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煙囪的孩子》讀后感(通用3篇)
《掃煙囪的孩子》讀后感 篇1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那就是掃煙囪的孩子,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十一月一日,恩里佛要去一所女子學院探望老師,可是回來的時候卻看到了這樣一個情景,一個很小的、衣衫襤褸的小男孩正趴在墻上抽抽搭搭地哭,有些女生看見了,便問他什么事,那個男孩說他是掃煙囪的,攢了30個錢幣,可是丟了,不敢去見老板。于是,熱心的姑娘們都替他難過,便用自己的零花錢來幫助他,不讓老板打他。小男孩十分感謝他們。就在這時候,校長來了,同學們就溜了。
讀了這個故事后,我覺得那些姑娘們做得很好,因為她們遵守了一個小學生必須做的事情,互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不惜將自己的零花錢都給小男孩,不會像一些高傲的人看見這么可憐的小男孩都不理他,所以我很喜歡她們。
同時讀了這個故事,我也明白了:做人一定要互相幫助一些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這樣人們才會對你留下一個好的印象,還會記住你,和你溝通,玩耍。而不要看見一些比較貧困的孩子就對她冷淡,不理他。總之,請大家記住一句話: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你對別人差,人們也會冷漠你,不理你。
《掃煙囪的孩子》讀后感 篇2
讀了《掃煙囪的孩子》之后,我大有啟發。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小男孩一連掃了好幾家煙囪,掙了許多錢后,可是不知什么時候從衣袋的破洞里漏掉了。如果沒掙到錢他的師傅會狠狠地打他,因此,他很難過。過路人知道情況后,連忙拿出自己的錢,給這個小男孩。
讀了本文,我被過路人的善良、真誠的愛心深深感動了。其實讓世界充滿愛,我們也可以做到。
《掃煙囪的孩子》讀后感 篇3
我讀了《愛的教育》一書中《掃煙囪的孩子》。這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掃煙囪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得工作,好不容易掙的錢卻又弄丟了。女學生們紛紛拿出自己買本子和買花的錢捐給他,沒帶錢的女生也把自己的鮮花送給了他。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它讓我看到了美麗的心靈,使我明白了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百貨大樓,路上看見一位盲人爺爺在樹下拉二胡,身邊放著一只破茶缸,里面放了些硬幣。天氣雖然很冷,但他拉得很認真。我連忙向媽媽要錢,媽媽把所有的硬幣都給了我。我跑到盲人爺爺跟前說:“爺爺,給您錢。”然后就把硬幣放在了茶缸里。爺爺感動地說:“謝謝你,孩子。”生活中,只要遇到類似的殘疾人賣唱乞討,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跑上前,獻出一份小愛心。平時在學校里,我也經常幫助別人。有時借東西給同學們,有時把生病的同學送到老師辦公室,有時還幫老師拿東西。
我希望同學們能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都做一個有愛心的人,讓我們的校園、讓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