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認識的瑤族女青年全宏坤,向我介紹了走進瑤鄉的一些基本禮節,為我最終走進大瑤山提供了不少方便。
本來全宏坤邀請我去她的家鄉——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由她父親領我去我想去的地方,但當我查閱了地圖后,感到她的家鄉并不太“瑤”。我想到瑤族人說的“很瑤很瑤”的地方去,那是人煙稀少的大瑤山——廣西境內一塊神秘的土地。大瑤山位于桂中東部,面積25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只有14。7萬人口的金秀瑤族自治縣。
大瑤山對我的誘惑還來自于一路上聽到的傳說。一個二十年前在大瑤山里當過兵的人告訴我,瑤族人矮小且貧困,女人一生只在生孩子時能吃上一頓米飯;當年部隊丟棄的豬大腸,他們撿去后胡亂在水里蕩蕩,用火烤烤,也不管生熟便解決了;部隊埋在地里的病死豬肉,腐臭后引來嗅覺靈敏的農家狗,但還是被追尋而來的主人搶先挖走,當了美食。還聽說,瑤族人生活封閉,至今仍有巫術,厲害的巫婆可以把活人咒死。而陪我騎自行車游陽朔的向導陳夢君講,二十年前她父親告訴她,外人進大瑤山會受到很隆重的接待,為表示對你的歡迎,那些年輕的女子會脫光了給你跳舞……
傳說充滿了神秘色彩,讓我這天清晨起了個大早從陽朔趕到荔甫,再轉車去桐木——一個屬于金秀縣管轄但比金秀還大的鎮,最后在桐木轉車一路攀爬進入大瑤山。
進山公路一年前剛鋪好瀝青路面,上面用白色線條分隔開來,很整潔。行進在這樣的路上,充滿快意。公路上群放的黃牛還沒有學會怕車,悠閑地踱著步子,只有司機把速度放下來讓它們。公路邊的山脊上土質貧瘠,樹木多是矮小的灌木叢,但越往里走,林木越蔥蘢。連日來30多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里開始讓人覺察出秋天的涼意了。
在陣陣涼爽的愜意中,金秀縣城白色的建筑突然出現在山腳下。
雖然桐木鎮的規模遠大于僅有幾千人口的金秀縣城,但像“巴黎春天”這樣醒目的廣告牌以及亮色的建筑、整潔的街道比起桐木鎮來更是多了幾分洋氣,代表了它仍然處于全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地位。
到了這里就算走到了公路盡頭,在這里想到任何地方都只有原路折返。縣城惟一的車站候車室內沒有一個乘客,幾排條凳空落其間。一個身著吊帶背心的女青年寂寞地守著幾個玻璃柜臺,問她瑤山的情況也只是搖頭,倒是車站對面“民族賓館”的瑤族老板娘熱情,聽說我想到“很瑤很瑤”的地方,她立即為我推薦了一個去處,并且還去街上找來一個叫趙玉蓮的瑤族婦女,介紹我到她家住,去了解他們的瑤山。
趙玉蓮家離縣城差不多有30公里,原本通一條機耕道,去年拓寬后鋪了石子升級為簡易公路,不想兩個月前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大暴雨,將它沖得支離破碎,進進出出更加不便。
瑤族婦女趙玉蓮的個頭的確很矮,但體重卻嚴重超標,一點沒有饑餓的影子。當我把瑤族姑娘全宏坤吩咐我的、民族賓館老板娘為我置辦的一只活母雞和三斤豬肉遞到她手上后,我們就走到了一起。趙玉蓮領著我找到一個瑤山摩托車騎手小龐,用瑤語替我說好價錢,讓他帶我先到她家里去,她自己走路回來。
看見一個外人,其他幾個年輕的瑤族騎手圍了上來,問我一些情況。在他們看來,進瑤山的外人都是形形色色的生意的,而像我這樣背了一個大包裹的自然就是一個做大買賣的人了,因此對我很好奇,甚至我腕上這只陳舊的手表,因為“超薄”也引起了他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圍著你,一遍遍奉承你的表,只是不知道其真實意圖,或是很簡單、或是很復雜,都不敢去想了。
趙玉蓮提著進城置辦的大包小包還有我給她的禮物先上了路。幾分鐘后,小龐將我的背包牢牢捆綁在摩托車貨架上,嘴里咕嚕了句什么,一溜煙消失在我眼前。
他去哪里?不可能吧!我站在金秀縣城城鄉結合部有些緊張。小龐的同伴告訴我他去給摩托車加油了。不久,小龐果然騎著他的坐騎回到我身邊。
※本文作者: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