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地球村(精選2篇)
漫步地球村 篇1
單元課標要求1.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 2.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 3.學會與外國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
4.了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全球觀念,維護世界和平。
單元教學內容分析
1.本單元教材簡析(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作用,教學資源分析,重、難、熱、疑點、重點章節、語篇等) 本單元內容分為四課。 第十六課“戰爭與和平”,旨在幫助學生懂得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摧殘兒童。人們在為和平奔走呼號,各個國家應該為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第十七課“東西南北”,旨在引導學生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以及世界經濟發展存在的巨大不平衡。在北方國家經濟高度發達的同時,南方國家面臨著貧困的威脅。這種局面不僅不利于南方國家的發展,還制約了北方國家的發展。世界要發展,南北必須共同進步,不斷加強合作。 第十八課“天涯若比鄰”,旨在引導學生了解世界各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的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信仰和價值觀。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維護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每個世界公民的責任和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第十九課“世界舞臺上的中國”,旨在培育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感,樹立全球意識,引導他們關心人類和全世界的發展命運,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樹立為人類的進步事業而奮斗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危害,懂得對話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和平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在世界范圍內實現和平的可能性。國家間過大的貧富差距給人類發展帶來的影響,世界性貧困問題所造成的人類生存危機。了解鄧小平有關世界兩大主題論述的重要意義,懂得合作與發展對于人類實現幸福的重要意義。文化的內涵,世界文化的廣博性、差異性,以及這種差異形成的原因。正確處理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關系。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以及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中國在推動人類進步事業向前發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中國承擔國際責任與解決自身經濟發展的關系。
重點章節: 熱愛和平、合作與發展、天涯共明月、我們的責任
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好課本中的材料與圖片,適當補充備課系統中的相關材料。讓學生課后搜集部分材料:貧困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在世界舞臺的地位等。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地球是人類共同生活的“村莊”,生活在不同國度的“村民”,都向往和平、反對戰爭。了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國跨越貧富鴻溝,加強合作,謀求全球經濟共同發展。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交相輝映,在交流和碰撞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懂得今天的中國,國際地位日趨提高,青少年要樹立國際意識,為維護世界和平、建設人類共同的家園而努力。 能力目標: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觀察社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充分感受和平的意義,感受世界貧富懸殊所產生的危害,認識到在發展本國經濟同時應對國際社會盡自己的責任,同時認識到在全球化格局中接納外來事物的必要性,關心世界,認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3.學情分析 (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學習本章知識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等)
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總主題,國際形勢正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世界政治多極化不可阻擋,文化多元化方興未艾,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的基本格局依然是總體穩定、局部動蕩。各國之間的競爭與較量從冷戰時期的以軍事為主轉向以經濟、政治、文化在內的綜合國力為主,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歸根結底應該體現在強大的綜合國力上。學生對這些只是看到一些現象,缺乏理論思考,應引導學生理性分析問題,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4.教法和學法的選擇(教法設計、教學手段、教學媒體的選擇,合適的學法設計、學法選擇及指導)(1)要注意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引導學生從現象入手分析問題。即利用現代媒體的優勢,查找大量的影像資料,讓學生看到世界正在發生和已經發生的重大變化。 (2)注意教材內容的時代感,可適量地引用新聞資料來分析問題,以增強說服力。
(3)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了解世界,學會關心世界。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查找更多的教學素材,以豐富課堂教學。
具體方法:討論法:如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知識點、語句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
5.單元的基本課時安排
序號
課時內容概述
課時安排
1
第十七課:戰爭與和平
1
2
第十八課1框:貧富之間
1
3
第十八課2框:合作與發展
1
4
第十九課:天涯若比鄰
1
5
第二十課1框:中國的聲音
1
6
第二十課2框:我們的責任
1
漫步地球村 篇2
教科版九年級思想品德復習資料
說明:1.內部資料,注意保密,請勿外傳。 2.妥善保管到XX年6月,遺失不補,自己復印!
3.本資料只是對課本主要知識點的歸納,不能代替課本。同學們除了熟記本資料外,還需讀課本。
4.本資料中打“★”的部分為重點知識、最基本知識,在熟記打“★”的知識后再掌握其它知識。
第六單元 漫步地球村
第十七課 戰爭與和平
★130.戰爭對人類的危害有哪些?
⑴戰爭對人類生命造成極大的摧殘和傷害。⑵戰爭消耗大量的資源,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威脅居民的生命健康和人類的生存。⑶戰爭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⑷少年兒童是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131. 為什么要向往和追求和平? ⑴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⑵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是人類的家園。⑶和平,是人類美好的愿望,是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標。⑷二戰后,世界局勢趨向緩和,但局部戰爭一直沒有停止,威脅和破壞世界和平的因素,如核武器擴散、恐怖主義、霸權主義等依然存在,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仍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132. 聯合國的作用? 聯合國在協助解除國際危機和解決長期沖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33.當前,威脅和破壞世界和平的因素不哪些?
(1)局部戰爭一直沒有停止。(2)核武器擴散、恐怖主義、霸權主義等依然存在。
★134.如何認識二戰后的局勢?
二戰后,世界局勢趨向緩和,總體上維持了和平的局面。但局部戰爭一直沒有停止,威脅和破壞世界和平的因素,如核武器擴散、恐怖主義、霸權主義等依然存在,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仍需要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135.人類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哪些努力?
