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上的空罐頭(精選8篇)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1
原創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
是選中班語言看圖講述。它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小猴看到空罐頭為什么扔空罐頭?小豬被空罐頭砸到后會怎樣?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其實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價值,就算是我們暫時用不著的東西,也可以找到別的途徑發揮它的長處,循環再用。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清楚講述小動物是怎樣對待空罐頭的 ,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認真傾聽與大膽講述的習慣。
(3)德育目標: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合理利用費舊材料。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動,能用較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述。
3、說教材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充分利用想象,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猴、小豬、小免、烏龜的心理活動并大膽講述。
教學難點 ,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保持環境衛生,不污染環境。
4、說教學準備
為了展示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1、大掛圖4張,幼兒兩人一張小圖片,空罐頭若干。木偶
2、場境布署:草地、空罐頭、小兔的家、小河
二、說教法:
師生關系不再只是“授”與“學”的關系。《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在
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控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活動中采用合作交流共同建構方式。
1、看圖講述:為了讓幼兒對小猴、小豬、小兔、小烏龜所處的環境有感性的認識,我選用了掛圖,這樣幼兒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
2、交流討論法: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個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 。我和幼兒一起扮演小猴、小豬、小兔、小烏龜并根據它們不同的心理變化進行討論,讓幼兒在平等、寬松、活潑的環境中有足夠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3、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兒的喜愛,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為了幫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讓幼兒講述小動物是怎樣對待空罐頭的?引導幼兒運用“如果------就會------”的句式講述。
4、創設情境誘導法:具體的場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能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活動室布置的到處都是空罐頭、紙屑,讓幼兒參觀,并說說他們的感受。這樣既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解決了難點。
四、說學法
1、操作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邊操作圖片邊講故事。
2、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大家都隨意扔空罐頭,我們生活的環境會怎樣?如果你看到空罐頭,你會怎樣做?引導幼兒用“如果------就會------”的句式講述。
3、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通過親自體驗環境的臟亂,感受到要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和廢棄物。
五、說教學思路,
流程:出示空罐頭,設疑、激趣---看圖講述
交流討論---木偶演示 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要求感受---拓展升華,延伸活動
1、出示空罐頭,設疑、激趣---看圖講述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今天老師還帶來一組圖片講的就是關于這個空罐頭的。
出示掛圖:(1)請你們看看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2)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2、交流討論---木偶演示
我用木偶的形式吸引孩子,由于木偶形象直觀,色彩鮮艷,而且富有動感,更能使語言和形象有機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兒的感官,生動地形成語言表象。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1)小猴為什么扔空罐頭?
(2)會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豬被砸到后會怎樣?
(3)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
3、以境促感---境中生情
(1)小動物誰做得比較好,誰不好?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亂扔空罐頭會怎樣?如果你看到空罐頭,你會怎么做?
