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藻雪散文詩選
我不想更多地談?wù)搶懽魃系募记桑谝粋日漸成熟的詩人面前,這無異于“班門弄斧”式的愚蠢。毅劍的散文詩早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在他作品的諸多篇章里,技巧開始讓位于內(nèi)容,并為內(nèi)容服務(wù),而并非刻意的去追求。子夜的川北大地冬雨冰冷,獨坐書房,當我拉拉雜雜地在鍵盤上敲打著這些話時,我一直在想,此刻,毅劍--他又在干什么呢?洞穿天堂和地獄的夢想,他那“一個人的河流”又將向何處奔騰澎湃?當他的思緒再次漫過生命中的原野大漠時,他用身心一直“關(guān)注著的那一只狼”,是不是還在曠野深處仰天長嘯?然而,一切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喜歡旅游,習慣了四處漂泊的他,下一站,仍然將是一個人孤獨地上路,去一路尋找人生的真諦,并隨手寫下屬于自己的,那些“痛并快樂的”活著的證詞。
第二篇:散文詩的坐標
我眼中的散文詩像一位和善的長者,他有博大的胸懷,兼收并蓄,包羅萬象。他是敞開的海,一滴水、一只鳥、一棵蕩漾的草、一葉帆、一座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呼吸,而他也因為豐饒的資源精彩并構(gòu)建著自己。在廣袤的時空中,激烈或和煦的碰撞中,在延伸或著陸的版塊中,散文詩擁有了獨特的坐標。
我就散文詩在構(gòu)建坐標的過程中談?wù)剮c淺見:
眼光的上與下
當散文詩走出擺設(shè)的盆景,走出風花雪月的吟哦,他便以睿智的目光尋找自我天地。于是有人因為仰望而發(fā)現(xiàn)了星空的浩瀚與神秘,于是他試著去接近并攀登高峰,他成了翱翔宇宙的一只鷹,在俯瞰與審視中,他發(fā)現(xiàn)了詩意從而也覓到了創(chuàng)作源頭;有人因為鐘情腳下的土地,像螞蟻或蚯蚓一樣,將觸角引向更深的底層,雖然堅硬,雖然疼痛,但他同樣打通了情感迸發(fā)的隧道。
比較起來,我更傾心于后者,因為他是可敬的,也是隨和的。但彼此不分伯仲,一定程度上,二者可以相互借鑒,各自豐富審美趣味。
其實,上與下只是兩種有限的視角,這樣分也并不科學,有時還可以采取平視,這完全取決于散文詩作者當時所處位置或背景,藝術(shù)追求與定位。
前衛(wèi)與傳統(tǒng)
一般作者認為,它更多趨向技巧表達。愈是前衛(wèi)的愈來愈成為時尚,成為趨之若鶩的模仿對象,認為只有如此才能引領(lǐng)潮流,不斷超越前人和自我;而傳統(tǒng)成為固步自封的代名詞。于是,大量舶來品充斥文中,各式科技術(shù)語屏閉了抒情,斷語成了跳躍……如此一來,散文詩真的成了櫥窗里的冰美人,可遠觀而不可親近之。
我覺得前衛(wèi)不僅僅局限于創(chuàng)作方法,它應(yīng)該成為前行路上可貴的探索的勇氣。是的,散文詩需要與時俱進,但是它必須學會傳承,試著擔當生命之重,無論它如何變化,傳統(tǒng)的美好品質(zhì)、直面人生的勇氣、血性的吶喊,它都不能拋棄;無論它的語言多么先鋒,它也不能忘了文體與情感之美。我們知道,現(xiàn)當代文壇,審丑是一項繞不過的審美形式,但現(xiàn)代丑學開創(chuàng)人羅森克蘭茲說,“吸收丑是為了美而不是為了丑”。可見,一切揭露與鞭撻,一切變數(shù)與堅守,都得歸宗于美。如果我們不能向讀者傳達美,展現(xiàn)美,獲得美的享受,在美中體悟向上的力量,一切前衛(wèi)的努力終將付之東流。
小與大,疏與密
不可否認,散文詩是袖珍文體,但它的瓊漿玉露是采擷百花釀制而成,優(yōu)秀的散文詩當是釀中精品,舒適可口,醇和甜美,濃淡適宜,品后,有唇齒留香之余味。
深諳散文詩創(chuàng)作三昧的人都懂得布局,我這兒說的小與大,疏與密便是其中一例。
小。下筆可小,視角可小,題材可小,情緒也可小……
小。是一個細節(jié),一種細膩,一種把持,一件披著神秘面紗又摸得著的形式的外衣……
大。是宏闊的視野,大到國際風云,大到世界萬物,大到茫茫宇宙,似有若無。
大。不是數(shù)量的變體,它應(yīng)當是表達的主題,是我們追求的卓越品位。而以小見大,大中顯小方能見骨見肉。
至于疏與密,更深入到文本內(nèi)部了。詞語的搭配,意象的選擇做到疏密有致,既不空泛也不繁復。散文詩是詩,這也是詩人們認可的,如此說來,散文詩句子的張力與意境空靈,就不能不注重。適當鋪排可以增強氣勢,但我以為,它更適合寫意,即使敘述,也要用最經(jīng)濟的語言滲透詩意,更多的留白交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