江南。請你把心中最美的江南也化成文字吧!

  2、交流習作

  全班交流,教師評價指導。

  六、拓展延伸

  必做題:

  背熟《漁歌子》,并默寫一次。

  選做題:

  1 、收集有關“江南美景”的詩。

  2 、請你為這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

  (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錄:

  1、(春天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江邊盛開的鮮花上,紅紅的花朵顯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顯得綠波粼粼,江花、江水兩相輝映,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

  2、討論交流,描述畫面。誰來說說,你讀著讀著,看到了什么?橫看成嶺側成鋒(讀好讓你看到畫面的那句詩)用杜甫的話說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 (讀) 西塞山前春意濃,千朵萬朵壓枝低。(讀) 水中悶得很,它們要出來透透氣。(讀) 這細雨如絲如線,輕輕的,柔柔的。(讀) 真有意思,真悠閑。(讀)  你們看到的畫面真美。讓我們帶著這“美”把這首詞朗讀一次a我看到綠綠的西塞山。   b我看到一群白鷺從空中飛過,還邊飛邊叫呢。  c我看到桃花盛開。在山前綻放笑臉。柳條在風中舞蹈。d我看到一條條肥肥的鱖魚不時的從水中躍起。  e我看到空中飄下了毛毛細雨。  f我看見一個頭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綠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釣魚。 3、抓住詩眼,體會詩旨。你對“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是怎么理解的。 是啊,吹面不寒楊柳風。 僅僅是因為風小雨小,不用回去嗎?a這么一點風一點雨,不用回去。b、這點毛毛細雨根本沒什么關系。還穿著綠蓑衣呢。c這里的景色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4、借助課件,升華情感。是的,你們看。蒼翠的山,清澈的水,粉紅的桃花,雪白的鷗鷺,肥嫩的鱖魚,有山,有水,有花,有魚,有柔柔的風,有細細的雨,怎一個“美”字了得?這里沒塵世的煩惱,沒有世俗的喧囂。只有安靜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張志和戴著青色的斗笠,披著綠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遙!怎么舍得回去呢! 所以他情不自禁的吟出:《漁歌子》         學生齊讀《漁歌子》。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8

  一、課前談話:

  師:紅紅火火,真好的名字,還有誰的名字,介紹一下,好,你來。

  生:我的名字叫(學生的發言聽不清)

  師:對呀,如果這節課積極發言的話,我想不只你的爸爸媽媽為你自豪,連你的老師和同學也會為你感到自豪的,還有誰?來,小男生。

  生:我叫吳慧凱,我爸爸給我取的名字,慧,表示智慧,凱,是表示不要被別人欺負。

  師:“慧”,智慧,多好呀,相信你一定會很聰明,為什么“凱”是告訴你不要讓別人欺負呢?怎么會這么想呢?我覺得這個“凱”呀,有很好的解釋,凱旋的“凱”,我想,如果我是老師,看到這個名字,一定希望你每件事都認真地去做,你一定會凱旋而歸的,好不好?

  生:好。

  師:還有誰的名字想跟大家介紹一下。

  生:我的名字叫程萬里,我爸爸希望我鵬程萬里。

  師:再把你的話說一遍好嗎?說清楚

  生:我爸爸希望我鵬程萬里。

  師:所以你應該很自豪地告訴大家,你叫——

  生:程萬里

  師:再自豪些。

  生:程萬里

  師:多好的名字

  生:我叫潘常勝,那個,常勝代表常常勝利

  師:所以,你每一節課都應該怎么做?

  生:應該認真。

  師:還要舉手發言,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常勝將軍對不對?好的,請坐。還有想說的,那我們換一個方式吧?你有沒有小名?

  生:沒有。

  師:小名,你有嗎?

  生:小名是什么?

  師:就爸爸媽媽親熱的時候會怎么叫你呀?

  師:對呀,我爸爸叫我的時候可不是叫我官正華,他是說小華子呀。多親熱呀!你爸爸叫你的時候怎么叫呀?來

  生:我叫袁佳佳,我爸爸叫我小名的時候叫我袁嘎嘎。(眾生笑)

  師:嘎嘎,是不是溫州話?

  生:不是。

  師:不是。嘎嘎,挺好聽的,是不是?還有嗎?你也有小名。

  生:我叫陳慧敏,我媽媽經常叫我阿敏。

  師:加上一個“阿”,加上最后一個字,都會覺得很親切,阿敏同學。還有誰想說?好,最后一位。

  生:我總共有兩個名字,一個叫阿國,第二個叫小國。

  師:那你喜歡別人叫你哪個?

  生:小國。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小國,像小孩子一樣的可愛。

  二、導入詩詞教學

  師:老師覺得你很可愛,特別是你剛才發言的樣子讓大家覺得更加可愛。好的,同學們,剛才我們聊了一個和名字有關系的話題,下面老師寫一個名字,大家看一看,你了解他嗎?(老師板書:張志和)來,叫一叫。

  生:張志和

  師:熱情一些

  生:張志和

  [老師的課前談話,在消除學生緊張感的同時,實質上也在為課的導入作鋪墊。導入自然,由學生的名字帶到詩人張志和。]

  師:好的,誰有聽說過他?

  生:沒有

  師:好,你說

  生:他寫過一首古詩。

  師:你知道哪一首嗎?不能偷看,同學們,不了解他沒關系,我們來做一個很有意思的游戲,猜一猜這個名字是誰幫他起的。

  生:(紛紛猜)

  師:沒關系,盡管猜。

  生: 我覺得可能是他的爸爸。

  師:他說話說得很好,我覺得是他爸爸。可惜錯了。你說

  生:我覺得是他自己。

  師:自己取的,很有創意,可是還是錯了。你說

  生:是他叔叔取的。

  師:完全錯了。我告訴大家,你說這個名字是皇帝取的,想知道皇帝為什么給他取名字嗎?

  生:想。

  師:他十六歲時中了舉人。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上面列了許許多多治國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張龜齡。有人在笑,猜一猜他的爸爸為什么給他取張龜齡。你說,

  生:就是說,他像烏龜那樣的,生活的

  師:生活的怎樣?

  生:好

  師:好,這“好”字正確嗎?應該——

  生:像烏龜那樣的長壽不死。

  師:對呀,多好的一個名字呀,大家不應該笑。同學們,張志和是唐代著名的詞人,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一首詞叫——(老師板書課題)

  生:(讀)漁歌子

 。圩寣W生猜測所用時間比較長。重點要突出皇帝賜名希望心志平和,而張龜齡可以簡單的帶過。通過這個名詞猜想環節,學生對古詩的詩人印象深刻,也就不會產生我們現在教古詩學生記住詩歌內容卻不記得詩人的現象了。值得我學習。]

  師:要讀好題目可不容易,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詞,以前接觸過嗎?

  生:有,我們以前接觸過宋詞。

  師:你對宋詞有多少了解呢?

  生:我覺得宋詞在宋朝的時候十分流行的,不僅用讀的,還用唱的。

  師:就像我們現在的歌詞比較接近,對嗎?那現在能請你讀這個題目嗎?