4、要求感受---拓展升華
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和廢棄物。其實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價值,就算是我們暫時用不著的東西,也可以找到別的途徑發揮它的長處,循環再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是那么的美麗,大家應該一起來珍惜愛護它,善用身邊的資源,讓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更加干凈、美麗。
5、延伸活動
有趣的空罐頭:收集各種空罐頭,在區域活動中開展“用空罐頭做------”的制作活動。制作后請幼兒向同伴介紹:“我用空罐頭做------”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2
草地上的空罐頭--中班語言活動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頭》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環保的故事。故事中通過四種小動物對待空罐頭的不同態度,深入淺出地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應從我做起的道理”。特別是最后一幅圖:當空罐頭被兩只小烏龜撿去后,變廢為寶,做成了一艘小船去旅行了,是這個故事中最經典的一幅,它提醒了幼兒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東西都能夠做到廢物利用。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篇很好的關于環保的語言教材。
二、說目標
1、能夠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清楚講述畫面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本次教學的重點)
2、讓幼兒從故事中接受和體驗到環保意識,從小學會愛護環境,并做到廢物利用。(這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三、說學動準備:教學掛圖四幅,幼兒人手一套圖片,空罐頭做成的手式藝品(若干個)
四、說教法
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注意不穩定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教法:a、興趣激勵法;b、語言提示法;c、直觀教學法;d、視聽結合法等多教學方式進行,以此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學動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及此次教材的特殊性,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作品展示,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罐頭制成的手工藝品,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東西,大家想看嗎?(說明: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一種寬松的氛圍,在活動室的展臺上擺放了不同類型的空罐子做成的手工藝品。如:這個罐頭小博士、這個坦克大炮,還有這架航天小飛機等,來吸引幼兒對空罐子的注意和興趣。)
2、通過提問導入下一環節:“你們知道嗎,這些漂亮的東西都是什么東西做出來的呢?”對,是空罐頭。老師能把這些空罐頭做成許多好看、好玩的東西。那么小動物們能把空罐頭做成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讓幼兒帶著好奇和疑問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環節:出示掛圖,大膽想象畫面內容。
出示圖一:呀!發生了什么事?空罐子砸到了誰呀?它疼嗎?你從哪看出來?我們來學學小豬被砸后的感覺。(教師可提示幼兒從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去表現)
出示圖三:空罐子又被誰看到了?它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這樣做對嗎?
出示圖四:最后空罐頭被誰看到了?它們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們這樣做對嗎?
(這個環節通過教師一系列開放性的提問,大大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引導幼兒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表達出來。這也正符合了《綱要》所反映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案的環境)
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做事,動手操作小圖片。設計這一環節,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通過視、聽、操作三者結合,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畫面內容,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并在此基礎上,請幼兒找好朋友,兩相互對說,充分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交談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完成此次教學重點“讓幼兒大膽清楚地講述畫面內容”的關鍵所在。
另外,在幼兒欣賞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提出疑問:如果是你看見了草地上的空罐頭,你會怎么做?從而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道理”在幼兒的暢所欲言中完成了此教學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制作“我用空罐頭做什么?”
這一環節是此次教學活到的延伸。像罐頭這類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的隨意丟棄又會造成成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在此次活動中我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到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本次活動的延伸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直接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使幼兒對廢舊物品的利用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3
中班看圖講述《草地上的空罐頭》
一、活動目標:1、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清楚講述圖片內容,發展口語表達能力。2、培養認真傾聽與大膽講述的習慣。3、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二、活動準備:大掛圖4套,幼兒兩人一張小圖片,空罐頭若干。三、活動過程:(一)、出示空罐頭引入,激發幼兒興趣。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今天老師還帶來一組圖片講的就是關于這個空罐頭的。(二)、幼兒自由觀察、講述圖片。指導語:請你們看看圖上有誰?在干什么?1、幼兒自由觀察、講述。2、交流:你看到圖上有誰?在干什么?(三)、逐幅觀察,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大膽想象。1、欣賞圖(1)引導幼兒想象:小猴為什么扔空罐頭?2、欣賞圖(2)重點引導幼兒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豬,啟發幼兒想像:小豬被砸到后會怎樣?3、欣賞圖(3)提問: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4、欣賞圖(4)提問: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四、幼兒結合小圖片,自由結伴講述。五、完整講述。六、組織幼兒討論:1、小動物誰做得比較好,誰不好?為什么?2、如果大家都亂扔空罐頭會怎樣?如果你看到空罐頭,你會怎么做?思品教育:不能亂扔垃圾。七、延伸活動:“有趣的空罐頭”。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4
一、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清楚講述圖片內容,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培養認真傾聽與大膽講述的習慣。3、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
二、活動準備:
大掛圖4套,幼兒兩人一張小圖片,空罐頭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空罐頭引入,激發幼兒興趣。師:小朋友,(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你們看這是什么?今天老師還帶來一組圖片講的就是關于這個空罐頭的。
(二)、幼兒自由觀察、講述圖片。指導語:請你們看看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1、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2、交流:你看到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三)、逐幅觀察,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大膽想象。
1、欣賞圖(1)引導幼兒想象:小猴為什么扔空罐頭?
