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想象美麗的草地,用綠色系列表現草地,學會畫簡易小白兔。
2.用綠、藍、黃表現草地的近深遠淡,積累用色經驗。
活動準備:
1.草地故事(自編),草地圖片,幼兒操作紙。
2.各色顏料深綠、淡綠、藍、檸檬黃、黑、灰、粉紅。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圖片中的草地的顏色。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草地的圖片,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草地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有從顏色上觀察。
師:誰來說一說都有那些顏色?(深綠、淡綠)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顏色的深淺變化規律。
師:在什么地方的顏色是深綠,什么地方的顏色是淡綠?
二、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出示草地上的小白兔。
1.請幼兒閉上眼睛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想象。
師:請小朋友把眼睛比起來,不許睜開哦!讓我們一起想象一下,我們一起坐著飛機來到了一片很寬很寬,寬的不能再的草地上,放眼望去看不到邊際。遠處綠綠的草地和藍天連在了一起,遠處淡淡的綠草地上還帶著點黃,往近處看綠綠的草地慢慢的顏色變深了,綠綠的、藍藍的、偶爾還有點點五彩的小花。這時誰回來呢?
2.引導幼兒想象草地上的動物。
師:小兔子最愛這片草地,它第一個來到這里,真漂亮呀!它會在草地上做些什么事情?
三、出示草地上的兔子,引導幼兒觀察繪畫的先后順序,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1.出示圖片,師:你想不想來畫一畫這幅圖呀!那你會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2.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畫草地。
師: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會先畫什么再畫什么?誰想來說一說。那用什么樣的繪畫方式畫草地?
大班水粉特色:草地上的小白兔
草地上的空罐頭(通用10篇)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1
原創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
是選中班語言看圖講述。它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小猴看到空罐頭為什么扔空罐頭?小豬被空罐頭砸到后會怎樣?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其實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價值,就算是我們暫時用不著的東西,也可以找到別的途徑發揮它的長處,循環再用。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清楚講述小動物是怎樣對待空罐頭的 ,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認真傾聽與大膽講述的習慣。
(3)德育目標: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合理利用費舊材料。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動,能用較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述。
3、說教材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充分利用想象,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猴、小豬、小免、烏龜的心理活動并大膽講述。
教學難點 ,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保持環境衛生,不污染環境。
草地上的空罐頭說課稿(通用2篇)
草地上的空罐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頭》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環保的故事。故事中通過四種小動物對待空罐頭的不同態度,深入淺出地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應從我做起的道理”。特別是最后一幅圖:當空罐頭被兩只小烏龜撿去后,變廢為寶,做成了一艘小船去旅行了,是這個故事中最經典的一幅,它提醒了幼兒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東西都能夠做到廢物利用。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篇很好的關于環保的語言教材。
二、說目標
1、能夠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清楚講述畫面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本次教學的重點)
2、讓幼兒從故事中接受和體驗到環保意識,從小學會愛護環境,并做到廢物利用。(這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三、說學動準備:教學掛圖四幅,幼兒人手一套圖片,空罐頭做成的手式藝品(若干個)
四、說教法
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注意不穩定性,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教法:
A、興趣激勵法;
B、語言提示法;
C、直觀教學法;
D、視聽結合法等多教學方式進行,以此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學動程序:
第一環節:作品展示,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罐頭制成的手工藝品,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東西,大家想看嗎?(說明:興趣是孩子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一種寬松的氛圍,在活動室的展臺上擺放了不同類型的空罐子做成的手工藝品。
2、通過提問導入下一環節:“你們知道嗎,這些漂亮的東西都是什么東西做出來的呢?”對,是空罐頭。老師能把這些空罐頭做成許多好看、好玩的東西。那么小動物們能把空罐頭做成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讓幼兒帶著好奇和疑問進入下一環節。
草地上的空罐頭(精選8篇)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1
原創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
是選中班語言看圖講述。它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小猴看到空罐頭為什么扔空罐頭?小豬被空罐頭砸到后會怎樣?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其實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價值,就算是我們暫時用不著的東西,也可以找到別的途徑發揮它的長處,循環再用。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清楚講述小動物是怎樣對待空罐頭的 ,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認真傾聽與大膽講述的習慣。