 。ㄉx題目)

  師:他讀得不對。所以讀題目是有學問的,詞在古代是懂音律的人寫了曲子,再請文人填入詞,這是最早的詞的形式,那么,為了記住每一首詞,于是就給這些固定的詞起個固定的題目叫作詞牌,當我們讀“漁歌子”的時候要注意它不能讀輕聲,因為它是詞牌。誰會讀了?真好。

  生:漁歌子

  師:真好聽。

  生:漁歌子

  生:漁歌子

  生:漁歌子

  師:來,我們一起來。

  生:漁歌子。(齊讀)

 。劾蠋煹囊龑Ъ氈,特別是對題目讀音的糾正上,落實得很好,很扎實。]

  三、初讀正音,整體感知

  師:好的。從抽屜拿出我們課文,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漁歌子》一直讀到你認為字正腔圓為止,開始

 。ㄉx課文)

  師:好的,同學們,剛才啊,有幾個同學很好,他邊讀邊思考。字怎么讀?這個跟我們以前學的知識有什么不一樣?待會兒我們來交流。首先,字正腔圓的朗讀,誰能夠做到?

  生:漁歌子,唐,張志和

  師:待會兒,題目想清楚再讀。

  生讀整首詞

  師:真的讀得很標準,還有誰想讀?你來

  生讀

  師:最后三個字再讀。

  生:不須歸。

  師:恩,有點緊張,是不是?沒關系,你讀得很好。好,最后請一位。你來。

  生讀

  師:剛才很多同學在底下跟著他小聲地念。讀了幾遍下來,你發現詩和現在學的詞,有什么不同了嗎?

  生在底下小聲討論

  師:哦,舉手說。你來。

  生:詩,如果是詩的話,每行,前面有幾個字,后面也都會一樣有幾個字的,而詞的話,當中有幾行的字數會不一樣的。

  師:也就是說,詩每一句都是比較工整的,字數基本是相同的,而詞呢,句子有長——

  生:有短。

  師:人們根據詞的這個特點,給詞起了一個小名叫——長短句。那么我們一起來把這首長短句來一遍。

  師領讀:漁歌子,預備起——

  生齊誦

 。墼诮忉屧姼韬驮~的不同時,老師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用具體的例子做說明,讓學生對詞又叫長短句這個文學常識印象深刻。]

  師:張志和這個詞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位大畫家。所以呢,他把畫畫的這種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大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說:張志和寫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那么我們趕快去詞中看一看,張志和給我們畫了什么,把它找出來,打上圓圈,看看他畫的什么景物!

  生自由讀,邊讀邊找。

  師提示:用筆把它圈出來。

  師:好的,請你來說,你發現了哪些景物?

  生:有白鷺

  師:他說的同時,我們看一看,他找到的,你發現了嗎?

  生齊答:發現了。

  生繼續:還有桃花和鱖魚,還有蓑衣。

  師:他找到了四種,還要補充嗎?

  生:西塞山,還有水,還有箬笠,還有風和雨。

  師:找到了九種,你們都找到了嗎?

  生齊答:找到了。

  師:好,我們把九種景物按照順序來數一數。

  師:西塞山,接著——

  生:白鷺(飛),桃花,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師:好的,九種對嗎?

  師: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框,如果這就是一張畫紙,請你把這九種景物工整地寫到這個框里,盡量使它看上去像一幅畫比如說:鱖魚,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寫在畫面的最下方。

  師板書示范

  師:如果我在這個位置寫上蓑衣的話,你覺得箬笠該寫在哪邊?

  生齊答:上面

  師:為什么?

  生:因為那個箬笠應該在頭上

  師:蓑衣穿在身上,那么箬笠就一定帶在

  生:“頭上”

  師:頭上,笠,笠字是一個生字,大家看一看怎么寫,把它記下來,

  生:竹子頭

  師:誰到黑板上來寫,把這九種景物補充完整,我請兩位同學合作,你們倆個一起來好嗎,其他同學寫在課文的最后 

  生:學生寫畫中……

  師:他很聰明,他在問自己,斜風細雨要寫在哪才像副畫呢,該寫成什么樣呢,注意寫字的姿勢,有的同學背停的很直,看過去很精神

  生:學生繼續奮斗中

  師:他有畫錯嗎,大家隨便提

  師:誰的

  生:張宇

  師:張宇,我再給你十秒鐘時間你能把他改過來嗎,你先看下,自己的也要記下,  其他同學再看一看,看自己寫的對不對

  生:學生修改

  師:好,同學們, 現在看看,寫對了嗎

  生:寫對了

  師:張宇同學,對嗎, 來,我們看看這個斜風細雨,你覺得寫的怎么樣

  生:很好

  師:一看到這個你馬上想到什么

  生:這個雨是斜的,

  師:為什么,

  生:風吹過來的,斜風吹過來過來,吹歪了,

  師:看他寫的就感覺寫的很好,所以老師要再旁邊打上這樣一個星星,太棒了,但是這個字也是一個生字,寫對了,但是不夠好看,鷺字 怎么寫,才能讓他寫的很漂亮, 這個字有個訣竅,上面小寫寬一些,

  生:下面窄一些,

  師:下面,對,窄些,長一些,來,同桌相互交換一下,哪里寫的好這樣打一個五角星,哪里寫的不好也想斜風細雨也打一個五角星,

  生:交換打分中……

  [這個環節的設計很值得我們學習,讓學生讀詩圈出景物,理解了詩歌的基本意想,再寫到黑板上的畫卷里,在這個過程中,落實了字形、詞義,整體結合起來,又把整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避免了單調地解釋詩意。]

  四、深入體會,感受意境

  師:好,同學們,來, 一起看黑板上的九種景物, 看著看著 ,這九種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畫,就成了一首漁歌子,我們一起看這九種景物誦讀一下

  生:……學生念畫中……

  師:老師比較粗心,和這個同學一樣,漏了一種,水,漏了, 流水,剛才大家讀的拖腔拉調,一點都不美,再來一次好不好,

  生:好

  師:來,西塞山前白鷺飛,起

  生:學生看著畫,讀詩

  師:看著這九種景物,你能猜的到,作者描寫的是景物是哪個季節,看這九種景物找到依據,你說

  生:秋天

  師:為什么是秋天,(稍停)哪一種景物告訴你是什么季節

  生:因為桃花開在秋天

  師:對嗎?

  生:錯

  師:桃花開在——

  生:春天

  師:對阿, 春天開桃花,別人一夜知秋,我們可以通過一花知春。 好,你說

  生:白鷺,白鷺可以看出春天,但是,那個秋天的話,小鳥的話就會往南方飛了

  師;哪這個我還得查嚇,老師還不知道,你還想說,是嗎,最后一位

  生:細雨,春天的時候才下細雨,

  師:對啊,是的, 茫茫細雨春天才有。

  師:同學們,張志和的《漁歌子》為我們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色。它不僅有景物,還有聲音呢,我現在還能聞到春天的氣息。你們能聞得到嗎?

