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孩子在家玩,老二突然說了句:“哥哥是討厭鬼”。我很奇怪,沒人說臟話,孩子怎么會呢?于是我對二寶貝說:“哥哥怎么會是討厭鬼呢,哥哥是媽媽的小清新,你是媽媽的小可愛,來,快叫哥哥小清新。”于是小哥倆就小清新小可愛的叫了起來,早把討厭鬼這個詞忘到腦后面去了。對于一個兩周半的孩子,他沒有錯與對這個概念,他對外面的信息很敏感,遇到一個新鮮的東西,他都會去模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積極的引導孩子,而不是責罵甚至是打孩子。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能畫成一幅什么樣的話,全看家長。
育兒心得-哥哥是討厭鬼
教育隨筆:哥哥姐姐長大了
伴隨著新學期的歡聲笑語,我班幼兒升入了大一班。能看出,作為大班幼兒,他們在很多方面有明顯進步。早晨入園時他們能開開心心,主動向老師問好;進餐時他們的飯量更大了;集體活動時孩子們的互相合作更加主動;與人交往更加積極。大班是幼兒園的最后一年,也是進入小學期前最關鍵的一年。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是這一年的重中之重。其中,獨立能力和學習品質的培養至關重要。
大班幼兒已經掌握了幼兒園的作息規律和常規要求,大多幼兒能主動遵守并約束自己。如:聽信號做相應的事。小學上課前會有鈴聲提示,而在我班,要求孩子們聽到老師拍手的信號,就抓緊做好準備上課。但有部分幼兒在聽到信號時還沒有喝完水,或者沒有上好廁所,甚至有的孩子仍然在玩自己想玩的游戲,如果老師一個一個說,這樣無疑會浪費很多時間。因此,聽信號做相應的事是幼兒必須遵循的班級規則。目前,大班幼兒對數字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們采用積分制鼓勵幼兒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并積極進取。如,主動遵守班級常規、在規定時間內能完成如廁喝水,有進步等均能優先得分,相反的,則會遭到扣分。孩子們都希望自己能得高分,而得到相應高分的幼兒才有優先選擇游戲和優先當值日生的權利。這樣對孩子們的獨立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開學以來,積分制在班里很受歡迎,并且也實實在在的幫助部分幼兒提高了獨立能力。
積分制在孩子們學習品質的培養中也很受用。如:積極主動的參加集體活動、老師布置的任務能按時完成、在游戲和活動中有不同于他人的想象和表現、在每天的故事大王活動中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等,都有機會得分并拿到優先權。
教育隨筆:我是大哥哥
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根據幼兒園的活動安排,我們帶孩子們去九濱公園找春天。孩子們排好隊伍后,調皮、活潑而好動的小豪被我拉著手,走在隊伍的最后。
一路上小豪跳跳蹦蹦,和我說說講講,有時還離開隊伍,那樣子就別提有多開心了。我不斷提醒他要好好走路,可是都無濟于事。當他掉隊時,就往前跑,差點把前面的小朋友撞了摔一跤,害得我在招呼大部分孩子的同時,把很多精力用在他的身上,真不知用什么辦法能讓他安靜下來。
美麗的九濱公園讓孩子們留戀忘返。快接近中午時,按照計劃,大班的孩子必須徒步返回幼兒園,而中班的孩子則由家長去九濱公園接回。和我搭班的張老師的女兒寧寧在中2班,我把她接回后,讓小豪拉著她的手走。令我奇怪的是:只見小豪接過寧寧裝食品的雙肩包,斜掛在自己的右肩上,左手拉著寧寧,沒有掉隊,而是不斷地提醒寧寧在花壇邊注意地上的泥土不弄臟鞋子,過馬路時注意車輛……儼然是一位大哥哥的樣子。寧寧走得出汗了,小豪還幫寧寧把衣服的拉鏈松開。
我不由得重新打量這個平時讓我歡喜讓我憂的孩子:小豪九月份出生,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能說會道,聰明,同時也好動,鬼點子多,自私,有時還有攻擊性行為,為此沒有少挨我的批評教育。今天他怎么了?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不管怎樣,今天小豪再也沒有要我管一下,更沒有要我拉著手走,相反他把寧寧安全地帶回了幼兒園。這也許是教育的契機。
下午,我忍不住把小豪叫到了我的面前,問:“你春游回來為什么走得那么好?還把寧寧妹妹帶得那么好,是不是寧寧妹妹是張老師的女兒你就對她好?”小豪連忙辯解:“沒有!沒有!”“那你平時為什么不對哥哥姐姐好?還要打他們?”我在平時常稱其他小朋友是小豪的哥哥姐姐。“史老師,這次我是大哥哥了。大哥哥要帶好妹妹。”我突然明白了,一下子把小豪抱在胸前,小豪,不怪你,一切都是老師的錯。
教育隨筆:老師,我要當哥哥了
“小宛,你又得了100分,真棒!”
