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盡管給你的文字寫了又寫,這一篇,依舊還是給你。因為,媽媽對你的愛,即便到了華發(fā)滿頭,仍是初衷難改的祝福與牽掛,關于你的話題沒有盡頭。
還記得你初生時候那滿臉皺巴巴的可憐模樣。記得那天你被護士打成蠟燭包放在媽媽床邊,你年輕的爸爸和剛下產床虛弱的媽媽還來不及仔細看你,就被迫投入到應付一茬又一茬道賀人們的繁瑣禮節(jié)中。直到醫(yī)生來驗血,在你小腳上狠狠扎下來到這世界的第一針之后,你高亢的啼哭才把剛為人父母的我們拉進全新的生活里程——從此,將有一個時時需要呵護的小東西加入我們的生活,完成一個真正意義的家庭組合。聽到哭聲慌忙把軟軟的你抱入懷里,可憐的小東西,我們似乎還沒來得及適應你的到來,不懂得該要如何珍愛你——在你最初來到世界的時刻卻被父母忽略了,小手小腳在單薄的小被子里凍得冰涼。自責不已,從那刻起,媽媽發(fā)誓要好好呵護你,不讓你受委屈,媽媽要讓你在溫暖的懷抱里快樂地成長,開心地歡笑。
十一年的時間,你已從嗷嗷待哺的嬰孩成長為一個可愛少年,其中故事片斷足以記錄一部書。而今夜,媽媽不想翻閱舊聞,只想與已初具思想品行的你說一說媽媽心中一直想說的話。
望子成龍,是每個為人父母的心愿。媽媽也未能免俗,也希望我的兒子長成參天大樹,希望我的兒子能在無際的天空里展一雙大鵬的翅膀自在飛翔。然而媽媽也深切地懂得:沒有人可以待辦他人的生命,即便那人是出自于我的血肉靈魂,是我生命的延續(xù)的小小的你。那么,面對你,我清水般純潔稚真的孩子,媽媽所能做的,充其量也只能鎖定一個指引的定義,渴望媽媽舉起的手臂能立成漆黑夜晚狂濤里的燈塔,以一盞溫暖的光照亮你腳下行程,排卻彎路歧途,為你引出一條通往理想的正確道路。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正確,媽媽在這個詞匯面前有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一千種世事,一萬個理由,正確與錯誤,很多時候界線模糊。媽媽不能賜予你在正確錯誤之間游刃有余的力量,然而,媽媽可以望著你的眼睛告訴你:正確應該以道德和社會準則來衡量。必須承認,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存在的土壤,必定是一種社會需求。但,我的孩子,你必須懂得:“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并不是說每一種存在的就是符合社會規(guī)則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我們的祖先奉行仁義理教,儒家思想能在華夏這片沃土播傳延綿五千年自有不可替代的道理。媽媽也知道,在良莠參差的多元社會中,也許正值倍受冷落,也許禮儀被人嘲笑,但媽媽堅信:無論世態(tài)如何變換,黑白的界限不會泯滅,是非的定義不能顛倒。做一個仁義的人,做一個正值的人,做一個遵守規(guī)律不屈不撓的人,一定是正確的。
媽媽要教你做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能立得起放得下的人。媽媽教育你熱愛祖國,尊敬師長;教育你同情弱小,廣交朋友;教育你堅定頑強、彬彬有禮。如今,你每日提著事物去喂養(yǎng)家屬院里一群無家可歸的野貓,看到不平世事會流下飽含同情的淚滴,能與小朋友和平相處取長補短,聽到日本侵占釣魚島也會握緊小拳頭罵句難得出口的臟話。十一歲的你性格出長成,沒有刁蠻自私的惡習,每每想到這些,媽媽心里總蕩起陣陣清涼,感覺無限寬慰。
記得媽媽小時候,你的姥姥和太奶時常呵斥媽媽:“小孩子知道什么?大人說話別接話茬!”每當那時,媽媽就得硬生生咽下即將脫口而出的話頭,像只灰色的小貓可憐兮兮縮到墻角老實呆著去。可媽媽心里不服著呢:小就不準說話了嗎?!
孩子絕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媽媽知道,你小小的腦袋里面裝著無數奇思妙想,也對許多成人世界里的現象別有一番看法。于是,媽媽喜歡和你交談,愿意和你做朋友,告訴你媽媽每天經歷的高興事兒,久而久之,你也把媽媽當做了無話不說的人,遇著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準保第一個告訴媽媽。每晚接你放學,你如同小話簍子一般滔滔不絕,時常為一件事與媽媽爭得面紅耳赤,時常又如彎著腰的問號打破沙鍋問到底。媽媽小時候與上一代長輩是有代溝的,自然不能讓這條代溝一直延續(xù)下去拉開我和你的距離,那么,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跟你做朋友了。
※本文作者: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