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的境地中,人都會有種安定呼吸的心,這是一片超脫于塵世的凈土,但它并不脫離塵世,它俯瞰著大地同時給人一種博寬的精神撫慰。今天過后,我還是不會信佛,并不是拒絕,只是靈魂未能到達與深入,但我知道更多是時候我必須懂得一種生命的思索,在無盡的求知中把握自己的方向,被動地等待與被動的認知只能造就一種被動的人生。求得一份安然的心態(tài),于無盡的塵世中豐實自身,不苛求太多不落魄太多,而這一種境界現(xiàn)在的我也只能做一份虔誠地瞻仰。它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遁世的心,更多的是一份入世的情,而這份情需要的是博大的知識做為一種人格素養(yǎng)的墊底,如果參不透其中的東西,純有一科平淡的心也只是迷茫的安定。
向往這樣的情懷,向往這樣的真知,現(xiàn)在所能做的大抵就是在佛緣的門外,擁有一顆淡然向上的心,在最明亮的歲月里,不失卻生活的真知,不錯亂人生的方向,做一種最自由最昂進的自我完善。
掩眉沉思,忽然記起了文學大師林清玄是一佛教信徒,多年以前一直不理解。現(xiàn)在算是驀然間的領悟了,佛并不只是一尊佛像與一炷香的氤氳,環(huán)繞其間的是一種博大的學問,而這種學問只有參透其間的人才可以理解。文字創(chuàng)作中的“精神家園”感,或許就是一種藝術深層次上與宗教等高的極限。這也就是我經常在讀林清玄散文后情緒安寧的緣故吧。
今天的千佛塔一行,沒有燒香沒有求簽,只是在佛的面前參了幾拜,做了番心靈的參禪。在參禪的瞬間,耀宇師父的點解在鳥語樹影,山林清風中拂過臉頰,穿過發(fā)梢,靈魂在清凈中落得一身的清爽。
下山時,沒有告別,沒有激動,沒有低吟。
惟有淡定,足矣!
※本文作者: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