  生齊答能

  師:到詞中去聞一聞,自己去讀一讀,看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學生讀書聲較小。

  師:自己讀一讀。

 。▽W生自由讀)

  師:好,同學們,不忙的舉手。請大家閉上眼睛,你現在就是悠然自得的張志和。在你眼前將展現一個怎樣美妙的世界。。ㄅ錁,師范讀)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好,同學們,有感覺了嗎?

  生齊答有。

  師:誰想說?剛才你閉著眼睛和老師一起陶醉的樣子老師可喜歡了。來,你說。

  生1:我聞到桃花的香氣,看到了西塞山,還有白鷺,還有那個在河里游的鱖魚。

  師:好的,他看到的是詞中作者描繪的景象,還有人能看到更多嗎?你來說。

  生2:我看到了叮叮咚咚的流水,還看到了在蹦蹦亂跳的鱖魚,還看到了一些毛毛細雨,還看到了一群白鷺在天上飛。我聽到了流水的聲音是“嘩啦嘩啦”的,聽到了鱖魚在那里蹦蹦跳跳的聲音是“撲通撲通”的,我聽到了下雨的時候,聲音是“沙沙沙沙”的。

  師:她的耳朵特別特別的靈,給我們展現了流水的聲音,斜風細雨的聲音,還聽到了鳥叫的聲音。還有看到不同的景象的嗎?

  生3:還有一位白胡子老爺爺在釣鱖魚。

  師:是啊。這位釣魚的不想回家的白胡子老爺爺被她看到了,這就是作者不能描繪的漁歌子。還有很多同學看到了更多的景物,沒關系,把你看到的通過朗讀讀出來。讓白鷺飛得更高,讓魚更加歡騰,好不好?

  生齊答好。

  師:先練習一會兒。

  (學生自由練習)

  師:好,同學們。他第一個舉手,來,讓這只白鷺飛得更高,讓我們聞到春天的花香。

  生1: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我看到了一條歡騰的自由自在的鱖魚,可是就她讀的這個老人還是想回家的,不想回家的感覺,不——須——歸。

  生2: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好一個不須歸的老人!來,你再來。

  生3: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重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還是太快了一些是不是?再留戀一些,斜風細雨不——須——歸。好的,我們一起來好嗎?漁歌子,起。

  生齊讀: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有一個小小的技巧,全班齊讀的時候聲音小一些。太大聲可會把白鷺給嚇走的哦!拔魅角鞍橈w”起。

  生再次齊讀: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由畫中提到的景物想開去,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讓詞的意向內化為每個學生心中的畫面。通過學生的用心感受,對詞有新的認識以后,再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但是,春天的每一種景象說開來比詞中簡明扼要地表述要豐富得多,而且,也不只有詞里所說的這些景物帶有春天的特征,因此,要讓學生有更開闊的思維空間,老師的提問也該留有更多的余地。所以,我想可以把“到詞中去聞一聞,自己去讀一讀,看你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換一下,就順著原來官老師的話,“它不僅有景物,還有聲音呢,我現在還能聞到春天的氣息!本o接著問,春天的氣息,你感受到了嗎?]

  五、補充拓展

  師:這么美的景色,你們想回去嗎?

  生:不想!

  師:想不想?

  生:不想。

  師: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啊,張志和被稱為煙波釣徒,他就喜歡這樣的垂釣生活,于是他就這樣有感情地寫下《漁歌子》?墒撬母绺缃袕埶升g,(板書:張松齡) ,很擔心他在外流連忘返,惹出麻煩,于是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這首詞也是采用漁歌子的詞牌來寫的。

  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整首詞。

  生紛紛自由吟誦。

  師:好吧,原來我想讀,你替老師讀吧。

  生: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讀得入情入境)

  師生不禁鼓起掌來。

  師:第一次讀就讀得這么好,真好,會讀表示本事,讀得懂才是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嗎?

  生:回來,回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低聲議論:看,他寫了“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一個字——

  生大聲叫道:還。

  師:對了,哥哥在勸弟弟快些回來,那我也來勸勸你們,你們就是張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來回答。

  師:賢弟啊,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幾位學生遲疑地輕聲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怎么回答?預備,齊。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師(激昂):且須還。

  生(高聲):不須歸。

  師:為何不歸?為何不歸呢?

  生:風景太美了。

  師:是啊,這么美的風景,怎么舍得回來呢?

  師又指名一舉手的學生。

  生:也是風景太美了。

  師:也是風景太美了,讓你不想回家,還有嗎?

  生:我覺得是那邊風景太美了,讓張志和感到流連忘返!

  師:好一個流連忘返啊,張志和厭倦了朝廷的爭斗,流連于山水之間,據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

  生:?

  師:就是釣魚要放魚餌,魚餌放了,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釣得到魚嗎?

  生:不能,不能。

  師:會有魚上鉤嗎?

  生:不會。

  師:張志和卻說,他釣著了很多很多。

  生:??

  師:他釣著了什么呢?

  生:他釣著了美麗的風景。

  師:好一個美麗的風景啊,被你釣著了,還釣著了什么呢?

  生:他釣著了那些很美很美的地方的景象,他喜歡這些景象,不喜歡跟別的國家戰爭。

  師:不是跟別的國家戰爭,不喜歡官場上的明爭暗斗,喜歡現在的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師:你說,他釣著了什么?

  生:美麗的風景。

  師:還有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師:你的手舉得那么高,最后一個發言的機會給你。

  生:他釣著了桃花芬芳的香味,讓他芬芳撲鼻。

  師:讓他的生活

  生:芬芳撲鼻。

  師:你真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人!這就是張志和一生的追求。

  (板書:心志平和)

  生:心志平和。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詞。讓我們記住這個了不起的詞人——

  生:張志和。

  師:讓我們記住這首千古名詞——

  生:《漁歌子》。

  [官老師為一節課精心準備,多方了解,查找資料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一首漁歌子可以聯系到張志和哥哥的和詞,再聯系到顏真卿書中的記載,對張志和這個詞人的精神風貌作了多方了解,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就不僅僅是他的一首詞,一個人名,而是一個立體的人,有思想,有語言。人物在學生腦子中刻畫得很深刻。通過沈大安老師的點撥,我也知道,一篇教材在不同的位置要盡量大的發揮它在本位上的教學價值,在這個單元中,我也認為,讓學生體會春天的景象,體會自然的美應該是主要的,而對詞人的了解也是需要的,但不是重點。]

  課堂評析:

  官正華老師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老師,他的智慧、他的才情、他對新課標的體認和感悟,在他和學生共同建構的語文課堂中科學而藝術的詮釋和演繹著他心中的語文。官正華老師的課堂語言舒緩、準確、詩意、深情,聽他說話,你會自然地平和起來,優雅起來,高貴起來。官正華老師的底蘊深厚,課堂上旁征博引,縱橫捭闔,課堂語言精確而傳神。在這節課中,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處閃光點:

