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驗總結報告(通用3篇)
教育經驗總結報告 篇1
昨天的上午,初三2班的家長會順利召開了,在初二年級的一個教室里面,我們開了一個既嚴肅,又解決問題的一個家長會。家長基本上都到了,而且對于本次會議的召開也是有心理準備的,本次會議分析的主要議題是期中考試的內容。
我們準備了期中考試的試卷,每個人的試卷都進行了規整,讓家長看看自己孩子的試卷,然后就試卷發表自己的看法,當然這個程序并沒有進行。但是我們的學生發言還是很有力度的,不僅僅說明了班級的情況,而且把每個同學的情況也進行了歸類分析,表揚了一批孩子,讓家長很開心的。另外我們自由交流階段,是每個班委進行責任包干,分別介紹自己所認領的同學,我提前對家長有個提醒,就是同齡人對同齡人的評價,更有針對性,家長了解的很認真,對這些同學也很佩服。最后一道程序就是老師對同學的評價,數學老師是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分析,物理老師就大多數同學存在的聽課現象進行了分析,希望家長多配合我們。
這種程序的設計不僅僅鍛煉了我們這批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家長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一些表現,這樣更能加強教育的針對性,使家長在家也能對孩子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畢竟老師和家長已經接觸很長時間了,很多話還是老話,聽煩了聽膩了,需要新的變更方式。
有時一個小小的改動,也可能就是一種發明,生活當中的程序有很多種,稍微變化一點,可能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時效性。在期中考試剛剛結束的今天,我們就召開了本次家長會,可謂是把時間都把握住了。希望在有效時間內,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昨天晚自習,班級當中的四位同學還參加了全國英語競賽的選拔賽,時間大概為兩個小時,六點半到圖書館進行了考試,回來之后,作業全部上繳了,并沒有那個同學找借口,找理由,這種學習的勁頭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教育經驗總結報告 篇2
十天前學校組織初三一模考試,奇怪的是平時學校一直非常積極的是第一時間開家長會,這次是在左顧右盼等待十天后才進行。
首先是校長解讀今年的中考政策,然后是認課老師講解了各門課的具體情況。時間已經是晚上七點(下午四點開始),不忍心再去麻煩老師。我們幾個家長在路上聊起了自己的孩子,到家已經很晚了。
從家長會后,我的感想是:
1、誰家家長覺悟的早,孩子培養的習慣好,高分就越有把握。
理由:早在女兒七年級,女兒經常回來告訴我:在做試卷分析時,好多人提到要減少弱智性錯誤,我當時還和女兒說:錯就錯了,還說什么弱智性錯?
豈不知,這時候家長是在有意訓練孩子“會的不錯”。
2、家長對孩子考試心態的關注,鍛煉有一顆平常心。學會放松。
理由:孩子畢竟是孩子,由于學校的排名,孩子不管是那種性格都是很在乎分數的,如果家長知道這點,在沒出現緊張的時候就有意訓練學會如何放松心態,可能對孩子懂事后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3、堅持堅持再堅持。
理由: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只要堅持堅持再堅持,不斷的了解自己知識的薄弱點(因為中考大綱已定),并且在了解自己的薄弱點,通過不斷的學習把知識弄懂搞清,就會有高分。中考是比誰分高,而不是比誰滿分或誰零分。只要堅持到最后,薄弱點就會降到最少,分就會越有可能越高。
4、錘煉考試技巧。
理由:在進入初三,大大小小的考試會有很多,而每次的考試學生都會應老師的要求做考試后的總結,怎么總結?怎樣總結有效果?
最近在網上不斷的學習,對女兒的關注也比較多。發現除了總結知識薄弱點外,更重要的是考試技巧總結,如我女兒考試老是怕時間不夠,可能和女兒性格也有關,急!好強!
這次一模考試后她自我反省,不能聽信別人的感覺,因為是急慢性子是不一樣的。不需要怕時間不夠的。因為平時做作業就比別人快,考試是考大多數人的,不可能做不完了。這樣不擔心時間,審題就會仔細點,也不需要趕急,在做題時因為跳步而錯誤,因為計算而錯誤。我說:你能這樣總結就很好啊,中考前多次考試,對你是很有幫助,讓你不僅總結了知識的薄弱點也總結了考試的技巧啊。
在總結考試技巧后,又小考了一次,雖說沒有滿分還是犯了一個弱智錯誤,可是是好多了,97分(滿分100)。我說:再總結總結,錘煉錘煉,百煉才能成鋼啊!
考試時間如何安排,確切的說,如何考試?如何考高分?要不斷總結,開考卷面要大概看看,考試要帶手表掌握時間,不需要心急,重要的是做對得分,而不是快做完。
呵呵,開始了家長的嘮叨,總之在初三一模家長會后有許多感想,有來自老師的,有來自家長的,有來自孩子的。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經歷中考經歷磨難長大成材!
教育經驗總結報告 篇3
鄧小平同志對學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級教育領導部門也都強調必須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所以學校教育必須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則顯得更加重要。因為隨著商品的流通,人們原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受到了沖擊,產生了變化。這種沖擊與變化也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擺在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務是如何搞好學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為明顯的成效。
小學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即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特區、熱愛祖國的思想,并愿意為特區和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貢獻自己的一切。而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陣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應該在這個陣地上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積極滲透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
為培養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國在《教育法》、《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上體現了德育的內容,在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使學生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美、山河壯麗、人民勤勞智慧;了解和熱愛革命領袖及中國共產黨„„其它學科包括數學、英語、自然、音樂、體育、美術等教學大綱中也都明確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和任務。
要使這一思想教育落到實處,首先要認識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輸。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除了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還必須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和教材,積極挖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性。其實,各學科的思想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不僅思想品德、語文、英語課的思想教育內容充實,其它學科的潛在思想教育內容也不少。如數學課必須適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科學的思想方法;自然課可利用自然現象和實驗引導學生愛護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并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美術、音樂可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只要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思想教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會于教學過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為課堂教學中一個任務來完成。其次,教師要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課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詞句,深挖其思想精華,科學地滲透品德教育。當然,品德教育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規范行為,形成良好習慣。我們完全可以結合班級實際和學校的中心工作來進行。例如,學校抓校風建設時,教師可以結合班級中存在的問題和違紀現象,引導學生去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區分好壞,明辨是非,從而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如果學生無法分辨或意見不統一,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切忌過早下結論和簡單地灌輸。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授課的內容,相應地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游戲,參觀旅行等一系列的課外活動,深化教學內容。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