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皮面饸咯
嵐縣一帶的老百姓,過去有個習慣,每到清明節家家戶戶總要吃頓榆皮面饸咯自從榆皮面發現以后,嵐縣人民利用它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災荒之年,成為獨具特色的一種荒年風味食品。相傳,嵐縣榆灣村有一苗千年的大榆樹成了精,只要人畜一碰上它就要吸血,結果害死了許多牲靈。后來老榆精越來越兇了,常變成人出來害人,百姓怕榆精作怪,就在榆樹跟前修了個廟把它供了起來。誰知,越燒香越變本加厲,老榆精一發脾氣就刮黃沙、石子風,遇上天下雨就把雨變為冰雹,遭害莊稼。
有一年春天,莊稼剛露頭,老榆精又發脾氣刮石子風。老百姓們就到廟前禱告,老榆精變作一個妖艷女子,對人們說:“你們要想風調雨順也不難,只要給我獻上十個童男童女,要是趕明日送不來,不說是莊稼,就連方國左近的人也休想活著一個”。聽了妖精的話,當下就有幾個年青人撲上去打,那妖精早有準備,不等他們動手,就摘下頭上的珠子耍了個定身法,把幾個年青人定住了,其它人都嚇得逃跑了。回到村里,全村人越發驚慌起來,生怕妖精半夜來搶人,于是家家戶戶房門緊鎖,不敢點燈。有些膽大的人們悄悄聚擾一塊,商量對付的辦法。”想來想去,除了偷跑,再無它法,于是當日半夜里,全村人都離家跑了。
老榆精原為人們不敢得罪她,一定會把童男童女送來。可等了半天也未見動靜。她就跑到村子里看去了,到村里一看,連一個人影也沒有。老榆精估計人們是偷跑了。趕緊架上云去追,走了幾十里,果真看見路上人們拖兒引孫成群結隊地跑,她摘下頭上的珠子念了一聲“定”,路上走的人都不會動了。妖怪一看,冷笑一聲,輕輕落了地。落地后在人群里找個細皮嫩肉的吃。正在這時,出來云游的呂洞賓看見,知道此處有妖精作怪,下來一看,正碰上榆精。呂洞賓二話不說,舉起斬妖劍照妖精的門面就是一劍。榆精一看,連忙招架。打了一陣,妖精不是呂洞賓的對手,連忙摘下紅珠一扔,就念動咒語,把那珠子在空中轉了幾圈,掉了下來變一成了土塊。榆精一看拿手戲被破,識得呂洞賓不是平常人,連忙化煙就跑。呂洞賓跟煙直追,最后到了老榆樹底下,黑煙不見了。
呂洞賓看出老榆樹就是妖精的原身,就用劍向樹狠勁刺去。老榆樹怪叫一聲,從樹心里流出一灘深紅血,樹枝樹葉全落了,只留下光禿禿的樹身子。
破了樹精,呂洞賓救出了被定住的人們,告訴人們:“榆精吸了不少血,樹皮上還留著人的精氣,把樹皮搗成面吃了能避邪、補力。”當時正是清明時節,人們就剝了樹皮搗成面和蕎面或豆面和起來吃饸咯。從此以后,每到清明節,這一帶的老百姓就要吃榆皮面饸咯,并且每遇災荒年月,就成為一種度荒食品,流傳至今。
榆皮饸咯的主要原料為榆皮。榆皮的采集在春天出葉和深秋落葉時節。采集時把砍下的樹枝搗扁剝皮,去掉皮上的表層薄皮,扎成小捆涼干,放陰涼處保存。磨面時,先切成節,然后上碾盤碾碎,碾碎后上石磨去磨,用細籮篩面,直到磨完為止。
制作時先和勻面(內加蕎面或白面),然后用木饸咯床榨壓,面隨孔出,作細條落入水中,煮熟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