2、欣賞圖(2)重點引導幼兒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豬,(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啟發幼兒想像:小豬被砸到后會怎樣?
3、欣賞圖(3)提問: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欣賞圖(4)提問: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
四、幼兒結合小圖片,自由結伴講述。
五、完整講述。
六、組織幼兒討論:
1、小動物誰做得比較好,誰不好?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亂扔空罐頭會怎樣?如果你看到空罐頭,你會怎么做?
思品教育:不能亂扔垃圾。
七、延伸活動:“有趣的空罐頭”。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5
一、說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頭》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環保的故事。故事中通過四種小動物對待空罐頭的不同態度,深入淺出地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應從我做起的道理”。特別是最后一幅圖:當空罐頭被兩只小烏龜撿去后,變廢為寶,做成了一艘小船去旅行了,是這個故事中最經典的一幅,它提醒了幼兒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的東西都能夠做到廢物利用。所以,我認為這是一篇很好的關于環保的語言教材。
二、說目標
1、能夠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清楚講述畫面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本次教學的重點)
2、讓幼兒從故事中接受和體驗到環保意識,從小學會愛護環境,并做到廢物利用。(這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三、說學動準備:教學掛圖四幅,幼兒人手一套圖片,空罐頭做成的手式藝品(若干個)
四、說教法
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注意不穩定性,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教法:A、興趣激勵法;B、語言提示法;C、直觀教學法;D、視聽結合法等多教學方式進行,以此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學動程序:
第一環節:作品展示,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罐頭制成的手工藝品,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東西,大家想看嗎?(說明:興趣是孩子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一種寬松的氛圍,在活動室的展臺上擺放了不同類型的空罐子做成的手工藝品。如:這個罐頭小博士、這個坦克大炮,還有這架航天小飛機等,來吸引幼兒對空罐子的注意和興趣。)
2、通過提問導入下一環節:“你們知道嗎,這些漂亮的東西都是什么東西做出來的呢?”對,是空罐頭。老師能把這些空罐頭做成許多好看、好玩的東西。那么小動物們能把空罐頭做成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讓幼兒帶著好奇和疑問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環節:出示掛圖,大膽想象畫面內容。
出示圖一:呀!發生了什么事?空罐子砸到了誰呀?它疼嗎?你從哪看出來?我們來學學小豬被砸后的感覺。(教師可提示幼兒從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去表現)
出示圖三:空罐子又被誰看到了?它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這樣做對嗎?
出示圖四:最后空罐頭被誰看到了?它們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們這樣做對嗎?
(這個環節通過教師一系列開放性的提問,大大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引導幼兒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表達出來。這也正符合了《綱要》所反映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案的環境)
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做事,動手操作小圖片。設計這一環節,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通過視、聽、操作三者結合,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畫面內容,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并在此基礎上,請幼兒找好朋友,兩相互對說,充分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交談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完成此次教學重點“讓幼兒大膽清楚地講述畫面內容”的關鍵所在。
另外,在幼兒欣賞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提出疑問:如果是你看見了草地上的空罐頭,你會怎么做?從而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道理”在幼兒的暢所欲言中完成了此教學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制作“我用空罐頭做什么?”
