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 地球表面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觀和各種各樣的生物。
2、 知道地球表面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組成。
3、 知道地球上的水資源雖然很豐富,但是可供人類使用的清潔的水資源卻很有限。
教學重點:認識地球表面生活著各種生物,分布著陸地和海洋。
教學難點:地球上的水資源豐富又極其有限的矛盾性。
教學準備:課件、充氣地球儀、紙盒、一瓶水、泥土、量筒等教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指導要點
活動一 生命之盒
1、觀察:生命之盒里有什么?
2、交流:看到的東西。
*教師提示生命之盒里裝著地球萬物生活、生存離不開的四種物質。
活動二 看圖說一說
1、 觀察:四幅不同的圖片。
2、 思考:這是地球上的哪種自然景觀?
3、 討論:在這些地方生活著哪些動物?生長著哪些植物?
4、 朗讀兒歌:說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類、動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頭。高山、森林處處見,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圍著太陽轉,就是我們的地球。
*課前搜集準備各種地貌圖片,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地球表面自然景物的多樣性。
活動三 海洋>陸地
1、觀察:充氣地球儀。
2、思考:地球儀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什么?
3、游戲:看看右手拇指在哪里?(教師拋給學生充氣地球儀,接住地球儀時學生觀察自己的右手拇指位于海洋還是陸地,并請一位學生到黑板上記錄游戲過程。)
4、觀察:從游戲結果發現了什么?
5、討論:這樣的游戲結果是巧合,還是有原因的?
6、交流:地球表面海洋大于陸地。
*教師出示地球儀輔助學生觀察,在游戲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的是右手拇指所在的位置。
活動四 我們真的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嗎?
1、 觀察:世界上水資源的圖片和世界上缺水地區的圖片。
2、 討論:地球上的水資源那么豐富,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國家缺水呢?
3、 交流:缺水的原因。(主要原因:絕大部分的水在海里是咸水,我們使用的是淡水。)
4、 小結:地球上水資源很豐富但是人類能夠使用的水資源卻是很有限的。
5、 觀看:云南干旱的視頻。
6、 設計:節水小標語。
*教師出示裝有一定量的不同大小的量筒幫助學生了解淡水資源的有限。課前收集云南干旱的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地球的表面
1、 水、土、空氣、陽光
2、 海洋>陸地
教學反思:
上完課后,隨即進行了評課活動,聽了專家和組內有經驗的老師給出的建議和要求后,收獲不少,自己也對一些環節重新思考了一番。
“海洋>陸地”這個活動中,教材上用方格紙和世界地圖,讓學生通過數格子的方法來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要比陸地面積大得多。在之前試教的時候發現:有的格子里面既有陸地也有海洋,學生就不清楚該放在哪一類了?學生們都能數出海洋的格數多于陸地,但是得到的確切格數卻有著多種不同的答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就用一個小游戲——看看右手拇指在哪里?替換了教材上的這個活動。但是這個游戲實質運用到了 統計方法(如果累計拋地球儀的次數足夠多,經過計算能夠得到:海洋的次數/總次數≈71%,海洋在地球表面所占的面積越接近),這對二年級學生很難理解,絕大部分學生在乎是否能夠參與到這個游戲中,沒有意識到它的實質。如何把趣味性和學科知識更好地融合起來,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應進一步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