  1、關注和挖掘詞中蘊涵的美好感情。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張志和,是畫家,是詩人,是詞人是哲學家,他的作品詞中有畫,畫中有詞。官老師從厚厚的一沓資料中,篩選出了張志和的“心志平和”這個名字的來歷。一堂課下來,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27個字,而是《漁歌子》背后整個美奐美侖的詩詞意象。

  2、調動互動和交融。

  特級教師袁瑢說,課堂上盡量少說老師跟你們一起干什么,多說讓我們一起干什么,因為師生之間進行情感﹑思維﹑個性等交流互動時,教師就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在《漁歌子》的課堂對話當中,教師既是引導者﹑啟迪者,又是組織者、聆聽者,官老師時而與學生一起沉思、時而與學生一起感動、時而在學生疑惑處輕輕一撥、時而對學生的真切感悟會心一笑。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早已將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動融于其中,不露痕跡卻不忘引導。請看下面的片段:

  3以讀為主,讀有層次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悟情悟境,在誦讀中欣賞抒情。誦讀是詩詞教學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標。官老師能引導學生在多種朗讀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進入情境。初讀時讓學生字正腔圓地讀;找出次中蘊涵的景物和顏色后,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師生對讀。教師講述哥哥為弟弟蓋茅草屋后,感情引讀;學生入情入境,熟讀成誦。

  但是,為什么一堂課下來,總覺得欠缺點什么?是學生的感情沒有淋漓盡致地表達?還是老師為了完成這深刻又冗長的腳步走得過于匆忙?亦或是學生真實的稍顯水準的水平離老師的預設還有離?

  ( 葉瀾教授曾經說過,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內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準備詩詞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回憶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詩《詠柳》《憶江南》

  二、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漁歌子》

  2.指名讀,讀準、讀通、讀順。

  3.聯系你的預習收獲,試著有節奏的讀。 ?

  三、熟讀,理解詞意

  1.交流預習收獲。解決了哪些詞?還有那些不能解決?小組交流,還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2、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詞意。

  3.老師請你再好好讀讀這首詞,仔細品味一下,哪一句給你的感受最好?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提示: “西塞山前白鷺飛”, 在青翠蔥蘢的西塞山前,一群潔白如玉的鷺鷥在碧空中飛翔。(青山、白鷺,一動一靜,這是一幅多么明麗、和諧的畫面,如果詩人是一個攝影師,那他所攝取的這個畫面應該是——遠景)把那份幽遠、寧靜給讀出來。

  “桃花流水鱖魚肥”:在桃花夾岸的苕溪里,無數肥美的鱖魚在水底游動,或在水面嬉戲追逐著繽紛的落英。(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生動的畫面)

  這一遠一近的對比,這明麗與絢爛的對比,你能通過朗讀出現出來嗎?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個“斜”字,寫出了春風的柔,春雨的細,)他頭戴青竹笠,身披綠蓑衣,迎著斜風,冒著霏霏細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畫幅里,顯得多么逍遙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連忘返。讀出那份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4、此時此刻,展現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整體感知)

  交流自己體會到的詞所描繪的美麗春景。 (自然景物  人  顏色  動靜)

  5、有感情朗讀(背誦)詩句。

  四、精讀,品詞味

  1.師;短短27個字,為什么能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雋永清新、豐富秀麗的水鄉風景圖。古人的語言的究竟有著怎樣的凝煉與絕妙呢?老師請同學們再細細品讀這首詞時,你能發現其中看似簡單普通,卻是作者別具匠心、反復斟酌推敲的詞語嗎?

  2.品析“青、綠”

  “青、綠”是同一種意思嗎?都表示綠色,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綠色的詞(一個字的),“翠”——遙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種活潑的、充滿生命力的綠);“碧”——碧玉妝成一樹高(富有光澤的綠);“蒼”——日暮蒼山遠(深沉的綠);“蔥”——(濃厚鮮活的綠)

  為什么這么多表示綠色的詞,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綠”呢?能不能用其他的字來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綠”的位置換一下?你自己試著替換讀讀看,再與詩的原句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學生品讀,說自己讀后的感受。

  a, 詞義不符;(舉例說明)

  b, 音律不和諧。(舉例說明)

  看似簡單直白的兩個字,卻是作者反復推敲、斟酌的結果,那簡單就是惟一的。瞧,我們學著詩人,用心去讀、去觀、去品、去悟,總會有深妙的體悟和發現。

  五、了解詩人,品味詩情

  1.那么這個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的人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讀讀全詞,連題目、作者都讀。

  學生自主探究。

 。1)有可能是漁人:a、趁著春水漲、鱖魚肥,多打魚,好養家,連斜風細雨都不顧。

  b.從詩題《漁歌子》,這首好像應是漁歌,所以那人應是打魚的漁人。

  是一個勤勞的漁人,讀這兩句詩。

  (2)有可能是詩人。詩人為這美麗的山水所陶醉,他覺得這斜風細雨也是一種美,所以留戀不歸。

 。3)(只要說得有道理,都應肯定)

  2.了解作者:

 。ǔ鍪緹羝 張志和:初名龜齡,字子同,唐肅宗時棄官歸隱,沒有回故鄉浙江金華,而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稱“煙波釣徒”。他歸隱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國家處于動蕩不安的紛亂之中。在這種情勢下,他因為無力佐治,只得避居江南水鄉,以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熱愛自然的情懷。)

  看了這段介紹,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從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此詩,作者明寫漁父,暗寫他本人,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

  3.再誦古詩,讀出韻味

  師引:

  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遠離世俗的爭斗,在這樣和諧秀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勞動人民以自己的勤勞,獲得這樣一份安寧的生活——讀

  作者多么希望人們能遠離戰亂,永遠過著這樣幸福美好的生活——讀

 。▽訉舆f進)

  六.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1.師:張志和的《漁歌子》表現了瀟瀟春雨灑江天之時,漁人既在勞作,又觀美景的無限情趣,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諧生活的美好意愿。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不僅歷代傳唱,而且詩家騷人多仿其體式、意境或詞句翻出新作。其中就有宋朝詩詞大家蘇軾。他甚至把張志和的詩句直接嵌入其中: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學生讀通詩句。

  師:此詩與張志和的詞,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比張詞多了幾句)

  既然模仿張的詩,有的甚至是直接引入,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我們來看蘇軾這詩題下的自注:

  題注:“玄真子《漁父》云云,此語妙絕,恨莫能歌者,故增數語,令以《浣溪沙》歌之。”

  生讀,說說你是怎么是理解這段話的?

 。◣熢趯W生自悟的基礎上,簡單解釋,尤其“恨莫能歌者”—— 這只有超然于世外的“煙波釣叟”才有這樣的心境、這樣的話語,他人難能仿此,“恨莫能歌者”表現東坡對張詞的推重心意。)

  3.學生自讀蘇軾的《浣溪沙》

  簡單理解詩意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

  蘇軾推重張志和的詞,僅僅是因為張詞的語言“妙絕”嗎?

