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黃粑[圖]
原名黃糕粑。以大米、黃豆漿與糯米拌合,用筍殼葉包、蒸而成。糕色深黃,滋潤軟糯,芳香濃郁,甜美可口,粒粒糯米鑲嵌其中,形似珍珠,玲瓏透明。食時一般切片,經蒸、炸、烤均可。以遵義縣南白鎮所產品質為佳。遵義黃粑[圖]
原名黃糕粑。以大米、黃豆漿與糯米拌合,用筍殼葉包、蒸而成。糕色深黃,滋潤軟糯,芳香濃郁,甜美可口,粒粒糯米鑲嵌其中,形似珍珠,玲瓏透明。食時一般切片,經蒸、炸、烤均可。以遵義縣南白鎮所產品質為佳。產地:中國貴州貴陽。工藝:主料為黃豆,在制作上,先把黃豆浸泡一段時間,磨成漿汁,做成酸湯豆腐,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豆漿、堿水、蔥、姜、味精、花椒、八角等佐料,攪拌均勻,再捏成一個個雞蛋般大的圓餅,這樣炸熟的豆腐圓子色呈焦黃...
原料:糯米粉400克,粘米粉100克,老南瓜500克,豬油、吉士粉、白糖等適量。調料:蓮蓉餡。制作方法:蒸。老南瓜削皮去籽去瓤,切成方砣蒸,用紗布擠干水分,加入糯米粉、粘米粉、吉士粉、豬油、白糖和勻揉透,下成40克一個的面劑,包入蓮...
是貴陽的傳統名小吃之一,因為質量好,味道鮮名列貴陽市包子之冠,因此被稱為“一品大包”。包的特點是皮薄餡大,味道甜咸。心餡的品種多,不僅有豬肉,而且還有洗沙、白糖、地瓜或荸薺、香姑、玉蘭片等,故味道十分鮮美。
原料:威寧蕎面250克,白米飯250克,熟威寧火腿50克,青、紅辣椒100克。 調料:豬油、食鹽、味精、胡椒粉、蔥花等適量。 制作方法:炒。先將蕎面用水調和勻,拌搓成麥粒般大的細顆粒,上籠蒸熟待用,再將青紅辣椒、熟火腿切成細粒。
蕎涼粉是安順居民,尤其是少男少女最寵嗜的小食。以蕎麥磨漿,熬制后冷卻成固體,切成小塊,澆以腐乳,紅油、蒜水、姜水、蔥花、炸黃豆、脆花生用竹叉攪拌食用。其味香辣濃列,極富刺激。紅油(油制辣椒)和腐乳質量最為重要。
陳年道菜系貴州省鎮遠縣特產,深褐色,香味奇特,久存不變質,并且越陳越香,在腌菜中,別具一格。它有數百年歷史,清代成為貢品,1980年被評為黔東南自治州優質產品。
綠豆粉,亦叫米粉。因其制作方法不同,又分為盤子粉和鍋粑粉。盤子粉是把磨好的米漿,舀入白鐵皮制長方盤內蒸熟;鍋粑粉是把米漿舀入鐵鍋中烙熟,兩面均成鍋粑狀粉成型后均成帶狀收藏。
原料:澄粉300克,生粉、豬油等適量。 調料:蓮蓉100克。 制作方法:蒸。先將澄粉用開水燙熟,加入少許生粉,豬油揉勻成澄粉面團,揪兩小砣分別用食紅、食黃揉成紅、黃面團待用,再將白色的澄粉面團下劑10個,包入蓮蓉餡心,捏成小雞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