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教案(精選2篇)
《跌倒》教案 篇1
篇一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理解詩歌內容及詩歌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如“活、死、不朽,摔垮”。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導入。
人都有生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人死輕于鴻毛。那么同學們討論一下,說說你所知道的人,哪些人死重于泰山,哪些人死輕于鴻毛?
2、學生舉例,教師評估、小結。
3、進入課文,板書課題。
過渡:我們知道魯迅的死,在那個時代是可惜的,因為他是革命是文壇中的核心人物、先驅者,這樣的人死去時可惜的是重于泰山的。那我們現在大聲讀文章前面的導言,看這篇文章寫的目的是什么?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寫《有的人》的目的是什么?那會有什么更深的意義呢?現在我們學習文章的內容。
2、學生大聲讀課文,思考:文章中寫了幾種人?看第1節內容,并理解內容。
①有感情齊讀第1 段。
②理解部分字詞含義。 上句:“活”----鄙視,“死”----痛恨 ;下句:“死”----懷念,“活”----歌頌
③上句“有的人”-----像*一類的人 „„„„„„„„„„„„第1類人 下句“有的人”-----像魯迅一類的人 „„„„„„„„„„„„第2類人 過渡:既然文章寫了這兩類人,那我們先學有關于第1類人,他們做了什么,才會讓人們痛恨他們,當他們活著也認為他們死了呢?齊讀2—4節的前句話。
三、 精讀課文,理解詩歌感情。
1、學習有關于第1類人的內容。
(1)生齊讀2—4節。
(2)生小組討論。
文中“騎”體現了*什么樣的嘴臉?--欺壓百姓、作威作福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可能嗎? “我多偉大”“不朽”可以看出作者對*有什么樣的感情?--反語、諷刺 過渡:這樣的人對人民作出這種讓人痛恨的事,那人民的反應是什么呢?看5—7節。
(3)學習5—7節。
“摔”可以看出人民有著什么樣的感情?---憎惡、痛恨。 “下場”可能是是什么呢?----遺臭萬年
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 幼教開學準備 小學教師教案 小學教師工作計劃 初中教師教案 初中教師工作計劃
過渡:既然像*一樣的人對人民做出的事實讓人痛恨的,人民也反抗了。那么魯迅一樣的人會怎么樣對待人民呢?人民的反應又是什么呢?
2、學習有關于第2類人的內容。
(1)讀2—4節,看看像魯迅一樣的人對人民做了什么?
“俯下身子給人民做牛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
的精神寫照-----出自《自嘲》。
“情愿做野草,等著底下的火燒”---出自《野草》。
像魯迅一樣的人對待人民是怎么樣的?關心,愛護,奉獻。 這樣的人死后會怎么樣?-----流芳百世,精神永遠存在。
過渡:像魯迅一樣的人對待人民是這樣的,那么人民對他們的感情會是什么樣呢?看5—7節。
(2)讀5—7節,并回答,人民的反應時什么樣的?人民有什么樣的感情呢? 過渡: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于兩種人的事,那么文章是怎么樣來寫這兩種有著不同品質的人呢?
四、 學習對比手法,體會作用。
1、迅速瀏覽全文,看結合板書,看看文章是怎么寫有著不同品質的兩類人?
2、對比手法。
對比手法的作用。------產生強烈的感情沖突。
那么這篇文章是使哪兩種感情造成強烈的沖突的呢?
五、 總結。
1、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想想,臧克家寫紀念魯迅13周年的文章時,題目不是《紀念魯迅》,而寫的是有的人呢?