  (    張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懷,正是蘇軾想要釋放的心情,簡介蘇軾——他一生仕途坎坷,為官期間,他關心人民疾苦,當時,國家動蕩不安,他自己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貶職……所以,他也懷有和張志和同樣的心愿。張儼然成了蘇軾的知音。張和蘇隔朝隔代,幾百年的時空((1037~1101)——(730~約810))竟然因一首《漁歌子》而聯通,孤傲與清高的心靈相通了,智慧與才情相融了。我們何其有幸通過這些美妙和文字來體悟春雨中的另一番情趣意致。)

 。ㄔ俪霈F《漁歌子》)讓我們再一次來讀讀《漁歌子》。

  七.總結,升華。

  有一位詩人說:再美的詩,也美不過春天的一棵樹。所以,再好的文字營造的風景,也比不上身邊這觸手可及和活生生的大好春光。同學們,讓我們回到現實,回到我們身邊的春天,在校園里尋找春天,去大自然感受春天,也用我們的心我們的筆表達春天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10

  上課時間:2009-5-14

  上課地點:新安小學電教室

  上課班級:新安小學四(2)班   班主任:趙雪梅

  上課教師:陳祖靜

  實錄整理:湯  俊

  一、讀,感受詞的音韻之美

  師:好,大概還有一分鐘的時間。那我們在上課時間背一背詩,好不好?

  生:好!

  師:背一背我們才學過的《鄉村四月》。來,預備——起!

  生:《鄉村四月》,宋,翁卷……

  師:背得很好,上課!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今天這節課,老師將要和大家一起欣賞唐朝詩人張志和最著名的一首詞——《漁歌子》。那么,說到詞,開學的時候,我們還學過一首,還記得嗎?

  生:記得!

  師:這就是——

  生:《憶江南》。

  師:一起背一背,好嗎?

  生:好!

  師:“憶江南”,起!

  生:《憶江南》,唐,白居易……

  師:關于詞,你都有哪些了解呢?來,請你說!

  生:詞的句子長短不一所以又叫長短句。

  師:很好,你記住了詩與詞的區別。還有嗎?來,請你說!

  生[好像有點想不起來]:就是——

  師:別慌,慢慢講!

  生:詞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

  師:還有嗎?

  生:詞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唱的曲譜又叫詞牌,詞牌的名稱又叫詞牌名。

  師:說得對不對?

  生:對!

  師:他記住了詞可以唱的特點。那么,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詞的詞牌又叫——

  生:“漁歌子”。

  師:看老師寫課題。[一筆一劃地板書]拿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漁——歌——子。來,一起讀課題!

  生:漁歌子。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題目讀正確了。知道老師為什么贊美大家嗎?因為,這《漁歌子》是詞牌,所以這個“子”在這里不能讀輕聲,就應該像剛才那樣讀第三聲,會讀了嗎?

  生:會!

  師:再一起讀一讀,起!

  生[帶有強調意味地]:漁歌子。

  師:那么這首詞,它是唐朝著名詞人張志和寫的。這首詞的詞牌,又是這首詞的題目。就像“憶江南”一樣,它還能表現詞的內容。讀著這“漁歌子”,猜一猜這首詞在寫什么?來,請你說。

  生:在寫漁夫在一邊唱著歌,一邊釣魚。

  師:說得很好。這“漁歌子”又名“漁父”。[打開課件]意思就是呢,打魚人或者垂釣者唱的歌。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的《漁歌子》又是怎樣描繪張志和的垂釣生活的呢?翻開語文書110頁,我們自由地讀一讀這首詞。注意生字,把每個字讀準,把每個詞念得字正腔圓。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好,自由地讀,開始吧!

  生[自由地讀]:漁歌子……

  師:自由地再讀一讀。

  生:漁歌子……

  師:很快就讀完了,那——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來,請你來,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生字有沒有讀正確?開始吧。

  生:漁歌子……

  師:嗯,她讀得怎么樣。

  生[有幾個學生應和]:很好。

  師:很好,她把每個生字都讀正確了。但還是有個讀音要注意:綠——蓑——衣。這個“蓑”,它是——

  生:平舌音。

  師:嗯,其他的字都讀得很好,比如“箬笠”的“箬”是翹舌音。誰再來讀一讀?這一次老師要求不僅要字正腔圓,還要讀出一點節奏。

  生:漁歌子……

  師:不用我說,相信大家已經聽出了她的節奏和韻律了,是不是?

  生:是。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讀,怎么讀呢?請看[出示課件]老師把這一首詞的每一行分作了兩個部分,你們讀黑色的,老師讀綠色的。注意聽清楚我是怎么讀的?明白了嗎?

  生:明白!

  師:預備,起!

  [生于師對讀,師著意把“不須歸”三個字悠長地讀]

  師:下面我們交換一下,行嗎?

  生:行!

  [師與生對讀,學生在教師朗讀語調的導引下讀得有點“小意思”了。]

  師:你看,這樣一讀,詞的味道就出來了。是不是?

  生:是。

  師: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咱們再來讀一次,老師讀課題和作者你們讀后面的。漁歌子,唐,張志和!

  生朗讀詞。

  師[用體態提示學生]:斜風細雨——

  生[沉靜、悠長地]:不——須——歸——

  二、讀,感受詞的意象之美

  師:什么叫“不須歸”?

  陳紫晴:不須歸,就是那個,那個,那里的風景太美了,實在是太美了,他就“不須歸”,不想回家。

  師:嗯,她不僅說出了“不須歸”的意思是“不愿意回家”,還說出了原因,是因為這兒的——

  生〔雜然〕:風景很美。

  師:還有別的原因嗎?來,請你說。

  生:他想把魚釣滿,滿載而歸。

  師:噢,還有別的原因嗎?

  生默然,不知所謂。

  師:來,讀一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來!

  生:因為他戴了箬笠,披著蓑衣。

  師:哦,什么叫“箬笠”,什么叫“蓑衣”?大家快點看看注釋,看明白了嗎?

  生:看明白了。

  師:這箬笠和蓑衣,我們還可以結合我們的插圖來看一看。你看明白什么叫箬笠,什么叫蓑衣了沒有?

  生:“箬笠”就是竹子編成的斗笠,“蓑衣”是草做成的防雨用具。

  師:那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什么?

  生〔雜然〕:雨帽/雨衣。

  師:對了!他戴著雨帽,穿著雨衣,不愿意回家,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因為這兒的風景——

  生:太美了。

  師:是的。張志和這個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夸他的,來,讀一讀!

  生:詞中有畫,畫中有詞。

  師: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

  生:畫。

  師:里邊藏著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讀一讀書,看看他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可以默讀,也可以小聲地讀。

  生標畫。師巡堂。

  師:好,已經有同學找到了,現在請同學來匯報一下,來,發現了哪些景物?

  生:我發現了“西塞山”。

  師:嗯,西塞山。

  生: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師:斜風細雨——一共有多少種?

  生:九種。

  師: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師:如果你們把這些景物畫出來,你們會用上那些色彩呢?

