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對聯
縱覽豁中懷,晴天雁寺,月夜鐘聲,好把俗塵滌去;
登臨尋勝跡,檻外江山,池邊煙雨,都從梵宇收來。 雁峰寺
五派宗傳,衡山正脈;
四明法乳,湘水同流。
南岳佛教前程無限;
東山法門后繼有人。 祝圣寺山門
雄鎮南維,九曲湘流皆浪靜;
望隆東岱,千里岳岫又重開。 祝圣寺
本南天保障,望七二峰朱陵紫蓋,郁郁乎壯哉!愧小子是匹馬征夫,也許碧山采藥術;
正滄海橫流,問三千年金簡玉書,爽爽然在否?更何處訪元夸使者,上邀赤帝掃攙槍。 劉重威題祝圣寺。 朱陵:指衡山朱陵洞天,傳神農曾采藥于此。 紫蓋:紫蓋峰。 攙槍:慧星
祝融峰下,祝圣禪林枝繁葉茂;
南岳山前,南宗法乳源遠流長。 周亮題祝圣寺天王殿
佛法在世間,立足世間求出世;
禪心凈塵俗,置身塵俗再超塵。 周亮題祝圣寺說法堂
盡把好風藏寺里;
不教幽景落人間。 方廣寺,位于蓮花峰下,始建于南朝梁天監二年,唐時重修,易名為方廣圣壽寺,宋初改稱為廣崇禪寺,明崇禎年間重修,名為方廣寺。該寺地處幽深,風景絕佳,有“不游方廣,不知南岳之深”美譽。寺后有二賢祠,祀朱熹、張栻。寺前有戀響、嘯臺、洗衲等著名石刻,為南岳“四絕”之一
丈室春深,花影泉聲俱寂;
禪關晝永,松風鶴夢同清。 方廣寺
七二峰本天造奇觀,靈氣所鐘,豈徒李鄴侯十年宰相;
九千丈識云開生面,至誠有感,何須韓吏部一代文章。
山色溪聲,萬壑清明春雨后;
天光云影,千峰蒼翠夕陽中。 魏源題方廣寺
半山繞群峰,插漢摩霄,勾來名士留題,雅人寄跡;
曉云爭萬派,蕩胸愜目,勝過普陀巨浪,天竺奇觀。 半云庵,在南岳鎮至祝融峰之間,旁靠半山亭,為衡山風景佳勝處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半山亭,位于南岳鎮與祝融峰之間
六朝古剎;
七祖道場。 福嚴寺山門,原名般若寺,又名般若臺,佛教天臺宗二祖慧思禪師于陳光大元年創建,南岳最古名剎之一。唐太宗曾賜御書梵經五十卷給該寺收藏。唐先天二年,懷讓禪師將般若寺辟為禪宗道場,南宗“頓悟”佛法弘傳天下。北宋太平興國年間重修擴建,改名為福嚴寺
福嚴為南山第一古剎;
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門。 福嚴寺
欲往西池謁王母;
且來南岳拜夫人。 黃庭觀,著名女道觀,位于集賢峰下,始建于唐武德元年,五代時名魏閣,后宋徽宗賜名黃庭觀至今
黃中通理成坤德;
庭外升仙憶晉時。 黃庭觀
淡蕩七二峰,湘涵月影憑低微;
云開九千丈,月印禪心在上圓。
石徑有塵風自掃;
山門無鎖月常關。 石頭寺,唐代高僧石頭希遷曾居此
或實或權皆是教;
一瞻一禮總歸真。 僧醒悟題丹霞寺,又名五岳殿,在鐵佛寺與湘南寺之間,唐貞元年間建,后屢次修葺,1935年曾重修殿宇。 或實或權:佛教有權實二教之說。《摩訶止觀》:“權謂權謀,暫用還廢;實謂實錄,究竟與歸。”《法華經文句》:“若應機設教,教有權實淺深不同。”大乘之中,立一切皆成佛之宗,則為實大乘;余則為權大乘
經過都是有緣客;
歸去何須別看山。 黃篤杰題丹霞寺
德敷上下;
道貫古今。 肖康佐題丹霞寺
溯源昆侖,合泰華嵩恒,一堂兄弟天涯近;
面臨海宇,看湘閩浙贛,萬派子孫膝下多。 丹霞寺
居艮位而踐離躔,溥雷池風穴之功,柱鎮天南,斗橫地北;
列三公以配四岳,標月館露臺諸勝,帆隨湘轉,樅到峰回。 南岳廟,位于南岳鎮北街盡頭,坐北朝南,前有壽澗水,后有赤帝廟,廟址呈長方形,建于唐開元十三年,后經歷六次大火,屢經擴建修繕。大殿是清德宗光緒八年(1882)按照北京故宮重修,占地98900平方米,殿高7.2丈,是我國五岳中規模最大,總體布局最完整的古宮殿式廟宇。 斗橫地北:古云衡山上應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