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仁棗皮粥
【原料】 酸棗仁15克,棗皮(山茱萸肉)15-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 先將山萸肉洗凈去核,再與酸棗仁共煎,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用法】 每日1-2次,10日為l療程。
【療效】 補腎肝腎,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及肝腎不足所致的夜寐不安,面部潮紅,手足心熱,頭暈耳鳴,帶下,遺尿,小便頻數(shù)等。
【注意事項】 發(fā)熱期間或小便淋澀者,均不宜食用。
棗仁棗皮粥
【原料】 酸棗仁15克,棗皮(山茱萸肉)15-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 先將山萸肉洗凈去核,再與酸棗仁共煎,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用法】 每日1-2次,10日為l療程。
【療效】 補腎肝腎,養(yǎng)心安神。適用于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及肝腎不足所致的夜寐不安,面部潮紅,手足心熱,頭暈耳鳴,帶下,遺尿,小便頻數(shù)等。
【注意事項】 發(fā)熱期間或小便淋澀者,均不宜食用。
【原料】 茵陳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 先將茵陳洗凈,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適量,待粥欲熟時,加入白糖適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 每日2-3次服。7-10天為一療程。 【療效】 清利濕熱,退黃癥。
【原料】 鮮銀花30-50克(干品15-30克),粳米20克,連翹10克,冰糖適量。 【制作】 先煎銀花、連翹,取汁去渣,將硬米洗凈煮粥,待粥將熟時,入藥汁共煮至熟,加入冰糖調味。 【用法】 分2-3次服完。 【療效】 清熱解毒。
【原料】玉米粒,胡蘿卜 大米 (1:1:3)。【制作】先把玉米粒,胡蘿卜切丁洗凈,與米同煮粥,粥滾開加鹽調味,可加入高湯共同煮,味道鮮美。【功效】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便秘、皮膚干燥 、維生素A缺乏等癥。【用法】溫服。
【原料】 云母20-30克,粳米或糯米50-100克。 【制作】 把云母研成細粉末。另把粳米或糯米淘洗后,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薄粥。待粥煮熟時,調入云母,繼續(xù)煮至米爛即可。
【原料】 鮮生地黃汁50毫升(或干地黃60克煎汁),麥冬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汁少許,蜂蜜30克。 【制作】 先將麥冬入炒鍋煎汁,取汁去渣,再與洗凈的粳米同煮,煮沸后加入生地黃汁、生姜汁,待粥熟后調入蜂蜜即可食用。
【原料】 梔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 將桅子仁碾成細末,先煮粳米為稀粥,待粥將熟時,調入桅子末稍煮即可。 【用法】 每日2次,溫熱服。 【療效】 清熱瀉火。適用于急性乳腺炎、急性結膜炎、黃疳性肝炎、肥囊炎。
【原料】 竹葉菜100克,赤小豆50克,糯米50克。 【制作】 竹葉萊切成段。赤小豆、糯米脹發(fā),加水燒開,等米粒煮熟放入竹葉萊即成。 【用法】 每日2次,空腹服食。 【療效】 清熱消腫,解毒涼血。
【原料】 鹿角膠15-20克,鮮紫河車l/3具,粳米100克,生姜3片,蔥、鹽適量。 【制作】 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入鹿角膠、紫河車塊、生姜、蔥白同煮為稀粥,加入鹽調味。 【用法】 每日l-2次,溫熱服。 【療效】 補腎陽,益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