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詩瑪機智靈敏的反應及出色的對歌贏得了圍觀游客的拍手贊許。小伙此刻無言相對。大伙笑得前仰后合,興奮地手舞足蹈起來。這時,導游姑娘從容地走下歌臺與大伙一起跳起了撒尼族舞蹈,輕歌曼舞,狂歌歡舞,人們沉醉在一片歡騰之中。那平日的煩惱,旅途的疲憊消失殆盡。
走進石林,想起了阿詩瑪。
走過石林,想起了美好的愛情。
阿詩瑪,美麗的姑娘,你優美的歌聲,你如花的美貌,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永遠的希望與歡樂……
※本文作者:齊延琨※
※本文作者:齊延琨※
在桂林認識的瑤族女青年全宏坤,向我介紹了走進瑤鄉的一些基本禮節,為我最終走進大瑤山提供了不少方便。本來全宏坤邀請我去她的家鄉——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由她父親領我去我想去的地方,但當我查閱了地圖后,感到她的家鄉并不...
我有時覺得自己離網絡越來越遠了,離文字越來越遠了,甚至離思念越來越遠了。最熱衷網絡的時間是2002年,那年輪崗到核算崗位,每天結帳,記帳,過著很有規律的生活,于是就不斷的寫字抒發自己的情緒,慢慢的被一些朋友所喜歡,于...
從什么時候開始寫文字,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小學寫作文那一天起,而那時寫文字卻是一種課程,是布置下來的任務。而要寫出文字來,首先得先看先讀先觀察的,否則寫出來的文字就干癟就枯燥。一切的創作應該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不想寫字。于是,手捧一本董橋的《舊時月色》,慵懶地倚在床頭,氤氳在那些或近或遠似曾相識的思緒中,一篇篇一遍遍地感受文字之美,一顆心閑閑散散軟軟柔柔地沁入墨香里,感受著一縷流淌在書箋間的淡淡月色,在記憶的鏤空里晃來...
初夏時節,繁花綻露了幾絲凝重。一個充溢著冰清玉潔的倩影逝去了,沒來得及和喜歡她的人告別。往日那銀屏閃爍的靈動,商界紛繁了的神秘,幾許錯落的情緣,皈依佛門的無奈,就這樣匆匆,給世人留下難以忘懷的思緒。
記得那年,廠長對剛進廠的一批大學生說過這樣一番話:“今天你們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我敢肯定,三到五年之后,你們之間會拉下很大的距離。”幾年過去了,時至今日,方覺此話不虛。
那天,是那么意外的一個消息。一切又是那么直白:沒有生育能力,但是能過夫妻生活。直白得讓人心理像把最隱秘的事當眾談論一樣。而這是多么常見,又是多么讓人無奈的事呀!
也是開始九月一日那天,久違的同學給我打來電話,說是幫我解決一下我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和以往一樣,我只能抱著試試的心情,希望著出現奇跡,盼望著夢想的實現,但是又知道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根本不可能抱有多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