這一環節是此次教學活到的延伸。像罐頭這類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的隨意丟棄又會造成成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在此次活動中我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到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本次活動的延伸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直接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使幼兒對廢舊物品的利用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清楚講述畫面內容,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本次教學的重點)
2、讓幼兒從故事中接受和體驗到環保意識,從小學會愛護環境,并做到廢物利用。(這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四幅,幼兒人手一套圖片,空罐頭做成的手式藝品(若干個)
活動過程:
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和注意不穩定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教法:
a、興趣激勵法;
b、語言提示法;
c、直觀教學法;
d、視聽結合法等多教學方式進行,以此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學動程序: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及此次教材的特殊性,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作品展示,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罐頭制成的手工藝品,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東西,大家想看嗎?(說明: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了一種寬松的氛圍,在活動室的展臺上擺放了不同類型的空罐子做成的手工藝品。如:這個罐頭小博士、這個坦克大炮,還有這架航天小飛機等,來吸引幼兒對空罐子的注意和興趣。)
2、通過提問導入下一環節:“你們知道嗎,這些漂亮的東西都是什么東西做出來的呢?”對,是空罐頭。老師能把這些空罐頭做成許多好看、好玩的東西。那么小動物們能把空罐頭做成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讓幼兒帶著好奇和疑問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環節:出示掛圖,大膽想象畫面內容。
出示圖一:呀!發生了什么事?空罐子砸到了誰呀?它疼嗎?你從哪看出來?我們來學學小豬被砸后的感覺。(教師可提示幼兒從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去表現)
出示圖三:空罐子又被誰看到了?它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這樣做對嗎?
出示圖四:最后空罐頭被誰看到了?它們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它們這樣做對嗎?
(這個環節通過教師一系列開放性的提問,大大開闊了幼兒的思路引導幼兒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表達出來。這也正符合了《綱要》所反映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案的環境)
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做事,動手操作小圖片。設計這一環節,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通過視、聽、操作三者結合,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畫面內容,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另外,在幼兒欣賞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提出疑問:如果是你看見了草地上的空罐頭,你會怎么做?從而讓幼兒明白“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道理”在幼兒的暢所欲言中完成了此教學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制作“我用空罐頭做什么?”
這一環節是此次教學活到的延伸。像罐頭這類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的隨意丟棄又會造成成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在此次活動中我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到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本次活動的延伸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直接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使幼兒對廢舊物品的利用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7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嘗試用“空罐頭”進行變廢為寶。
2、知道廢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增強環保意識。
相關領域:藝術
適用對象:中班幼兒
教學方法:討論、操作
活動準備:
大圖書、白紙(圓形、長方形、橢圓形)印有罐頭圖樣若干、4開卡紙6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大圖書,圖書的名字叫《草地上的空罐頭》,我們一起來看。
1、幼兒聽故事《草地上的空罐頭》。
2、提問:1)小動物看到空罐頭時是怎么做的呢?
2)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二、幼兒操作,讓空罐頭變廢為寶。
1、師:空罐頭不再是廢物時,看起來真漂亮呀!
如果你有一個空罐頭,你會把它變成什么呢?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集中:你將空罐頭變成了什么?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幼兒介紹,并個別示范。(空罐頭直放,豎放)
師:空罐頭變成這么多東西,它可高興了。如果把它斜放,可以變成什么呢?
師:現在,空罐頭更高興了,它高興得心都要飛出來了。
3、這里有許多罐頭,它們也想請小朋友變一變呢。
等一會兒請小朋友選一個你喜歡的罐頭,想想可以把它變成什么,然后在紙上畫一畫,還可以添畫一些背景。畫好了,貼到大卡紙上。
4、幼兒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并添畫。
三、活動評價。
1、師:哇,小朋友真能干!把空罐頭變出這么多東西。我們來看看這是什么?誰變的?來介紹一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2、師:想不到,平時我們扔垃圾箱的東西,竟然能變出這么神奇的東西。以后我們可以把牛奶盒、空罐頭、瓶子收集起來,變成好多好玩的有趣的東西。
3、我們一起來把剛才畫的訂成一本大圖書。大圖書做好了,我們等會兒再仔仔細細看吧!
附:故事《草地上的空罐頭》
有一片可愛的草地,長著綠綠的草,還有一些小野花。
可是有一天,突然有個空飲料罐頭大模大樣地躺在綠草地上,怎么看都不順眼。猴子說:“這么好的草地,弄得不像樣子了!這是什么人干的,真不愛干凈。”猴子撿起罐頭狠狠地扔了出去——
罐頭“咕嚕咕嚕”滾開了,滾到了兔子家門口。兔子飛起一腳,“去你的!”
