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滾塒
一種圓粒狀的樹粿,煮好后在拌好的豆粉、黑芝麻、白糖上滾勻,故名。又名豆粉塒,為當地大眾化小吃。將糯米、粳米磨漿壓干,摻清水揉搓成粒狀,內空外圓,放滾油中炸熟,瀝干,滾粉而食。外香甜,皮酥脆,內軟潤。抱滾塒
一種圓粒狀的樹粿,煮好后在拌好的豆粉、黑芝麻、白糖上滾勻,故名。又名豆粉塒,為當地大眾化小吃。將糯米、粳米磨漿壓干,摻清水揉搓成粒狀,內空外圓,放滾油中炸熟,瀝干,滾粉而食。外香甜,皮酥脆,內軟潤。原料配方(產品100公斤):鮮柑160公斤,白糖85公斤,食鹽15~20公斤工藝流程:選果(八成熟,果實堅硬,外表無蟲蛀或機械傷,出口直徑應大于5厘米)→刨皮(刨去表面油層)→簽壓(壓成扁圓形,取去果汁,剩6~7成)→腌鹽(按重量加10~...
“鼎邊”又叫鍋邊糊,價廉味美,是福州人日常喜愛的小吃。福州市上到處可見“鼎邊”店。以前比較聞名的南臺有“三成炳”,城區有“信義”。它的特點是鼎邊卷而薄,湯清不糊,味好可口。
魚丸是福州勞動人民喜愛的普通食品,但在正式宴席上則不用這碗菜的。到以后則凡有宴席必有魚丸這道菜肴,故有“沒有魚丸不成席”之說。過去福州以潭尾街合發魚丸較為著名,解放后福州人依幼在吉祥山開設魚丸店以機制魚丸而獨占鰲頭。
大湖魚是永安著名的副食品、民間宴席佳肴,享有“永安橋尾豆腐大湖魚”的贊譽。據載,早期大湖祖先賴族從江西遷來,有著一手江西祖傳養魚的豐富經驗,由于大湖有著得天獨厚的清涼淡水,正是發展漁業的好地方,因此他們每年從江西購草魚苗...
本品屬閩式糕點的傳統名特產品。由福州水陸軒糕餅店創制,歷史悠久。原料配方:熟精面粉50千克豬油20.5千克砂糖粉27.5千克鮮蛋黃3.5千克炒芝麻仁6.25千克花椒鹽1.3千克炸香蔥2千克碳酸氫鈉250克制作方法:1.制面團:將砂糖粉、蔥油、鮮蛋...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對竹筍贊道:“遠傳冬筍味,更覺彩衣春。”在明代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八十二回也曾有“用木耳、閩筍、豆腐、面筋等做各種素菜”的記載。筍干是以筍為原料,通過去殼、蒸煮、壓片、烘干、整形等工藝制取。
具有地方風味的福州特產“稃油”,以城內“信義”店和南臺“三成炳”飲食店所制的最有名。其特點是形呈球狀,色澤鮮艷,殼酥香脆,餡殼均勻,吃不粘齒,深受群眾喜愛,不少回國華僑及港澳同胞來榕時多往購買。
原料配方:鮮橄欖50千克,白砂糖48千克,食鹽2千克,安息香酸鈉50千克,香焦油150克工藝流程:選料→去皮→腌制→漂洗→捶裂→煮制→浸漬→再煮制→再浸漬→曬制→裹糖衣→曬干→包裝→成品制作方法:1.選料:選用新鮮、圓潤、形態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