(3)德育目標: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合理利用費舊材料。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動,能用較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述。
3、說教材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充分利用想象,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猴、小豬、小免、烏龜的心理活動并大膽講述。
教學難點 ,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保持環境衛生,不污染環境。
中班語言《草地上的綠色小屋》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2、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節,豐富詞匯:“恍然大悟”。 3、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傾聽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感受過受污染的惡劣環境。 2、教學具準備: 1)教具:“滿是垃圾的草地”和“干凈的綠草地”的掛圖各一幅。“小兔家”、“綠草地”、“綠色小屋”(垃圾箱)桌面教具,“小兔”、“小猴”、“小狗”、“小羊”布偶。 2)學具:幼兒每人一套根據故事內容繪制的操作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一)出示“滿是垃圾的草地”和“干凈的綠草地”的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比較,辨別是非,并和伙伴互相交流。 師:“請小朋友們認真看一看,比一比這兩片草地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更喜歡哪片草地,為什么?” (嘗試引導幼兒說出垃圾的害處:使環境變得不美麗;會有很多細菌和病菌生長;有的還會腐爛發臭,嚴重污染我們的空氣,使空氣不新鮮;會使人們活動不方便等等。) (二)設疑,引出故事。 師:“為什么這片草地上會有這么多垃圾呢?到底是誰扔的呢?我們一起來認真聽個故事就知道了。” 二、基本部分:(22分鐘) (一)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提問:(1)故事里說到了哪些小動物? (2)是誰在草地上亂扔垃圾?(發生什么事了?) (二)引導幼兒根據聽到的故事情節,按順序排圖。 師:“小朋友剛才聽得可真仔細呀,真棒!現在,陳老師還有一件事情想請小朋友們幫助我,你們愿意嗎?“謝謝大家”。 剛才,陳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工作盤,里面有4張小圖片,我想請小朋友們等會仔細看看每張圖片上畫的是什么,然后根據剛才聽到的故事,幫助我把這些圖片按順序排列好,你們能做到嗎?” (三)結合桌面教具邊講述邊逐一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師:“我發現有的小朋友這樣排,有的小朋友那樣排,到底誰排得對呢,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等下再請你們看看排得對不對,好嗎?” 師結合桌面教具,邊講述邊提問: ①小猴、小羊、小狗在草地上發生了什么事? ②后來小兔子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呀? ③如果是你,你會想用什么辦法讓草地不被弄臟呢? ④故事里說的“綠色小屋”是什么呀?為什么要叫它“綠色小屋”呢? 師小結:人們把我們美麗的地球和周圍環境叫做綠色家園,綠色可以代表很干凈、很健康、很舒服、空氣很新鮮的意思。把垃圾箱叫做“綠色小屋”,就是請我們不要亂扔垃圾,要把臟東西都扔到垃圾箱中,保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使我們的周圍環境更干凈、更健康、更舒適、空氣更新鮮。 ⑤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的題目是什么嗎? 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一一小結,并豐富詞匯:“恍然大悟”。 (四)幼兒自我檢查,自我修正排圖順序,并根據圖片和旁邊的小朋友兩兩講述。 (五)請一個排圖正確、能力強的幼兒上來展示排圖結果,并講述故事主要內容,幫助孩子驗證排圖結果。 (六)聯系現實,移情教育。 師:“故事里的小猴、小羊和小狗亂扔垃圾,結果有的身上沾滿了果殼,有的被香蕉皮滑倒,有的被塑料袋絆住腳了,亂扔垃圾不但使我們周圍的環境變的不美麗,而且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小動物們看到了愛護環境的小兔子,都恍然大悟了,它們向小兔學習,把垃圾都撿到垃圾箱里,草地變干凈了,他們也玩得更開心了。看來保護環境真的很重要!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動你們聰明的腦袋,想想以后要怎樣保護我們的環境?” “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我們應該從保護好身邊的環境做起,做個愛護環境的小公民,你們能做到嗎?” 三、結束部分:(1分鐘) 師:“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當個環保小衛士,看看我們周圍的環境吧!”
中班綜合活動:草地上的小房子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讓幼兒知道在享受美好環境的同時,要學會保護環境,愛護環境。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幼兒知道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3、幼兒動手制作垃圾箱,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理解保護環境的意義。
難點:幼兒動手折垃圾箱。
活動準備
背景圖,錄音機,磁帶,紙板,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過程:
1、教師出示第一幅背景圖,請幼兒觀察。
2、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3、教師出示第二幅背景圖,請幼兒同第一幅對照觀察。問:草地有什么變化?
二、師生討論
如果你是小兔,你會怎么做?
三、欣賞并學習故事
1、放故事錄音,請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2、師生談話。
問:如果我們的家里,到處都是垃圾,你的心里會怎樣想?你會怎樣做?
問:如果在我們的班級里,到處都是垃圾,你會怎樣想?你會怎樣做?
3、結合背景圖,放故事錄音,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
四、動手制作垃圾箱。
1、教師出示紙板,演示制作垃圾箱的制作過程。
2、指導幼兒動手制作。
3、教師巡視,對動手制作有困難的幼兒給予幫助。
五、活動延伸
幼兒把制作的垃圾箱帶回家,同時告訴身邊的人,要保護環境,愛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