2、學習像魯迅一樣的人的精神,關心人民,熱愛祖國。
六、 布置課后作業。
1、完后課后相關練習。
2、背誦《有的人》。
七、板書設計。
有的人
有的人----*----輕于鴻毛----遺臭萬年
有的人----魯迅 ----重于泰山----流芳百世
教學反思一
這是一片略讀課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憎愛分明的感情,并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到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詩歌語言樸素,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因此一開始安排學生自學感悟,教師點撥引導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朗讀,將鮮明的對比融入到朗讀中,讓學生讀中感悟情感,讀中捕捉言外之意。考慮到本課是閱讀課,拓展相對較多分別補充了名人名言、魯迅的《自嘲》《野草題詞》以及本單元的內容等,這樣來進行課程資源的選擇、整合,使課堂內容更豐富。知識點的滲透使課堂更充實:副標題、雙引號反語的作用、詩歌的對比手法、文章中的總分結構以及換詞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課文作為例子的作用。
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時,對整組教材考慮得較少學生對魯迅了解得還不是太深,因此在整首詩的理解上停留在表面。本課的有感情朗讀詩歌是重點,學生對愛憎的感情朗讀的還不夠鮮明,知道要表達的感情,但讀不出來,這時教師應及時的做到范讀。在指導朗讀和理解時,應把握詩的整體性,不應打亂順序理解和朗讀,這樣就破壞了作者寫這首詩的初衷。
教學反思二
這首詩是我國現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雖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地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詩歌語言樸素,感情深沉,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有的人”是個引人深思的題目——它指的是什么人?這些人怎么樣?詩中舉出了完全對立的兩種人加以對比。而且詩中有許多句子都與魯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聯系。如,讀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時,很自然地就會想到魯迅的名言 “俯首甘為孺子牛”;讀到“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會聯想到魯迅的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結合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關的閱讀鏈接來理解課文,做到溫故知新。同時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句詩使你聯想到什么?(想到了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情景;不讓女傭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讓賣票的青年一元錢給他兩本書的情景……)這樣加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和體會。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這篇課文我以讀代教,讓學生在讀中品味。這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課堂上,我運用了不同的朗讀方式,并設計了朗讀層次,從初讀詩歌,讀準字音;再讀詩歌,同桌互讀,讀得流暢;聽讀詩歌,評價;到精讀1、2、3、5節,理解詩意;再到小組共讀,共品;最后出示毛澤東主席對魯迅的評價,升華感情后齊讀。突出了層層深入。師,應立足語文教學,參與教改,充分發揮學科優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青少年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素質,健康的成長。善于啟發思考,學生學有所思。在讀后,請學生說自己對詩歌的發現,能啟發學生說出對比的運用、詩歌小節之間的關系、作者的感情等。
《跌倒》教案 篇2
《跌倒》是一首詩歌,只有12行,分為2個小節,以詩歌特有的節奏感營造出一個深邃的思維空間,耐人尋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跌倒》精選教案三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語文《跌倒》精選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有感情讀詩,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2、過程和方法:合作學習,探究跌倒后應該怎么做。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詩歌的學習讓學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來,要有韌勁和毅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讀詩,體會什么事物跌倒又帶來了什么?
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語言訓練,導入新課。
同學們平時晚上都做什么?有看電視的嗎?誰喜歡看體育節目嗎?請舉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關于倫敦奧運會的新聞。這個人是誰啊?同學們,劉翔怎么了?【板書跌倒。】劉翔跌倒以后怎么做的?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詩歌,題目就叫《跌倒》。齊讀課題。牧也:中國臺灣詩人,十九歲時放棄學習多年的畫畫,改以文字創作,現有千首以上的詩作。我們來看看詩歌中的跌倒是什么意思?
二、初步朗讀,感悟詩歌。
1、同學們先聽老師讀課文。
2、下面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找出不會的字詞。教師領讀:靜謐、滋潤。
3、誰能讀一讀這首詩?
三、創設情境,體會詩意
1、同學們自己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詩中都寫了什么事物跌倒了?又帶來什么?
2、學生匯報。
教師板書:風----美麗落葉 云----滋潤的雨水 太陽----靜謐的夜晚 “靜謐的夜晚”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來欣賞一下。
3、同學們,風、云、太陽真的會跌倒嗎?現在想想跌倒是什么意思?(遇到困難、挫折。)
4、想一想: 誰能帶著感情再讀一讀第一小節?誰能試著背誦一下第一小節?想一想美麗的落葉對風說什么?滋潤大地的雨水對云說什么?靜謐的夜晚對太陽什么?
5、過渡: 看來跌倒也會有美好的一面,那我們還害怕跌倒嗎?(不怕)如果跌到了,我們要怎樣? 板書: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好,和老師一起讀第二小節!分別指名讀第二小節。能把站起來讀得更有力氣嗎?