  生:“西塞山”用綠色。

  師:說說為什么?

  生:因為西塞山里面長滿了樹,所以山清水秀。

  師:山清水秀,說得很好!綠色的西塞山。

  生:我想把白鷺,畫成白色。

  生:桃花畫成粉紅色。

  生:把流水畫成綠色。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樣可以更清澈。

  師:把流水畫成綠色,會更清澈。老師想起了一句詞:春來——

  生:江水綠如藍。

  師:還有嗎?

  生:我想把鱖魚畫為淡黃色的。

  師:淡黃色的鱖魚。還有嗎?

  生:箬笠和蓑衣都可以畫成青色和綠色。

  師:哦,綠色和青色實際上差不多,可是作者在這里卻說“青箬笠,綠蓑衣”,可見他非常注意遣詞造句。好,請同學們看黑板。假如這黑板就是一張畫紙,老師想讓同學們把這些景物用彩色粉筆寫在畫紙上,使這幅畫看起來更美。怎么寫呢?比如[教師示范西塞山、白鷺、流水、鱖魚,把“桃花”和“斜風、細雨”預留給學生寫]

  生受邀上講臺板書。教師給予指導。

  師:還沒有寫完的同學先放一放,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寫得怎么樣?評一評。

  生:還可以!八蛞隆钡摹八颉弊謱戝e了。

  師:哪里錯了,告訴她。

  生:沒有那個點了。

  師:“蓑衣”的“蓑”字也是一個生字,來,跟老師一起寫一下。

  生跟隨老師寫“蓑”字。

  師:“蓑衣”的“蓑”。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兩岸是桃花。有沒有同學發現她們寫得很好的地方?

  生:她那個“斜風細雨”寫得很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風一吹那些細雨,細雨就斜了。

  師:風吹細雨,細雨就斜了。很有畫的意境。好,那么,看著,想著,這青山,這綠水就成了一幅畫,就成了一首絕美的詞——

  生:《漁歌子》

  師:一起來讀。

  生齊讀《漁歌子》。

  師:短短的27個字,就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景物,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

  生:這是一幅很優美的畫。

  生:這是一幅山清水秀的畫。

  師:山清水秀,五彩——

  生:繽紛。

  師:五彩斑斕的畫。這僅僅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幅靜止不動的畫面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可能沒有認真聽講]:因為這個還代表了一首詞。

  師:它是一幅靜止不動的畫嗎?

  生:因為白鷺會飛,流水會流,鱖魚也會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師:這讓人感到是一幅動的畫。好,閉上眼睛,讓我們把自己放到這幅美麗的畫卷中。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腳下,或是徜徉在流水兩岸,或是獨坐于溪畔橋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播放音樂]正是春汛時節,聽……遠處,郁郁蔥蔥的西塞山在蒙蒙的雨景中若隱若現,一行白鷺展翅飛向青天,發出清脆的鳴叫。近處,一湖碧綠的春水,岸邊的桃花開得紅顏似火,柔和的春風中,片片桃花帶著晶瑩的水珠飄落水中。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請你來說。

  生:我看到了郁郁蔥蔥的西塞山,聽到了流水的響聲,聞到了桃花的香味。

  師:你看到的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畫。

  生:我仿佛感覺到了在一個清香裊裊的早晨釣魚,我滿載而歸,白鷺從我的上面飛過。

  師:你的心情怎么樣?

  生:我覺得很開心。

  師:還有嗎?

  生:我好像走過了一個像仙境一樣的地方。

  生:我看見云霧迷蒙的西塞山,聽到了陣陣流水聲,聞到了桃花的芳香。在碧綠的流水中,還有游來游去的鱖魚。

  師:詞人最喜歡這美麗的景色。

  生:我看見了斜風細雨中的西塞山,若隱若現,出現在我的眼睛里面。然后,我還聽見了那些白鷺叫的那些鳴聲,聽起來很好聽。我還聞到了桃花的花香,聽到了流水的聲音,還看到了水里的鱖魚又肥又美,想到晚上又可以大吃一頓。

  師:啊,你看她的表情,好美,是不是?同學們,當你置身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真想用《漁歌子》來贊揚它!

  師:那我們就用《漁歌子》來贊揚它!

  生〔配樂朗讀,語調中呈現出了詞的意境〕:西塞山前……斜風細雨不須歸。

  三、讀,感悟詞中的情感

  師:你愿意歸去嗎?

  生:不愿意。

  師:你呢?

  生:也不愿意。

  師:張志和呢?

  生:更不愿意。

  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雜然〕:因為“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老師想,你們應該看到了詞人的神情!扒囿梵,綠蓑衣”留給我們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樣的神情呢?來!

  生:悠然自得。

  生:漁父很享受的感覺。

  生:自由自在。

  師:自由自在,說得真好!是的,張志和就喜歡這樣的垂釣生活,就喜歡這種悠閑,這種自在!舶鍟畴m然湖面上吹著乍暖還寒的風,還下著斜斜的細雨,他依然寫道——

  生〔飽含情味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他依然寫道——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卻很擔心他。擔心他長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煩來,于是出錢給他蓋了一所草房,還寫了一首詞送給張志和,就是這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來自由地讀一讀。

  生自由讀和詞。

  師:我想請一位同學起來讀一讀。

  生讀和詞。

  師:她讀得很有感情,是不是?

  生:是!也很有節奏。

  師:那么,有一個地方需要注意:草堂松徑jìng已勝攀。一起來讀!

  生:草堂松徑jìng已勝攀。

  師:會讀了,有本事;讀懂了,更了不起。你們讀懂了嗎?

  生面面相覷,默然不作聲。

  師:有的同學不敢自信地回答我。那我問一問,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

  生:回去,回家。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還”是什么意思?

  生:回!

  師:哥哥就是在叫弟弟趕緊——

  生:回家!

  師:好,我也來勸勸大家。你們就是張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來回答我。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深情地] :且須還。

  生[深情地]:不須歸。

  師[激qing地]:且須還!

  生[激qing地]:不須歸!

  師:為何不歸,為何不歸。「绺缰来鸢竼?

  生:不知道。

  師:那么,請你用詞來告訴哥哥[出示課件]。怎么來寫呢?可以寫“西山青,白鷺飛,烈日當頭不須歸!蹦氵可怎樣寫呢?來,拿出你的筆,在紙上寫一寫。

  生寫“詞”,教師巡視。

  師:好,他很快就想回答了。來,聽一聽。

  生:桃花沒,鱖魚肥,烈風暴雨不須歸。

  生:鱖魚肥,桃花美,天打雷劈不須歸。[眾笑]

  生:風景好,鱖魚肥,暴雨斜風不須歸。

  師:斜風?不夠強烈,暴雨疾風不須歸。

  生:風景好,水又綠,還為滿足不須歸。

  生:斜風吹,細雨下,斜風再大不須歸。

  生:桃花香,鱖魚肥,悠然自得不須歸。

  生:桃花美,鱖魚肥,迷人風景不須歸。

  師:風景太美了,他——

  生:不想回去。

  師:是不是這樣的?是不是只有這個原因呢?我們要來了解一下張志和這個人。課件播放:(張志和本名張龜齡,他從小便才華過人,16歲的時候,他中了舉人,還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列了許多治國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但后來他因事而被貶官。之后,他干脆辭官歸隱。隱居在太湖一帶,整日扁舟垂釣,過著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但他釣魚卻很奇怪,《唐書.張志和傳》中曾這樣記載:

  師:怎樣記載得呢?讀!