“老師,我是不是有進步?”
“當然有進步了,繼續努力!”
“老師,我姑姑要生小孩,我馬上要當哥哥了,”
我停下手中批改作業的筆,望著他說:“恭喜了,但我覺得你未來的弟弟或妹妹肯定不喜歡你這個哥哥?”
“為什么呀?”他閃動著大眼睛問我。
“因為哪有哥哥每天把自己弄得臟兮兮的,還喜歡和別人打假,哥哥不是這樣當的。”
我當哥哥姐姐了
學習活動: (分組)—— 學習目標:
1.通過大帶小的混齡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自己長大了,愿意和弟弟妹妹交朋友.
2.初步嘗試畫側面的人物動態,表現出和弟弟妹妹在一起的快樂.
學習準備:
事先感受混齡活動的快樂.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活動:從哪里可以感受到自己當哥哥姐姐了?你是怎樣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去小班你準備了什么禮物送給弟弟妹妹的,
二. 說一說,你是怎樣讓弟弟妹妹高興的.
三. 那么高興的事情怎樣把他留下來呢?
四. 欣賞作品:送禮物
(1) 畫上的姐姐在干什么?弟弟又在干什么?
我做哥哥了教案(精選14篇)
我做哥哥了教案 篇1
(一)內容簡介
貓媽媽又生了五只小貓咪,小貓野田做哥哥了。媽媽總是忙著照顧弟弟妹妹,野田擔心媽媽不喜歡自己,產生了扔掉他們的想法……野田真的會這樣做嗎?又發生了什么事情讓野田成為好孩子、好哥哥呢?讓我們翻開圖畫書去尋找答案吧!
(二)主題分析
故事講述了小貓野田從討厭弟弟妹妹,到最后成為弟弟妹妹保護者的心路歷程,讓孩子們懂得了要照顧年紀小的同伴與朋友,學會關心、幫助弱者。
(三)情節分析
"媽媽生弟弟妹妹啦!我要當哥哥啦!"這件開心的事情,卻讓野田愁腸百結:有了弟弟妹妹,媽媽還會喜歡我嗎?故事在矛盾的糾結中開始了。
野田怕媽媽因此不喜歡自己,在這樣的愁緒中,野田想把弟弟妹妹扔掉,小讀者禁不住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驚險百出的是弟弟妹妹遇到了各種危險,讀者的心也隨之懸在半空:怎么辦?野田會來幫助他們嗎?
弱小的弟弟妹妹對野田的無限信任和依戀,讓他幡然醒悟,也喚醒了他心中的善良,使他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最后,野田成長為好孩子、好哥哥,他發現媽媽更愛他了,他是快樂的、幸福的。故事的結局也是團圓美好的。
(四)角色分析
野田成為哥哥了,他不斷變化的表情讓我們讀出他內心的矛盾。媽媽生弟弟妹妹的那一刻,野田歡欣雀躍,他也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高興。那什么使他表情發生變化的呢?
他看到媽媽忙著照顧弟弟妹妹,表情變得沮喪、無奈,甚至是妒忌,這讓我們讀出他的"不快樂"。野田的笑容怎樣才會回來呢?是丟掉弟弟妹妹嗎?顯然不是,這種想法和做法反而讓他變得更焦慮和難受了。最后,他和弟弟妹妹都經歷了磨難,他終于擔當起了做哥哥的責任,媽媽也表揚他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孩子,弟弟妹妹的好哥哥。"這讓他舒心、開懷地大笑,原來當哥哥也很有趣啊!