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牛肉面[圖]
用料:
牛肉500克,面條500克,小白菜250克,水10杯,蔥4根,姜2片,大蒜8粒,八角4粒,辣椒1根;醬油1杯、水6杯、酒1湯匙、辣豆瓣醬1大匙,麻油少許。
制作方法:
1、牛肉洗凈切塊,氽燙去血水。
2、起油鍋,炒香蔥、姜、蔥段、八角、辣椒、牛肉,加入醬油1杯、水6杯、酒1湯匙、辣豆瓣醬1大匙,用中火煮約1小時。
3、水燒開,煮熟面條撈出,再燙熟小白菜。
4、碗中放入麻油少許、蔥花、牛肉湯,加入面條、青菜、牛肉即可。
特點:
香噴噴,好吃看得見。
紅燒牛肉面[圖]
制作方法:
1、牛肉洗凈切塊,氽燙去血水。
2、起油鍋,炒香蔥、姜、蔥段、八角、辣椒、牛肉,加入醬油1杯、水6杯、酒1湯匙、辣豆瓣醬1大匙,用中火煮約1小時。
3、水燒開,煮熟面條撈出,再燙熟小白菜。
4、碗中放入麻油少許、蔥花、牛肉湯,加入面條、青菜、牛肉即可。
特點:
香噴噴,好吃看得見。
奶湯面,其特色如其名,湯如奶汁,色白而濃卻不膩。湯以豬骨熬燉而成。熬燉前先把“棒子骨”(即腿、脛骨等),反復漂洗干凈、入沸水鍋中燉開片刻,再進行漂洗,然后將骨搗斷,用大火熬燉,直到湯濃成為乳白色。
三合泥著名小吃,流行于川西廣大地區,其特點為酥香油潤、味甜不膩、滋糯爽口、營養豐富,配以“紅白菜”佐食,別具風格。 制法:糯米、黑豆、芝麻炒熟后磨成細粉,入沸水中攪熟,成為糊狀坯料。
成都人稱之為“包心酒米粉丸子”,由糯米制成。此業多為街頭巷尾小攤小販所經營。其中的賴湯元及后起的郭湯元,因經營有方,先后升遷為四季生意興隆的飲食店鋪。
原料:水餃皮20張、豆沙1杯、檸檬皮末1大匙、水1大匙. 制作方法: 1、將豆沙及檸檬皮末攪拌均勻,分成10等份,每份揉成小圓球備用。 2、取1張水餃皮,將一份豆沙放在中間,水餃皮周圍涂上少許水,上面再蓋上一張水餃皮。
原料配方:上等面粉1千克豆粉500克(耗200克)雞蛋600克豬肥瘦肉1千克醪糟汁15克雞蛋3個細沙雪梨200克胡椒面10克金鉤10克味精10克白糖10克蔥白20克香油15克川鹽30克鮮湯春夏300克秋冬500克制作方法:1.將面粉加水和勻,揉成面團后搟成可見案...
原料配方:鮮桔80千克,川白糖45千克,食油、石灰水適量工藝流程:選料→制坯→灰漂→水漂→撩坯→再壓汁→收貨→起貨→成品制作方法:1.選料:選用新鮮柑桔,剔除薄皮柑、麻柑及青柑。2.制坯:將鮮桔用清水洗凈,創去云皮(外表皮)。
解放前邛崍城隍廟前的城隍壩,類似上海的夫子廟,雜耍百技等多聚于此,同時又是農村產品,糧食,竹木的交易處。每逢集期(趕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多種民間小吃,云集于此。有尹姓夫婦在那里設攤賣蕎面,夫榨面,妻配碗。
制法:(1)將鹽炒熱、晾涼,加硝和香料拌勻,擦抹在肉上,放一缸內,把剩下的鹽和香料,均勻撒在上面,腌制2--3天后翻缸,翻后再腌2--3天出缸,洗凈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