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讀后感范文(精選4篇)
《孔明借箭》讀后感范文 篇1
在我國的文學天空上,有四顆耀眼的星星,那就是四大名著。這個周末我就把其中的一顆星星——《三國演義》給重新溫習了一遍。其中有不少精彩的片段,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孔明借箭》《火燒赤壁》等。而我最喜歡的片段還是《孔明借箭》。
這篇文章主要說了:諸葛亮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突出了諸葛亮才智過人、智慧出眾、顧全大局的特點,也寫出了周瑜的妒賢嫉能、心胸狹窄、魯肅的忠厚老實、曹操的謹慎多疑的特點。諸葛亮成功的原因有四點:一是有魯肅的大力配合;二是因為利用了曹操謹慎多疑的特點;三是他精通天文,利用有霧的特點,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四是他考慮周全,安排巧妙。
諸葛亮是才智過人的,而我們應該多學習,爭取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的人,而不是應該像周瑜一樣,做一個心胸狹窄、妒賢嫉能的人。
說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我不得不佩服他草船借箭的事。由于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所以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諸葛亮,但是諸葛亮憑借自己豐富的天文氣象知識,準確推算出在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必然有大霧。于是向魯肅借來二十支小船與稻草人,并憑借對曹操謹慎多疑的了解判斷他不敢輕易出兵,只好用無數的的箭來試探情況,用這一計向曹操“借箭”。最后箭如期交付,周瑜長嘆不如。
在最后,周瑜感慨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周瑜的話既是他自嘆不如的表白,又是全文贊頌諸葛亮足智多謀、才能驚人的又一個突出表現。諸葛亮通過自己的智慧而完成了任務,讓周瑜的陰謀詭計沒有得逞,這是周瑜萬萬沒有想到的,所以周瑜由衷地感嘆。
在魯肅與孔明聊天時,幾次提到魯肅的“驚”和孔明的“笑”。從中我體會到了諸葛亮大智大勇、決勝千里的風范以及對整件事情的發展與結果早已了然于胸。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做人不要妒賢嫉能,妒賢嫉能的人最后是沒有好結果的。
《孔明借箭》讀后感范文 篇2
《用奇兵孔明借箭》是《三國演義》里很著名的故事。
這篇文章講得是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就像故意刁難他。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準備十萬支箭,諸葛亮說十天太長了,只需要三天。諸葛亮向魯肅要了二十艘船、六百士兵,還有一些青布和稻草。前兩天,諸葛亮做了一些稻草人放在船上,然后第二天一早他帶著士兵和船駛向曹營?斓讲軤I時,他命令這些士兵打起戰鼓,曹操嚇傻了,馬上命令弓箭手射箭,箭全部射到稻草人身上去了。諸葛亮等稻草人身上的箭差不多十萬支了后就掉頭回家了。這時周瑜已經在岸邊等候取箭了,他看到有那么多的箭,只好嘆氣承認自己不如諸葛亮。
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要學習他的這種機智,面對困難尋找解決的辦法,并且用知識合理應戰對手的能力。我也佩服周瑜敢于承認自己的弱點,愿賭服輸的精神。
《孔明借箭》讀后感范文 篇3
讀文《孔明借箭》,我禁不住為文章才細節的精彩描寫拍手叫好,又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贊嘆不已。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要以“造箭”的名義陷害他。諸葛亮想出了對策,又算定三日之內必有大霧便答應周瑜要在十天之內造得十萬支箭。諸葛亮向老實的魯肅借了二十只船,每船軍士三十個,并要千余個稻草人。在第三日四更時分來到曹操水寨前,擂鼓吶喊,曹軍忙在江邊放箭,箭正好扎在稻草人上,當船的一面扎滿箭后,又掉頭將另一面轉過來,再次擂鼓吶喊,當兩面都扎滿箭后,正要霧散,諸葛亮忙令船回到江邊。就這樣諸葛亮不費半分之力,已得到十萬支箭。在我為諸葛亮重視細節而拍手叫好之余,我想到了自己--
我是一個十足的繪畫迷,尤其喜歡國畫,國畫中我最擅長“葫蘆”、“葡萄”等寫意畫。可我有個粗心大意的壞毛病,畫葫蘆忘了勾葫蘆葉的筋,畫葡萄忘了畫臍,畫牡丹忘了畫蕊.......總之,一幅畫總要少些什么東西。在生活中我也是這樣,比如老師讓簽午休條,我明明午休了卻忘了簽;美術老師讓拿國畫材料,我都準備好了卻忘了拿......啊,粗心大意,這個壞毛病總是伴隨著我。