6、下面同學們討論一下: 最美麗的姿勢指什么?(樂觀的態度、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
7、如果你們遇到困難,會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嗎?現在老師就給大家出一個難題:同學們能把第二小節背誦下來嗎?比一比誰背得快? 是呀!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什么?(不站起來、畏懼、退縮、不前進。)
8、同學們誰能說一說: 在生活中,你遇到過困難嗎?你是怎樣面對這次挫折的? (同學們,我也想說說自己曾經遇到過的挫折,可以嗎?記得十多年以前,我剛剛畢業參加工作。我在給學生上第一節課時,我既看不懂學生的手語,也聽不清學生說什么,學生們也不明白我的意思。當時我難過極了,真想放棄老師這個工作,但是我一想到我的父母為了供我上學那么辛苦的賺錢,我怎能忍心放棄呢,于是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堅持!同學們,最后我成功沒有?對了,我成功了,因為我的努力,我今天才有機會站在這個講臺上!)同學們誰能說說自己遇到過的困難,你是怎樣面對的?
9、小結。 同學們說得非常好!我們就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才獲得成長的,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在跌倒時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10、寫一寫:下面我們能不能也學著寫幾句詩呢!可以寫一句、兩句,當然寫三句! __________,跌倒了,才有了___________。 小結:同學們寫得真好,和小詩人一樣。 四、課外拓展,積累語言。 同學們請看,【幻燈出示人名】課前老師讓大家上網搜集了這些人跌倒以后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的事,誰能給大家匯報?【出示張海迪和貝多芬】同學們認識這兩個人嗎? 小結: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雖然身有殘疾,但是他們在挫折面前不服輸,不低頭,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最終成就了自己燦爛輝煌的人生!你們有信心做到嗎?
小學五年級語文《跌倒》說課稿一
說教材
我講的是義務教育課程長春版教材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跌倒》,這是一首詩歌,只有12行,分為2個小節,以詩歌特有的節奏感營造出一個深邃的思維空間,耐人尋味。
說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詩歌節奏。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本詩優美語言。
說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難在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為了更好地落實重點分散難點,我采用自學感悟、小組交流、有感情讀等方式來完成本節教學的。
說過程
一、談話導入,走進課堂
以理解“跌倒”的含義入手,讓學生討論說一說什么時候跌倒過,在學生介紹基礎上進入課文,使學生走進課堂。
二、整體感知,融入課堂
在理解詩歌內容過程中,我采用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的方式來完成。首先,我打亂課文定式,讓學生從讀中收獲了什么來說一說自己的收獲,無論學生從哪一個知識點入手,都順勢來理解課文。
但在教學過程中收放有度,在理解過程中適時知道感情朗讀,并在讀中試著背誦。
三、總結收獲,走出課堂
在學生意猶未盡之時,再讀課文,從中你有什么收獲?來總結全文,再次認知全文。
以上是對本節初步設想,望各位指出寶貴意見。
小學五年級語文《跌倒》說課稿二
說教材
這首短詩只有12行。分為兩小結。以詩歌特有的節奏感營造出一個深邃的思維空間,耐人尋味。本詩以‘跌倒’為題。采用比喻意引發我們思考。跌倒并不可怕,但一定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這才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
說目標
有感情讀課文,體會詩的感情色彩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合作學習,探究跌倒后你應怎樣做。學習象征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跌倒后要勇敢的站起來,戰勝困難走出困境,使人生變得更精彩。
說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設計
在教學實踐中我以讀帶講,在讀中自悟,運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懂得跌倒了并不可怕,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說過程
1、激情導入:讀名對,板題、解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跌倒。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a、多種形式讀文b、了解什么事物跌倒了,又帶來了什么?
3、創設情境體會詩意
a、學習第一節詩,自由讀,帶著問題讀(生知道詩共七句、用了排比句式、象征的寫法)
b、我會寫:培養學生的說和寫能力
c、學習第二節詩,讓學生明白跌倒了要用最美麗的姿勢站起來
d、生活中你有過跌倒嗎?怎樣面對?結合實際講一講
e、作業的設置:讓學生寫一寫怎樣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的和生活中克服困難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