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
第二課導學案:地球的表面
學習目標:
1、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況:
2、知道地球表面多種多樣的地形:
3、 知道地圖是依據地形而來的:
4、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
學習重點:
知道地球表面多種多樣的地形:
學習難點: 制作地表模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建立模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國河山的秀美壯麗 滲透地圖制作的科學方法體驗到動手做科學的樂趣
課前預習:收集各種不同的地貌特點的圖片和資料、地圖、地球儀、托盤、沙、泥土、石塊、小樹枝、苔蘚、小亭子、小橋。
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查找的祖國秀麗山河的資料。師生歸納各種地形的特點。
2、教師邊播放各種地形的圖片,邊講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復雜的,也正是這些復雜的地形交錯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許多秀美的風光。
3、下面是老師查找的一些風景圖片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
二、制作地表模型。
1、談話:看了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師和大家感覺一樣,覺得真是太美了。大家親自動手做了一個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大家覺得老師做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
2、展示教師作品。講述:組內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準備做一個什么樣的地表模型?想用什么材料來制作。
地球的表面導學案
地球的表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 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各種各樣的生物。
2、 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組成。
3、 知道地球上的水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可供人類使用的清潔的水資源卻很有限。
教學重點:認識地球表面生活著各種生物,分布著陸地和海洋。
教學難點:地球上的水資源豐富又極其有限的矛盾性。
教學準備:課件、充氣地球儀、紙盒、一瓶水、泥土、量筒等教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活動一 生命之盒
1、觀察:生命之盒里有什么?
2、交流:看到的東西。
*教師提示生命之盒里裝著地球萬物生活、生存離不開的四種物質。
活動二 看圖說一說
1、 觀察:四幅不同的圖片。
2、 思考:這是地球上的哪種自然景觀?
3、 討論:在這些地方生活著哪些動物?生長著哪些植物?
4、 朗讀兒歌:說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類、動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頭。高山、森林處處見,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圍著太陽轉,就是我們的地球。
*課前搜集準備各種地貌圖片,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地球表面自然景物的多樣性。
活動三 海洋>陸地
1、觀察:充氣地球儀。
2、思考:地球儀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什么?
3、游戲:看看右手拇指在哪里?(教師拋給學生充氣地球儀,接住地球儀時學生觀察自己的右手拇指位于海洋還是陸地,并請一位學生到黑板上記錄游戲過程。)
4、觀察:從游戲結果發現了什么?
5、討論:這樣的游戲結果是巧合,還是有原因的?
多元文化地球村(通用3篇)
多元文化地球村 篇1
第二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2課時)
第二、三課時(總第14—15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二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教學難點:“開放的胸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本框計劃用兩節課授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開放的胸懷
活動一:讀一讀,說一說 (見教材p61頁)
說一說:
①如果你是mary,你會怎么辦?
(造成對待禮品的不同處理方式,是因為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
②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mary的處理方法嗎?
(對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不能簡單地說“好”或者“不好”,這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下的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處理方式。)
③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著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么? (指導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我們應該把不同文化當作一面鏡子來觀照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長短,以便發揮我們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缺點,面對開放的世界,我們中學生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努力學習不同文化的優點,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對待對方,容納、悅納對方,培養我們對不同文化的開放性和虛心學習的精神。)
教師總結:
開放的世界需要開放的胸懷,開放的胸花在今天就意味著:面對不同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世界日益開放,與不同文化共處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地球在宇宙中(精選3篇)
地球在宇宙中 篇1
第一節
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質性和運動性。
2、掌握天體和天體系統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樹立只有一個地球的思想。
4、樹立正確的宇宙觀、培養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
1、宇宙處于有序狀態之中,是有層次和結構的物質世界。
2、天體和天體系統的概念,天體系統的層次,天、地、人系統。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緒論,知道了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地關系的科學。
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必修一主要學習人類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
[目錄]:地球所處的自然環境包括宇宙環境(第一單元)、大氣環境(2.1)、水環境(2.2)、地質環境(2.3)。各個環境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同組成了自然地理環境這一整體(第三單元整體性與區域性),這種自然地理環境影響著人類的各種行為活動(第四單元)。
首先我們先學習一下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第一單元遵從:宇宙——太陽系——地球,這一順序,學習了人類社會所處的宇宙環境。
第一節 地球在宇宙中
[問題]關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隨便說)?
宇宙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的《尸子》一書:“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即宇宙是時間與空間的總和。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都在探尋宇宙的奧秘。
一、宇宙: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對于宇宙的認識也在逐漸地深入。
地球只有一個(精選7篇)
地球只有一個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4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背誦。
3.理解詩句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4.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背誦。
2.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教學難點
1.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教學準備
分小組分主題搜集有關環保圖片和資料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配樂朗誦詩歌:
同在一片藍天下長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圍著我的家;
同在一片陽光下玩耍,
熊貓大象長頸鹿我們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亞細亞,
一只鳥兒傳過來你的悄悄話。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地球和它的七個兄弟》教案(精選4篇)
《地球和它的七個兄弟》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呼、王、行三個生字。
2、初步了解太陽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點。
二、重點:
初步了解太陽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點
三、難點 :
初步了解太陽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點
四、學習過程:
(一)、5分鐘工程
小組背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學習目標展示
1、學會呼、王、行三個生字。
2、初步了解太陽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點。
(三)、自主學習
一、復習舊識
1、說說太陽系中八個行星的名字。
二、了解地球
1、找一找:在課文中找一找介紹地球的語句,出示:“地球是我們的美麗家園”,指名讀。
2、說一說,地球美在哪里?向宇宙介紹一下我們美麗的家園。
3、看一看:欣賞地球的照片,如果也用“最”來形容地球,說一句話:地球最。
三、走近行星,感受特點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組合作學習,自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地球的七個兄弟各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
行星 主要特點 行星 主要特點
金星 土星
木星 天王星
水星 海王星
火星
(2)小組交流展示
(3)結合圖表,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
四、指導書寫
1、呼
2、王
3、行
4、學生書寫、展示、反饋、修改。
5、組詞。
(四)、課堂檢測
口頭填空,指名朗讀。
金星,的夜晚有時能夠見到它。木星個頭,水星,火星離地球。還有的天王星,的海王星。
板書設計
12、地球和它的七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