我的粗心大意和諸葛亮的重視細節比起來,真有著天壤之別呀!我從中悟出:凡是重視細節的人,做事更容易成功。諸葛亮如果不了解魯肅,就借不到船,怎能成功?如果不了解曹操,怎敢只帶六百軍士來曹操水寨,何談借箭?在借箭的船上,他如果不和魯肅飲酒,怎能看出船的傾斜程度,假如船一面的箭太多,船就會沉下去,和談成功借到箭。這個道理和我的繪畫是一樣的,在畫葡萄時,看得就是葡萄的臍,如果臍就沒有點,和談是一幅好畫。在畫葫蘆時,看得就是葉子上的筋,如果筋就沒有勾,何談事一幅成功的作品。因此,我以后也要做個重視細節的人。
讀完《孔明借箭》,不僅讓我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敬佩不已,更讓我明白了凡事都要注重細節,不能粗心大意,只有這樣才能成功。這就是--注重細節才能成功。
《孔明借箭》讀后感范文 篇4
書是一種寶貴的財富,讀書讓人愉悅。在書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深情;在書中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縮影;在書中我們可以如同身臨其境體會書中人的情感;在書中……
在四大名著中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便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了,它們一樣都有一種深沉的悲劇因素蘊含其中!度龂萘x》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氣勢磅礴,人物眾多而個性鮮明,而讀《水滸傳》給人的感覺則是回腸蕩氣,他們殺貪官,懲惡吏,使人拍手稱快,但由于接受招,英雄們走上末路,令人扼腕嘆息。
在《水滸傳》中,我們會看到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有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個性,他們不僅英勇機智,而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濟貧扶危的義舉中,他們如同一面靚麗的鏡子照出了高尚的品格和純樸的個性。
林沖,一個有著濃厚悲劇色彩的人物,自己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有著富裕的生活,崇高的地位,還有一位美貌才氣的妻子,這本是個讓人羨慕的古代生活,卻因為高俅陷害刺配滄州,誰知高俅一伙人仍不放過他,繼續派陸虞候陷害謀殺林沖,林沖得知后只好殺死陸虞候三人,盡管林沖的手段殘忍,但是卻是因為官的逼迫,讓一個原本生活富裕,不該到梁山的人出現在梁山。
在施耐庵的筆下,我看到的林沖是位為人解憂排難,在被高俅害的家破人亡的時候忍辱求安,不思反抗,在自己親耳聽到陸虞候三人的對話后才英勇果敢,憤而抗爭。這些性格在書中的一些細節中便可看到體會。
在林沖從李小二中得知陸虞候要謀害自己時,便要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這個細節表現出他是個到不離手、細心謹慎、剛強正直的人。但是過了三五天,尋不到陸虞候,林沖他也自心慢下,這里表現出他也有隨遇而安、委屈求安的軟弱思想。在去買酒出門的一系列動作中,看出他是個謹小慎微、唯恐出事的人。
林沖親耳聽到陸虞候一伙人實是謀害自己時,“潑賊哪里去!”“潑賊!我自和你無什么怨仇,你如何這等害我!”這些語言表明林沖終于憤起反抗,殺害陸虞候三人,最終走向梁山。
還有林沖在朱貴小店中寫的詩,顯示了他丟掉隨遇而安的幻想,奮起反抗的精神,有一種悲壯的氣氛。林沖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英勇無畏的造反英雄!
在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中有不少的環境描寫,如“正是寒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正面描寫了天氣的寒冷,讓人覺得蒼茫,雄厚。不僅推動了請節發展,也烘托了人物由忍辱負重到奮起反抗的變化。
林沖從軟弱到反抗的一系列性格轉變,無不體現了當時社會氣氛黑暗和腐敗,表現了在官的壓迫下,人民群眾反抗統治者是必然性的。
在現代社會中也有不少的官員,因為自己的私欲和貪婪,走上了貪污的犯罪道路,這些人最終會被人民告發,被法律所懲罰。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和平的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現在,懂得恩情,做一個對社會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