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導學案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導學案:地球的表面
學習目標:
1、知道地球表面的基本情況:
2、知道地球表面多種多樣的地形:
3、 知道地圖是依據(jù)地形而來的:
4、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
學習重點:
知道地球表面多種多樣的地形:
學習難點: 制作地表模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建立模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感受到大自然和祖國河山的秀美壯麗 滲透地圖制作的科學方法體驗到動手做科學的樂趣
課前預習:收集各種不同的地貌特點的圖片和資料、地圖、地球儀、托盤、沙、泥土、石塊、小樹枝、苔蘚、小亭子、小橋。
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新課
1、學生匯報課前查找的祖國秀麗山河的資料。師生歸納各種地形的特點。
2、教師邊播放各種地形的圖片,邊講述:地球表面的地形是非常復雜的,也正是這些復雜的地形交錯在一起才造就了大自然中許多秀美的風光。
3、下面是老師查找的一些風景圖片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
二、制作地表模型。
1、談話:看了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師和大家感覺一樣,覺得真是太美了。大家親自動手做了一個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大家覺得老師做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
2、展示教師作品。講述:組內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準備做一個什么樣的地表模型?想用什么材料來制作。
3、分組做地表模型。 要求:小組之間協(xié)調分工,由每組的材料員統(tǒng)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馬上送回,允許到別的小組去取經。學生分組制作活動。 講述:剛才,我們各組按各自的想法做了一個地表模型,做得怎樣呢?下面大家相互參觀一下。學生離座參觀各組作品。學生談參觀感受。
三、繪制地形圖
1、談話:地表模型雖然直觀形象,但有時使用起來并不方便,它最適合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為了使用方便我們可以怎么做?繪制地形圖,那么這個地形圖該如何畫呢?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表模型,發(fā)現(xiàn)從不同角度觀察的優(yōu)點和不足。
3、講解繪制地形圖的要求將玻璃板蓋在托盤上,再將膠片放在玻璃板上.按下面的地形便可畫出地表的整體輪廓來。那么,不同的地形你們都想怎么來表示具體都用什么方法表示?你們小組自己來定,不過要在下面加上說明。
4、學生分組繪制地形圖。小組展示匯報。教師出示中國地形圖與學生繪制的地形圖進行對比,并講解我們制作的過程與標準地形圖的制作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地形圖的制作是很復雜的,要求更是科學、嚴謹.如果大家有興趣知道的話,老師給大家提供幾個網(wǎng)址,大家有時間上網(wǎng)看看。
四、總體認識地球表面地形
1、談話我們剛才畫的就是地圖當然要按照地面的地面的大小來畫.但是沒有這么大的紙,就算有也是不可能這樣做的。測繪人員觀測了地形以后按照比例縮小才能制成地圖或地球儀。
2、出示地形地球儀和世界地形圖。觀察交流:你對地形地球儀和世界地形圖的觀察,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地球表面的水陸分布。并引導學生解釋“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說法使學生能夠概括性地記住地球地貌的總體狀況。加深對地圖的認識體會地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