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
第五課 我們能為地球做什么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及身邊的一些環境問題,認識到自己的一些消費行為會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2、利用課堂教學所學知識來指導生活,學會在生活中節約利用資、減少資源浪費。
3、樹立一定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并積極參與身邊力所能及的環保活動。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1、同學們,環境的好壞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反過來,我們的生活也會影響到環境的好壞。那么,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么呢?
二、教學活動
活動一:我們的生活與資源環境
1、課前,指導學生根據教材的提示調查家中的資源消耗情況,調查的資源類型計量單位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而定。
2、課上,先讓學生把他們的調查結果在小組內進行統計,然后讓各組組長把本小組的統計結果寫在黑板上,最后由教師把全班的結果進行匯總,并計算出一個平均值,讓學生思考,:從統計的結果中,你能發現什么?以我們剛才計算的結果來統計,我全校學生的家中一個月要消耗多少資源?一年呢?
3。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某種常用的消費品為例,思考資源消耗會對資源環境產生什么影響,以紙張為例,可引導學生思考:紙張生產需要什么資源?紙張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哪些廢棄物?
4。教師參考“資料庫”中的詩歌“離去”鎮的故事,選擇部分內容朗讀給學生聽。引導學生思考:“離去”鎮的廢水只是簡單地消失了嗎?廢水究竟會導致什么情況的發生?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圍繞教材提出的三個問題展開討論,我們每天的資源消耗會對地球造成什么影響?這些資源經利用后最終到哪里去了?它們又會對地球環境造成什么影響?
5。教師加以總結,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生活不僅要消耗自然資源,而且在消耗資源的過程中還會影響和破壞資源環境。
活動二:留住大自然的綠色
1、老師可準備我國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相關照片,引導學生簡單回顧前面所學內容,讓其產生要留住大自然綠色的強烈愿望。
2、組織學生結合前面所學內容,討論交流下面的問題:
(1)你知道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嗎?如何減少和避免這些行為?
(2)作為消費者的你們,如何在生活中保護地球的綠色?
(3)除此之外,你還能采取哪些積極措施,為綠化祖國河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3、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可介紹一下我國的大型生態環境保護活動——“保護母親河行動”,簡單介紹一下它的三個項目:保護母親河工程、保護母親河行動周(日)、保護母親河基金。
4、把學生想出的措施列在黑板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把這些措施按實施的難易程度分分類:隨時可以做到的、近期可以做到的、以后努力可以做到的以及難以做到的,并給自己定一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