  生:“志和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

  師:“每垂釣,不設餌”,你讀懂了嗎?

  生:他每次垂釣都不投魚餌。

  師:你有疑問嗎?

  生:為什么他不裝魚餌卻能夠釣到魚?

  師:沒有魚餌,怎么可能有魚兒上鉤呢,是不是?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了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覺得他釣了些什么?

  生:他釣了一些休閑回來,讓他自己的心平靜。

  師:是啊,厭倦了官場的明爭暗斗,他把什么釣回家了?

  生:悠閑!

  師:自在!

  生:因為魚兒很多,不用魚餌,自己就自投羅網了。[眾笑]

  師:這是一個神仙在釣魚啊!

  生:他釣了很多東西在腦海里。

  師:是啊!張志和不僅釣到了美麗的風景,讓桃花的芬芳鋪滿他的生活,而且他更釣到了一份——

  生:悠閑自在。

  師: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來一起讀。

  生:心志平和。

  師:讓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讀——[音樂響起]

  生[有情感地]:漁歌子……

  師:斜風細雨——

  生[悠長地]:不——須——歸——

  師:再讀一次!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已上千年。它是唐詞的宗祖,也成為后代文人墨客爭相填和的范本。后代文人對它推崇之至,你們看,這一首[課件出示]蘇軾的《浣溪沙》。自由讀一讀,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浣溪沙……

  師:你來說說!

  生:有些句子和《漁歌子》當中的一模一樣。

  師:是不是?

  生:是!

  師:蘇軾太喜歡這首詞了,所以他把張志和的句子放進了自己的詞里。讓張志和筆下的美景,百年千載地悠悠回蕩。一起讀!

  生[有詞的味道地]:浣溪沙……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看哪座山?

  生:西塞山

  師: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

  生:張志和

  師: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

  師:漁歌子

  師: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漁歌子”起。

  生和著音樂背誦整首詞。

  師:好,下課!

  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

  師:跟后面的老師說再見。

  生[揮手]:再見!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鱖、箬、蓑”。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注釋的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詞所展現的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體會詞中所表現的內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1、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感受詞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詞的意思,背誦《漁歌子》。

  教學難點:體會詞中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在平時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如:《春曉》、《詠柳》、《早春》、《晚春》等。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天所學的這首古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是不一樣的?這是一首——詞。什么是詞呢?【課件出示】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詞——《漁歌子》。(板書題目)

  3、解題:漁歌子,詞牌名,也是題目,其意思是漁夫捕魚時哼唱的歌曲。

  4、了解詩人及背景:先讓學生匯報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教師補充,最后【課件出示】相關資料。

  二、讀中明意,讀中悟情。

  (一)、【課件出示古詩并范讀】

  (二)、學生自讀,讀通、讀順。

  1、學生自讀,把詞讀準、讀通、讀順。(注意:“塞、鱖、箬、笠”的讀音)

  2、重點掌握多音字“塞”在詞中的讀音。(塞:sai sai se )

  (三)、檢查指導朗誦

  1、指名讀生字,并組詞。

  2、指名都詞,師生正音。

  3、指導朗誦,讀準節奏,讀出韻味。

  4、全班齊讀。

  (四)、讀中想象,理解詞意。

  1、學生默讀,思考:這首詞描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景物?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板書)

  2、指名反饋學習情況。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聆聽,閉目想象畫面。交流:學生結合插圖口述自己想象到得畫面。

  4、結合注釋,理解詞意。

  (1)、學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詩句及不懂得地方。

  (2)、教師相機指導,指名說說詞意。

  (3)、教師歸納,【課件出示】詞意。

  (五)、探究質疑,領悟情感。

  1、這首詞中的漁翁為什么在這樣的雨天還不想回家呢?詞中的漁翁到底指的是誰?(學生發言,教師點撥小結)

  2、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引導,【課件出示】詩人的思想感情)

  3、我們曾學過一首古詩《江雪》【課件出示古詩】,這首詩中的漁翁與這首詞中的漁翁有什么異同?兩位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一樣嗎?(不愿;不舍)

  三、讀中感悟,升華情感。

  1、詩是作者的心聲,我們可以從詩的字里行間感悟詩人的內心情感,F在,請大家帶著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江南春色的贊美之情,在美妙的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誦——《漁歌子》。

  2、(配樂)學生朗誦,當堂背誦。

  3、欣賞歌曲《漁歌子》!菊n件出示】

  4、師:同學們,讓我們從美妙的音樂中回到現實。再美的詩、再美的音樂都無法與大自然中的春天相媲美,我們趕快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用我們的筆去描寫春天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而豐實的語文實踐,還原張志和這位詩詞書畫的大家“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意境。豐滿對此人張志和的認識,體會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有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背誦《漁歌子》。 

  2、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3、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煙雨江南,碧水藍天,詩情畫意,春意盎然(出示江南美景圖片)唐代大詩人張志和就是在這里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漁歌子》(板書,齊讀課題)

  2、教師簡介詞的內容

  師:從這個題目中,你能聯想到什么?

  師:是的,“漁歌子” 又叫“漁父”, 最早出自民間的漁歌是一種詞牌名。 “我們先前還學到過哪些詞牌?”不同的詞牌每句話的字數不一樣,節奏和情境不同,所以又稱長短句。

  二、讀中渲染,理解詞意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同學們,學古詩詞,首先得把古詩詞讀通順,還要讀出節奏來。自己讀兩三遍,開始吧!

  師:讀得非常好,請坐。同學們,古詩詞光讀通順還不夠,它是有節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間也有停頓,同學們看(大屏幕呈現整首詞),你能夠把這首詞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停頓讀出來嗎?哪位同學試一試?

