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春餅
閩南一帶的春餅,別有特色,其中廈門的春餅,由于所用原料和配料最為豐富復(fù)雜,滋味亦鮮美異常,因而頗有盛名。相傳明朝廈門同安人蔡復(fù)一,總督湖廣云貴的軍務(wù),整日批閱公文,經(jīng)常忙得無暇吃飯。蔡夫人很擔(dān)心丈夫餓壞身體,便想出一個既不影響蔡公辦公,又不會讓他餓肚子的辦法。她用搟薄炊熟的面皮將菜包卷起來,讓蔡公可以右手執(zhí)筆,左手取食,邊吃邊寫,十分方便。后來,蔡公歸省故鄉(xiāng),使這種吃法流傳開來,在閩南春餅便成了家常的名品了。
廈門春餅的原料主要是:冬筍、豌豆、豆芽、包菜、滸苔、蛋絲、豆腐干、&127;紅蘿卜、白蘿卜、魚段、蝦仁、豬腿肉和蔥末、蒜白等。其制作工序簡述如下:將以上作料切絲,越細(xì)越好。其中豆腐絲還必須用油炸過,這樣才能吸收魚、蝦、肉的鮮味。蝦肉在炒鍋中加醬油、料酒炒過。然后把以上所有切成絲的作料混在一起,放入炒鍋中用文火煨一小時,至水分呈半干狀態(tài)取出。這樣,就使薄如蟬翼的春餅皮不致被餡中過多的湯弄濕搞破。據(jù)說制作春餅的個中秘訣即此。至于其它諸般佐料,則酌量搭配,但很重要的一點(diǎn)是必須用扁魚干油酥調(diào)味。春餅皮則是用精面粉攤在平底鍋烤成,以薄和韌為好。包好餡子即可現(xiàn)吃,也有放在油鍋里炸過后,成為“炸春餅”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