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冒唱歌忘記歌,久冒打魚忘記河,久冒上街忘記路,冒曉油鹽賣幾多。
牛鈴兒叮鐺叮鐺聲中,收工的鄉(xiāng)民背著柴,背著豬草從云端走來,回到各自的家中,又是一陣歡快的牛羊雞犬的交響曲,把山寨掀起陣陣歡樂的熱浪。綠色的竹海叢中,吊腳樓的青瓦屋頂上,裊裊升起的炊煙告訴人們這不是世外桃源而是人間仙境。
夜深人靜,清涼的山風(fēng)從竹搭壁的縫隙里鉆近來,驅(qū)散著白日未盡的暑意。難眠的夜,聽山風(fēng)如濤從屋頂卷向?qū)γ娴闹窈#魢[著滾向遠(yuǎn)方,萬千思緒使我終于起床,就著如豆的油燈,翻出久違的唐詩宋詞,漸漸進(jìn)入那錦繡文字的佳境時,驀然醒悟人類如果離開了文化該是何等的悲哀和孤獨。所幸有這如海的竹林,常讓我想起古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名句想起“未曽出土先有節(jié),待到凌云也虛心”的贊美。我為能在竹林深處有個家,感到是三生修來的緣分。我的生活離不開竹子,靠椅、涼床、背簍,生活生產(chǎn)須臾不可缺少。最令人驚嘆的是竹子頑強(qiáng)的生命力。雨后春筍一夜之間拔地凌云的日子,我家的中堂成了竹筍的小園,房里樓板底下的竹筍頂通了樓板,灶屋里的竹筍掀翻了水缸,一家人被這奇跡笑得樂翻了天。
三年以后,房子全部裝修好了。蓋上了新瓦,板壁全部是杉木硬銷,桐油油得閃閃發(fā)光。正屋是四扇三間,除中堂外,有四間臥室,樓上有倉庫,還有客房。每天太陽從屋后升起,剛好從對面山頭落下。一年四季,我們便生活在充滿了無窮生機(jī)的竹林之海。一位畫家來到我家,看著這或霞光映彩,或山嵐如帶裝點下的竹海,竹海中若隱若現(xiàn)的吊腳樓,激動得一連畫了數(shù)十幅速寫。
歷史的車輪打破了我們世代安家農(nóng)村的計劃,大回城的潮流又把我們卷回了人群擁擠,忙碌紛繁的城市。隨著城市化建設(shè)的盲目發(fā)展,山青水秀的人間仙境般的鄉(xiāng)村風(fēng)光一天天遭遇著開放商的侵略,我下放的小寨因為地處偏僻閉塞,尚還至今幸存,但也終究朝不保夕。我只有留在我的文字和照片里。
2006年11月30日
※本文作者:吾心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