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城垣水關遺址再現京城
據今600多年前的中國元朝都城水關遺址近日經文物工作者發掘清理再現京城。
據北京文物局專家介紹,位于北京海淀區塔院附近的元大都城垣水關遺址,是目前京城唯一保存下來的較完整的元朝城垣水關。專家考證,這座水關涵洞是元大都在夯土城墻之前預先構筑的。元大都古城墻遺址綿延約12公里、占地800余畝,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在現場看到,發掘清理出的現存水關涵洞,南北走向,長9.5米、高3.45米,涵洞底部和兩廂都是用石板砌成,半圓拱型的頂部由三列磚石組成。在涵洞中心部位,裝置著一排斷面呈菱形的鐵閘棍,閘棍間距10-15厘米。根據文獻記載,元大都城垣水關的底石和廂壁皆以鐵錠加固。而從清理出的現場看,石與石之間鐵錠全無凹槽空空。
元代,蒙古族統一了中國,公元1266年,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把王室從大漠草原搬到北京,在北京地區興建起曾讓意大利施行家馬可·波羅嘆為觀止的元大都,取代了過去的長安和洛陽成為全國唯一的政治中心。
據史籍記載,在元大都建造時,為確保運河暢通,水量充足,元代著名水利家郭守敬曾遍查京郊,尋找水源,終于在1293年完成著名的白浮引水工程,從京西北昌平引水注入什剎海,在元大都城中心形成了遼闊的河湖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