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瑤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金秀縣境內,這里森林茂密,人煙稀少,是盤瑤人的故鄉.2004年秋天,帶著滿腔熱情,我一個人走進了大瑤山.本來打算在里邊呆一個星期,不想第二天就被一個村公所的干部逐出了大瑤山,因為他把我看成了一個騙子.
很委屈.我在陽光下的田龍河邊寫下了這篇文章.回家后,脫了兩層皮,留下的東西卻是那樣渾厚.(作者自評)
對大瑤山里的盤瑤人來說,造房子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自家沒有的材料,都私下里到國有林伐些來用。人力則靠大家贊助,這次我建你來、下次你建我來。一來二往,人情味更濃了,關系也更加密切。大山里零散居住,相互照應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瑤山,缺少的是莊稼地,人們除了種楠竹、樹木以及香料八角外,家庭收入主要是靠到深山里種藥材。這些年,一種叫靈香草的藥材賣相好,村民們大多在一些互不知道的地方種了些。今天,老哥的女婿、小兒子等人天不亮就進山“看山”了。九月是靈香草收獲的季節,要常去看看,也順便給它拔拔草,管理一番。
天黑盡時,煮好的菜都涼了,但看山的人還沒有回來。
老哥決定不再等了。我們圍坐起來喝酒吃飯。酒是自家釀造的水酒,宰成大塊的雞肉、豬肉和煮得稀爛的兩碗野菜擺在桌子中央。別看除了鹽巴就別無作料的雞肉和豬肉,吃起來味道卻是格外地香,從來沒有吃過的味道。那個時候我已經餓得差不多要暈倒了。
山里的夜飯結束前,看山的四個盤瑤漢子才回來。聽不懂他們在酒桌上說了些什么,只能從他們的笑容里體會今年靈香草豐收的快樂。看他們吃東西,更覺豪氣,真的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即便燈下紛飛的蚊蟲、飛蛾撞進酒碗,用筷子一個個拈去,再把筷頭在桌子角上磕磕,端起來就是半碗。這個時候,你方才體會到他們已經忍耐了一天的饑渴。
夜晚,身在大瑤山卻沒有享受到它的那份寧靜,終夜枕著嘩嘩流淌的田龍河入眠。樓下火房不絕的柴煙,透過木地板縫隙,絲絲裊裊縈繞在床前,送給了我一個濃墨重彩的大瑤山之夜,卻哪里知道,此時那四個盤瑤漢子又騎上摩托車到30公里外的金秀縣城玩了一趟,直到凌晨四點才回來。對此,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他們的生活就這樣隨意。可是他們去做什么呢?看慣了大山,就想去城里看看不一樣的東西,這是他們調節生活的方式,只是摩托車在黑燈瞎火中走那些羊腸小道、懸崖峭壁,真的讓我為他們的安全擔心。
至此,進山前頭腦中儲存的那些關于瑤人的傳說,都像一部古老而又沒有出籠的拷貝,走出了我的記憶。
盤瑤女孩
在廣西認識的朋友中,只有一個我不用翻看筆記本就能隨口叫出的名字,她就是在大瑤山武警廣西總隊希望小學讀書的盤瑤女孩趙玲麗。
“叔叔,你在寫什么?”
已經習慣了在一個聽不懂的語言環境里做自己的事情的我,突然聽到一句很脆、很標準的普通話沖自己而來,你想想,帶給你的將會是什么?不僅僅是意外,更有驚喜。聽到那句話,我扭過頭去,看見身后站著一個小姑娘,兩把散發被皮筋攏著披在腦后,像古裝電視劇里丫頭們的打扮。
“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小朋友!”
“我是我們班里的語音委員。我的名字叫趙玲麗。”
這個女孩很自信,比我見到過的任何瑤族人都自信。今年九歲的她,因為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給了我深刻的第一印象。和她交談沒有距離,仿佛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環境。我們坐在一起談起了她的學校,談起了打動我的那些她對美的認識和理解。
趙玲麗所在的希望小學過去是一所村小,后來廣西武警總隊在村小原址上建起了這所希望小學。希望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一個不缺,但只有六個班,長年被鎖起來的空教室遠比使用著的教室多。全校70多個學生,只有趙玲麗所在的四年級規模最大,有29個學生,最少的班才7個學生。學生大都來得很遠,除趙玲麗等兩三個附近的學生每天放學后可以回家外,其余無論大小都住校,周末回家一次,最遠的要在荒山野嶺步行三個多小時。我進大瑤山這天正好是學生回家的周末,學校因此在下午四點就放了學。
※本文作者: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