世界各國領導人、各種國際組織與志愿人員為人類和平而呼吁奔波,甚至為和平付出了生命。為了維護世界的持久和平,建立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國際社會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多年來,聯合國在協助解決國際危機和解決長期沖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積極采取措施消除貧困,為減少世界貧困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136.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無國界醫生(msf)、國際紅十字會等。
第十八課、東西南北
★140.(1)當今時代的主題是 。p136
(2) 依然是當今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
(3)大多數國家都把消除 作為本國的首要發展目標。p138
(4)各國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 、 、 的基礎上,實現各國之間的互惠、共贏和共同繁榮。p142
★141.造成國家貧困的原因是什么?
(1)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自然災害是造成一些國家貧困的主要原因。(2)戰爭和動亂。(3)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長期飽受殖民國家侵略擴張和殖民掠奪。
★142.貧困和落后對世界的影響?
(1)貧困和落后讓世界貧困人口受到饑餓、疾病的威脅,其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受到嚴峻的挑戰。(2)貧困和落后導致國際形勢動蕩。(3)貧富懸殊不斷擴大,直接威脅到世界各國的穩定,嚴重阻礙著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
★143.消除貧困的途徑有哪些?
(1)需要發展中國家進行大膽改革,承擔起發展本國經濟的主要責任。(2)需要國際社會加強交流,擴大互利合作。⑶尤其需要發達國家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對發展中國家公平開放市場,減免債務,通過增加資金和技術援助,提高發展中國家自我發展的能力。⑷世界各國、各地區必須團結起來,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才能最終實現消除貧困的目標。⑸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中,努力實現各國之間的互惠、共贏和共同繁榮,共同建立和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144.經濟全球化的利與弊?
(1)利:①經濟的全球化使各國和各地區間的資本、資源、科技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技術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國際合作的質量,促進各國經濟的合作與發展,推動全球經濟增長。②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經濟的增長,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發展的良機。
(2)弊:①加劇了國際競爭,使競爭更加激烈和殘酷。②各國在分享全球化的成果時,相對而言,發達國家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占有較大的優勢,而發展國家要獲取同樣的利益,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45.國際合作與競爭要遵守的國際法律規則?(在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中,各國應怎么做)
各國在國際合作與競爭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礎上,實現各國之間的互惠、共贏和共同繁榮。要共同遵守國際法律規則,規范自己的經濟行為,共同建立和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
146.為什么國際社會必須合作,才能消除貧困?
⑴消除貧困,是全人類共同的任務。⑵國際社會必須合作,才能實現共同發展。⑶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形成相互依存的局面。⑷世界各國、各地區必須團結起來,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發展,才能最終實現消除貧困的目標。
第十九課 天涯若比鄰
★150. (1)世界三大宗教: 、 、 。p145
(2)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往來的基本前提是:尊重彼此的 ,以 的態度進行交流與對話。p149
★151.在今天,中國文化為什么仍然要保持自己的個性與特征(根)?
(1)今天,為所有人共享的國際文化,使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受到沖擊。(2)中國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擁有強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傳統,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⑶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國文化仍然要保持自己的個性與特征,凸顯獨特的魅力。
★152.為什么要加強不同文化間的溝通與交流?
(1)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由于長期生活在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環境中,如果缺乏足夠的溝通和交流,就容易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產生沖突。(2)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要和睦共處,必須加強溝通與交流。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消除民族間的沖突與仇恨的重要手段。(3) 在不同文化的碰撞與接觸中,一方面,不斷產生摩擦或沖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4)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種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營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153.怎樣開展國家、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1)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態度進行交流與對話,是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往來的基本前提。(2)以一種世界的、開放的眼光,尊重每個民族文化的傳統和個性,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154.在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如何對待不同文化的碰撞與接觸?
⑴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接觸中,一方面,不斷產生相互摩擦或沖突;⑵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間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⑶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種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營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⑷我們應以世界的、開放的眼光,尊重每個民族文化的傳統和個性,促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榮和發展。
★155.如何理解世界文化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1)生活習俗、節日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同的飲食習慣、服飾、民俗風情、建筑風格等都是不同民族、國家傳統文化的具體體現,在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中,各國傳統文化表現得尤為突出。(2)藝術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展現一個民族獨特的審美需求和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集中體現了世界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3)宗教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宗教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習俗,并影響到建筑、藝術等領域。
156.文化的內容(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價值觀、宗教、教育、科技以及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
157.進入21世紀以后,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不同文化間的對話和交流、合作,為促進各種文化的互利與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第二十課 世界舞臺上的中國
★160.理解、溝通與共處的基礎是 。p155
★161.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作用(角色、地位)?
⑴國際安全方面的作用:①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高舉和平合作和發展的旗幟,我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②作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積極參與國際安全事務,制定裁軍和軍控政策。③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160多個國家建立了和平外交關系,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維護了周邊的和平與穩定。④為解決國際爭端、地區沖突、打擊恐怖主義做出了貢獻。
⑵經濟建設方面的作用:①我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②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有力地推動了各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③我國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況下,為國際扶貧工作做出了貢獻。
⑶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中華文化在走向世界、與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中,顯示出勃勃生機。
★162.青少年如何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作貢獻?
(1)樹立和培養平等、開放的國際意識,與世界各國人民和諧共處、互相尊重。(2)要吸取前人的教訓,以積極的心態關注世界和平與發展,盡最大努力為人類的和平做出貢獻。(3)要學會接納多元文化,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習俗,互相理解、彼此溝通。(4)要關心全球性的問題,培養愛心,主動參與,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給世界人民以力所能及的關懷。
163.補充:世界不能缺少中國,中國也需要世界,開放的世界需要有開放意識的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