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
我國古代有把遠古三個帝王和上古五個帝王合稱為三皇五帝的傳說,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那么,三皇五帝究竟是誰?說法頗多分歧。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么,泰皇是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斗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占了三皇之兩席,諸說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誰,分歧較大。
至于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禮記·月令》以太睥(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睥、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吳(睥)、顓項,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睥、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曠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燥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門先紀。
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于五帝紀》的說法,至于三皇,則無從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