罐頭滾呀滾,掉到了一條小河里。河邊有一對烏龜兄弟。烏龜哥哥對烏龜弟弟說:“瞧,河里漂來個好東西。”烏龜弟弟說:“不,這是廢物,和我一樣。”烏龜弟弟的腿受傷了,哪都不能去。烏龜哥哥把罐頭撈到岸邊,讓弟弟坐在罐頭上面。它們向著大江、向著大海去旅行了。
當這紅色的空罐頭不再是廢物的時候,看起來還是挺漂亮的。
草地上的空罐頭 篇8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說課稿:草地上的空罐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頭》是選中班語言看圖講述。它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小猴看到空罐頭為什么扔空罐頭?小豬被空罐頭砸到后會怎樣?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其實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價值,就算是我們暫時用不著的東西,也可以找到別的途徑發揮它的長處,循環再用。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根據圖片大膽想象,清楚講述小動物是怎樣對待空罐頭的,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認真傾聽與大膽講述的習慣。
(3)德育目標: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合理利用費舊材料。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動,能用較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述。
3、說教材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充分利用想象,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猴、小豬、小免、烏龜的心理活動并大膽講述。
教學難點,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保持環境衛生,不污染環境。
4、說教學準備
為了展示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1、大掛圖4張,幼兒兩人一張小圖片,空罐頭若干。木偶
2、場境布署:草地、空罐頭、小兔的家、小河
二、說教法:
師生關系不再只是“授”與“學”的關系。《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控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活動中采用合作交流共同建構方式。
1、看圖講述:為了讓幼兒對小猴、小豬、小兔、小烏龜所處的環境有感性的認識,我選用了掛圖,這樣幼兒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
2、交流討論法:皮亞杰指出:“兒童是個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
。我和幼兒一起扮演小猴、小豬、小兔、小烏龜并根據它們不同的心理變化進行討論,讓幼兒在平等、寬松、活潑的環境中有足夠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3、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兒的喜愛,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為了幫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讓幼兒講述小動物是怎樣對待空罐頭的?引導幼兒運用“如果------就會------”的句式講述。
4、創設情境誘導法:具體的場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能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活動室布置的到處都是空罐頭、紙屑,讓幼兒參觀,并說說他們的感受。這樣既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突出了教學重點,解決了難點。
三、說學法
1、操作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邊操作圖片邊講故事。
2、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大家都隨意扔空罐頭,我們生活的環境會怎樣?如果你看到空罐頭,你會怎樣做?引導幼兒用“如果------就會------”的句式講述。
3、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通過親自體驗環境的臟亂,感受到要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和廢棄物。
四、說教學思路
流程:出示空罐頭,設疑、激趣---看圖講述
交流討論---木偶演示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要求感受---拓展升華,延伸活動
1、出示空罐頭,設疑、激趣---看圖講述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今天老師還帶來一組圖片講的就是關于這個空罐頭的。
出示掛圖:(1)請你們看看圖上有誰?在干什么?
(2)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2、交流討論---木偶演示
我用木偶的形式吸引孩子,由于木偶形象直觀,色彩鮮艷,而且富有動感,更能使語言和形象有機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兒的感官,生動地形成語言表象。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1)小猴為什么扔空罐頭?
(2)會用表情、動作等表現小豬被砸到后會怎樣?
(3)小兔看到空罐頭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小烏龜把空罐頭當成什么?
3、以境促感---境中生情
(1)小動物誰做得比較好,誰不好?為什么?
(2)如果大家都亂扔空罐頭會怎樣?如果你看到空罐頭,你會怎么做?
4、要求感受---拓展升華
懂得要保持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和廢棄物。其實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價值,就算是我們暫時用不著的東西,也可以找到別的途徑發揮它的長處,循環再用。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是那么的美麗,大家應該一起來珍惜愛護它,善用身邊的資源,讓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更加干凈、美麗。
5、延伸活動
有趣的空罐頭:收集各種空罐頭,在區域活動中開展“用空罐頭做------”的制作活動。制作后請幼兒向同伴介紹:“我用空罐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