 。ㄒ簧x整首詞)

  讀通句子(生朗讀整首詞)指生讀

  師:有點味道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后三字,你們讀詞,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師生交換)

  2、師:同學們,學古詩詞,讀通了,讀出節奏感了,那是遠遠不夠的,咱們還得讀懂它的意思。

  師:請同學輕輕地再讀讀這首詞,借助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大概意思。開始——

 。▽W生借助注釋,自由說)

  師:哪位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教師輕輕提示:可以借助注釋)來,你說說看——

  師:同學們,這古詩詞,懂得了它的意思,我們再來讀,就會越讀越有味。不相信我們就來試試看。

  3、師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張志和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位大畫家,顏真卿說張志和寫的詞是畫中有詞,詞中有畫,那么我們看一看,張志和的詞中,給我們畫的什么,用筆圈出來。

  師:請你說,他的詞中畫了什么?(9種景物)

  師:9種景物按順序數一數,西塞山……

  4、畫景

  師: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框,誰能把這9種景物工整地寫到框里,使人看上去像一幅畫。比如說:鱖魚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寫在畫面的最下方,如果在這個位置畫蓑衣、箬笠該怎么畫?(師指圖的右下方)

  師:“笠”是生字,該怎么寫?(請生上臺寫)

  請兩位同學合作把它補充完整,其他同學把它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師:但是這個“鷺”字,也是一個生字?“鷺”字怎么寫,才能寫得漂亮?這個字有個訣竅,上面的“路”字要寫得小一些,寬一些,下面的“鳥”字要寫得窄一些,長一些。

  師:同學們,一起看黑板的這幅圖,看著看著,就成了一幅畫,就成了一首詞——《漁歌子》,我們一起看著板書朗誦一下。

  把你看到的這幅畫讀出來。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他的朗讀只讓老師看到一副黑白畫,是這樣嗎?同學們,如果你就是能詩擅畫的張志和,你用什么色彩來描繪這幅畫? 到詩中尋找答案吧!

  詩人僅用了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請同學們看著自己的畫,靜靜地看,此時,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樂,給學生半分鐘思考——指名交流)

  讀出詞中畫,學生談感受   

  我們仿佛聽到了——(你說)

  多么動人的畫面啊,你們能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嗎?(指名朗讀)

  2、師范讀

  聽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情不自禁地躍躍欲試,現在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象,會有一個怎樣美妙的世界展現在你的眼前呢?

 。ㄒ魳菲穑處熒钋榉蹲x,音樂漸止……)

  師:同學們感覺到了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通過讀表達出來,讓白鷺飛得更高,讓鱖魚跳得更歡騰。

  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

  3、師:好一個不須歸的老人哪!你再來讀讀。

  重點指導“斜風細雨不——須——歸”。(聲音小聲點,突出細雨)

  4、介紹作者背景,加深理解

  詩人張志和僅僅是貪戀美景而樂而忘返嗎?讀出詞中畫還要讀出詞中人。

  張志和16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課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誰來讀一讀?

  5、師生作詩和詩,讓學生理解作者“不須歸”的理由。

  那我來當哥哥,你們來當弟弟張志和,看看能不能用詞來回答我的問題?

  師:賢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答: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弟弟呀,你為什么不歸?”                   我喜歡……

  顏真卿說他是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能釣到魚嗎?(生)鱖魚會上鉤嗎?(生:)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了很多很多,他釣到了什么?

  學生寫寫,張志和釣到了什么,他就擁有了一種______生活。

  師小結: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四、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1.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閑!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爭先填寫傳唱《漁歌子》或《漁父詞》,出示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前白鷺飛,揚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學生試讀,找不同。

  是啊,蘇軾太喜歡這首詞了,于是直接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詞中。

  2、齊讀《漁歌子》,回歸主題,升華詩情。

  百年千載,這不須歸的美景在蘇軾筆下悠悠回蕩,讀

  百年千載,這不須歸的美景在我們耳畔悠悠回蕩,讀

  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看哪座山?(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

  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就讓它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一起來——“漁歌子”生讀。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張志和(唐)

  漁翁不歸

小學四年級語文《漁歌子》優質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撈鐵牛(精選2篇)

    一、引入:認讀生字卡片:打撈笨重潛泳綁架出色穿越工程鏟除減輕議論紛紛浮橋結實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二、研讀課文(一)、1、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說為什么要撈鐵牛?2.鐵牛有多笨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沒有打撈工具?有沒有科學簡...

  • 《黃河象》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5篇)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12個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闊步、炙烤、橢圓、有氣無力、掙扎、驚恐、腐爛、挖掘、一瞬間”等詞的意思。2.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說勤奮》(通用16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認識“莢、豌、按”等11個生字,會寫“豌、按、適”等12個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3.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

  •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件錦集(精選4篇)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7個生字。2.反復誦讀課文,想象瀑布動人心魄的場面,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3.了解黃河的胸懷、精神和氣概,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 小學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將《蝙蝠和雷達》這篇科普小短文教出語文課的味道,在上午連續兩堂語文課上,我和孩子們投入快樂而有效的學習中,回顧如下:一、關注文章題目,分享資料,引導有效質疑一接觸課題,我便開始“做文章”,認識“蝙蝠”的字形,初步了解“蝙...

  • 小學四年級語文《只有一個地球》教案(精選13篇)

    一、學習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對于語文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并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閱讀的重點開始由理解詞句的意思轉向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一學段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表現欲。...

  • 小學四年級語文《登山》教案范文(通用12篇)

    《登山》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煉自己意志的故事。全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三部分。先講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隱居在普羅寧。...

  • 撈鐵牛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通用4篇)

    教學目標1、學生能會寫8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2、利用邊讀邊想的辦法感悟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撈鐵牛時做了哪幾項準備工作,鐵牛是怎樣一步一步撈上來的,并學習復述課文。...

  • 小學四年級語文《小珊迪》精選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通過重點字、詞、句的理解,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對小珊迪的同情,體會感知小珊迪的純潔蓄良、誠實守信的品質。2、訓練學生理解字、詞、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四年級語文《神通廣大的“小孫悟空”》教案及反思(通用2篇)

    《神通廣大的小孫悟空》文中將微型機器人比作小孫悟空,介紹了機器人能夠隨著人的血液進入腦血管,清除堵塞血管的黏稠血漿,治好腦血栓。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神通廣大的小孫悟空》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小學...

  • 小學四年級語文《四時田園雜興》教案范文(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3、隨機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 小學四年級語文《畫楊桃》教案模板(精選13篇)

    教材簡析:這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在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從一件事情中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來龍去脈是領悟其中道理的基礎。...

  • 小學四年級語文《登山》優秀教案(精選13篇)

    《登山》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煉自己意志的故事。全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三部分。先講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隱居在普羅寧。...

  •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雪的早晨》優選教案模板(通用14篇)

    《下雪的早晨》描述了寧靜的早晨,雪花飄飛,我的思緒隨著雪花飄飛得很遠:想起夏天樹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潑的喜悅心情和期盼之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雪的早晨》優選教案模板,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小學四年級語文《下...

  • 綜合性學習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 |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迷情校园 | 国产三区四区五区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 99久久精品费精品蜜臀 | 黄色免费看网站 | 亚洲一二三四区不卡 |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WWW | 亚洲AV无码久久三宫椿系列 | 欧美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涩88 | 99视频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深夜激情视频 | 一起草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 日本在线视频播放 | 欧美人与动牲交A精品 | av制服丝袜白丝国产网站 | 国产91皮裤在线播放 | 成年人一级视频 | 99视频九九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99国产百盛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极品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 | 中国特黄视频 | 色老板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老师穿超短包臀裙办公室爆乳 | japanese成熟丰满熟妇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视频 |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综合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12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